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正针对深井高应力区域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赋存特征,分析出顶板下沉、底鼓及两帮变形破坏等围岩变形规律和小煤柱加固及煤柱宽度的确定方法,研究应用了"锚梁网索+喷注浆"联合支护形式,掌握了该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规律。通过井顶板离层(浅部、深部)、锚杆、锚索的受力、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的观测结果表明,顶板离层控制在60mm、底鼓量最大,约500mm,"锚梁网索+喷注浆"联合支护较好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也为类似条件巷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压显现日益严重,表现为顶底板移近量不断加大,两帮片帮频繁,巷道维护成本加大。在此不利因素影响下,巷道前期支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巷道的使用及后期的维护费用,而巷道支护设计的合理与否对巷道支护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深部软岩巷道支护较困难的问题,在赵固二矿1105工作面上顺槽进行了巷道围岩探测和围岩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顶板岩性由外向里依次为: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厚度为2.3~4m;粉砂岩厚度为0.6~3.4m;细粒砂岩厚度为3.2~6.7m,不同区域各层位顶板岩层厚度变化较大。围岩性质软弱,属于典型的深部软岩巷道。据此,提出了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在赵固二矿1105工作面上顺槽监测效果也表明,使用锚网索支护技术后,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都在可控范围内,顶板下沉速率和两帮移近速率较低,锚网索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珲春矿业集团英安煤矿83301工作面回风巷、入风巷巷道顶板为煤巷复合软岩顶板,通过对巷道顶板、两帮补打锚索,加强巷道支护,减少了巷道顶板下沉量,减少了两帮移近量,使巷道支护达到稳定效果,使83301工作面回采步入正规循环,保证了矿井产量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针对深部回采巷道围岩破碎严重、支护困难等技术难题,以双鸭山矿区某煤矿为例,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围岩破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巷道顶帮锚注支护+锚网索补强支护+及时喷浆+巷道支护实时质量监控"的巷道围岩控制对策,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案的巷道变形得到明显好转,巷道变形量不大,顶底板相对收敛量最大值为181mm,两帮相对收敛量最大值为195mm,应用效果显著,方案可行,该研究结果对深部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FLAC3D程序对某矿15081风巷沿空留巷进行了动态模拟,模拟结果显示,15081风巷在本区段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两帮移近量0.2m,顶底板移近量0.12m;在本区段采面推过后,两帮移近量0.8~0.9m,顶底板移近量0.7~0.8m;在下区段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两帮移近量0.8~1m,顶底板移近量0.85~1.2m,巷高由3m减少至1.8m,巷宽由4m减小至3m,仍能满足要求,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此沿空留巷技术在该工作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王晓明 《科技风》2011,(17):154+163
本文阐述了顶板冒落规律,和交叉点施工中采用不同的锚索间排距同巷道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的对应关系,喷射混凝土应采用的原材料及其配比等问题,提出了软岩交叉点施工应采取的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8.
拳文通过对软岩巷道矿压特点、变形规律、巷道破坏机理、围岩影响因素以及巷道支护技术的理论研完,阐述了煤矿在软岩开采过程中巷道的变形量大。对软岩的特性、软岩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对锚网索复合支护基于耦舍意义上进行了研究,表明了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变形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锚网索复合支护形式是一种即经济又先进的支护形式,如何在软岩巷道中应用好这种支护形式,无疑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金宝屯煤矿-650水平北翼回风大巷受动压影响下巷道破坏机理的分概结合支护的理论,采用架棚、锚索、注浆、底板锚索联合支护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动压影响下的软岩大巷的支护施工.  相似文献   

10.
双鸭山矿业集团东荣二矿二水平南二下延采区开采深度已超过500m,16层、17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相继发生了多起围岩灾变事故,属于深部开采范畴。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手段,研究了东荣二矿深部开采围岩灾变原因,提出采用"强顶、弱帮、适时监测"控制方案,即增加巷道超前支护长度,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及时清理两帮破裂煤块,清空预留帮柱空间,监测巷帮状况以及观测顶底板相对移近量等方法,有效控制了灾害的发生,保证了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软岩变形巷道观察、研究,分析巷道变形原因,确定修复巷道时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以减少巷道变形量,确保巷道支护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协庄煤矿-850西大巷软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分析以及围岩应力研究,得出非均质高应力软岩巷道的变形机制以塑性扩容为主,物化膨胀以及结构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以塑性扩容为主的软岩巷道最为有效的加固方式就是对塑性区进行注浆加固,以控制其塑性变形.进行了加固支护试验,同步进行矿压观测,施工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成果可以为相似工程的深井软岩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底鼓是由于巷道围岩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巷道底板变形和破坏的现象,致使巷道有效断面积减小,严重影响矿井的通风能力和运输能力。由于巷道底鼓现象而出现的巷道整体垮塌的情况时有产生,制约着矿井安全生产。随着煤资源开采范围的增大,煤矿采深不断变深,复杂地质条件的赋存资源越来越多,矿山压力逐渐增大,深部开采采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巷道底鼓现象的制约。深部开采巷道鼓量可占到顶底板移近量的2/3以上。深部巷道底鼓导致巷道底板变形与破坏,并且对顶板和两帮稳定性产生影响,深部开采底鼓现象会加速围岩破坏进程。  相似文献   

14.
底鼓是由于巷道围岩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巷道底板变形和破坏的现象,致使巷道有效断面积减小,严重影响矿井的通风能力和运输能力。由于巷道底鼓现象而出现的巷道整体垮塌的情况时有产生,制约着矿井安全生产。随着煤资源开采范围的增大,煤矿采深不断变深,复杂地质条件的赋存资源越来越多,矿山压力逐渐增大,深部开采采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巷道底鼓现象的制约。深部开采巷道鼓量可占到顶底板移近量的2/3以上。深部巷道底鼓导致巷道底板变形与破坏,并且对顶板和两帮稳定性产生影响,深部开采底鼓现象会加速围岩破坏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支护难题,分析了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机制,探讨了软岩巷道二次耦合支护作用机理,提出了针对梅河煤矿二井软岩巷道的二次耦合支护技术,并确定了锚顶、底网和锚索、喷浆一次支护以及U型钢可缩支架加小梁二次支护的方案、技术参数和施工方法,改进了施工工艺和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最终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剧烈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大埋深巷道中,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科学依据主要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和组合(梁或者拱)理论等。本文针对某些大断面软岩巷道顶板为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层梁等情况,首次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顶板稳定性展开计算,并结合算例深入分析了顶板变形破坏与锚网索支护参数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巷道两帮围岩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且综合运用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顶板和两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计算、算例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黄玉川煤矿为典型的软岩矿井,采动影响、水化作用及其水平应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增加了巷道支护的难度。利用相似模拟实验模拟分析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总结分析了来压步距,增载系数,切顶现象,三代分布等情况以及对巷道变形规律的影响,为巷道的设计及支护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查干淖尔矿一号井2煤回风大巷极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分析了巷道围岩力学性能测试和矿物成分,设计并进行了弧形钢管混凝土支架和U型钢支架的抗弯性能的对比实验。分析了原支护方式下巷道的变形破坏情况,并设计了以钢管混凝土支架为主体的联合支护方案,钢管混凝土支架断面采用浅底拱圆形,主体钢管选用Φ194×8无缝钢管,钢管内充填C40微膨胀混凝土。现场实验表明,采用此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围岩体变形,对其他极软岩巷道支护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荣华煤矿东主运输巷道软岩支护问题,系统的论述了软岩的特征及其力学属性,软岩巷道破坏的特点,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软岩巷道的支护原则及其巷道的维护方法等。从软岩巷道承载机理出发,分析了软岩巷道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为软岩巷道围岩及支护变形控制分析和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锚注支护机理的阐述,研究锚注支护修复巷道的可行性。结合典型深井软岩巷道变形与破坏形式特征,设计该返修巷道锚注支护方案,并完成了现场监测分析与评价。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是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的有效途径,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