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解制派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构——新教育研究生院。新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培养项目体现了美国教师培养的新路径。通过比较分析八个新教育研究生院教师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发现这些项目在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拥有共同点但又各具特色。整体而言,美国新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培养项目使教师培养独立于大学场域,解决了教师培养供需脱节的问题;致力于为薄弱的公立学校培养师资,回应了现实诉求;驻校实习与课程教学同步设置,体现了临床实践取向;注重探究式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实现了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基于证据展开实践教学,秉持了循证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城市教师驻校培养源起于美国,是一种"临床实践"式的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其全程驻校实践、多元合作机制、共同体建设、学术文化与实践文化的平等对话、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精心组织的入职指导等理念与实践,为我国高层次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启示。构建我国的教师驻校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发展的第三条道路。在进行本土化思考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一系列关键策略,推动驻校模式在我国的铺开。  相似文献   

3.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它主要是针对城市学区优秀教师缺乏和新教师流失过大,而传统的大学教师培养,选择性教师计划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又无能为力的困境而提出来的教师教育第三条道路.它通过一年的驻校期和三年左右的入职指导期,成功实现了职前与入职的一体化,提高了教师留任率;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师资培养质量;中小学重组,优化了教师专业学习环境;为城市学区提供优秀师资,促进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城市教师驻校计划"是进入21世纪后在美国新兴的一种教师教育模式,它将教师培养过程分为招募、职前培养和持续入职教育三个连续的阶段,其中,职前培养是该计划的核心.研究发现,其职前培养彰显学区主导特点,主要表现为服务学区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话语权、以学区学校作为主要教学场所、建立专业共同体教学制度.对我国高校教师培养的启示是:基于区域社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坚持中小学为培养场所主体、创建专业共同体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教师驻校培养计划"是美国一种新兴的针对城市学区高需求中小学的教师培养模式。它通常由城市学区、高校和非政府机构三方合作,采用住院实习医生的模式,为教师流失率高及教育质量低下的学校培养合格教师。该计划在一年的教师驻校培养期间将教育理论与实践在课堂环境中紧密结合,有机统合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在培养新任教师专业技能和提高新任教师留职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教师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以及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推动了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在美国的开展.美国教师培养中的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呈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国外教学实习活动提高了美国教师候选者应对学生文化背景多元化所带来的教育教学挑战的能力.美国教师培养中的国外教学实习项目对我国师资培养,特别是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是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美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发展无力和美国教师结构短缺现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是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包括计划的组织和管理、驻校生的招录、教学点和指导教师的选拔、驻校期培养、驻校毕业生的安置以及新教师的入职指导六个部分。它为城市薄弱学校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教师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教师教育方面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其探索出的城市教师驻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用主义哲学、职前教师培养的实践经验以及不同学区所面临的特殊需求共同促成了城市教师驻校模式的产生。城市教师驻校模式非常关注驻校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学习。城市教师驻校模式对我国职前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实行"双导师制"、将中小学校纳入教师培训机构、欢迎和鼓励其他机构参与职前教师的培养是我国职前教师教育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教师驻校模式是当前美国教育改革中新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是在美国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发展无力和教师结构短缺现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包括计划的组织和管理、驻校生的招录、教学点和指导教师的选拔、驻校期培养、驻校毕业生的安置以及新教师的入职指导。结合我国教师培养的现状,在理论与实践上借鉴城市教师驻校模式的经验,这既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蓝带小组"提出的临床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候选教师的实验室经验和驻校经验,以培养高效教师,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课程以螺旋式进行安排,资格认证中突出中小学校的权利。候选教师在持有资格证的临床实践者指导下进行教学实习,各相关主体是支持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Teacher"累"     
Teacher"累"本姓雷,一个人挑着教三个班英语的重担.有一段时间,学校缺英语老师,他一个人竟然教了五个班!因此,本来就瘦弱的他更是日益憔悴,每天下课,总是靠在皮椅上大发感慨"好累哟".老师们无不同情地说:"你呀,真是太累了."于是,大家都称他为Teacher"累".  相似文献   

12.
关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师范教育”的终结性和一次性的教师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是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星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58-59
由于人事体制、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上的专家型能工巧匠难以成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自由职业”教师是深挖社会职教师资潜力的产物,他们可以在各个学校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研发工作,却不占编制,且教学时间有保障,待遇较好,工作热情高。虽然“自由职业”教师的聘用、报酬、考核和课程编排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但相对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14.
时下,"教师校本培训"的说法是"of the school、in the school、for the school"。然而,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后,人们问"校本培训"的实际内容和动力到底是什么?它与传统的"校内教师组织活动"到底有什么区别?使用"校本培训"一词会掩盖一些什么?因此,客观地评价"校本培训",是真正实现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企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毕其一生的“治学”和“教学”两个方面。有关陈寅恪的“治学”成果,海内外学人探讨已多,论述甚详;而对其耕耘教坛,数十年如一日执教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状况,则研究相对薄弱,专文论述尚不多见。本文从现存陈寅恪的来往信函、朋友与学生的回忆等资料入手,围绕教学经历、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范等内容试作探讨。陈寅恪早年游学日本欧美多所著名大学,1925年归国,次年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始了艰辛的大学执教生涯,至1969年去世。这43年的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而科学规范、特色鲜明、制度完善、内容翔实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要契合时代发展需要、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和个体的持续、协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计划是国家为加快教师教育发展而实施,通过对其主要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分析“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可以提出推动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的"主任本色"与"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的沦陷源于"管理的缺位"与"服务的越位".班主任毕竟是个"主任",他不但是管理班级学生的"孩儿王",更是协调学科教师的主任.正是通过对学科教师的协调,才可能调动教师群体力量去教育班级学生;正是通过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才可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