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负责任地发展纳米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纳米技术研发的大国之一,德国联邦政府、学术界、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NGO)就如何形成负责任地发展纳米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并形成了一整套"纳米技术行为准则"。这些准则的颁发和实施推动了德国纳米技术的健康发展。文章在介绍了德国如何开展负责任地发展纳米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一氛围的制度和文化原因,并对我国开展负责任地发展纳米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当前最重要科技突破之一就是纳米技术。众所周知,现今纳米技术的研发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机械工程中,纳米技术不仅仅在外表上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更是处于核心的地位。我们为了推动纳米技术能够在机械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就必须从实际的例子入手,展现出纳米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分析我国机械工程生产的现状,也可以看出纳米技术对于传统的机械工程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主要是探讨如何将纳米技术很好的应用到机械工程中去,它又是如何成为推动机械工程发展进步的强大科技力量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定性分析纳米技术对社会安全风险的影响,创建关系模型,就涉及五大影响风险的因素--不同国家、组织和集团发展纳米技术的动机,实际实现能力以及纳米技术本身满足其需要的可能性,对社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减缓和控制其消极方面的对策等分别进行讨论,提出"谨慎发展,积极预防,合理使用,降低损失"的发展纳米技术以及规避风险的思路,进而提高风险意识,合理地促进这一新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从科技伦理观角度论证纳米技术带来的4个主要方面负影响,包括纳米材料毒性问题、纳米技术引发的利益和风险分化问题、纳米武器问题和纳米技术生命伦理问题,继而论证科技与伦理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科技伦理来约束纳米技术"向善"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针对纳米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纳米技术的治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现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广泛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应该负责任地发展新兴科学技术,采取"治理"的方式.纳米技术是当今新兴科学技术的代表,纳米技术的治理代表着国际上管理新技术方式的转变.本文在分析纳米技术治理思想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国际上纳米技术治理的措施,探讨和分析中国纳米技术治理的现状,提出加强中国纳米技术治理的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转基因技术争议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于既蕴含巨大能力又潜存诸多风险的纳米技术,欧美各国在其发展伊始,就启动了相关的伦理和社会研究,开展了大量公众参与实践。由此,伦理考量在纳米技术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上游参与"倾向,不再仅仅扮演事后评判的角色,而嵌入了技术的实际发展过程,发挥了更加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正1959年,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做了题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虽然没有使用纳米这个词,但他实际上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1974年,日本教授谷口纪男在一篇题为"论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科技论文中,给出了新的名词"纳米"。时光飞逝几十年,现如今的纳米技术已经从当初的伟大设想变为了现实,并有了迅速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在医学、航天、航空、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纳米技术业界团体NanoBusiness Alliance成立了调查纳米技术对环境影响的“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ask Force”协会。其目的是消除政府及消费者担心纳米技术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心。在NanoBusinessAlliance担任Executive Director的Mark Modzelewski表示,“我们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9.
纳米技术是一种尖端技术,它将领导下一声产业革命。纳米原来只是一种计量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一个中等原子的十几倍。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例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国际上确认,当物质的粒径在100纳米以下时,这种物质就可以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机器。物质加工到100纳米以下尺寸时,往往产生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超常规特性。纳米技术是一种材料技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将尺寸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所以,纳米技术正吸引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注意力。纳米技术不光改变着或即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且纳米技术还将使我国的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0.
纳米机器人     
《世界发明》2005,(1):126-127
纳米技术风头正劲.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希望借此研究出超小型机器人或者发动机。医生希望能得到一种可以长期在病人体内工作的医疗机器人,而电子产品发烧友希望只花几分钱就能自动升级电脑——纳米技术能帮他们实现这些愿望吗?抛开你对这种科幻电影中常见技术的一切恐怖想象,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即将改变未来生活的超微纳米机器人吧。  相似文献   

11.
自从纳米技术横空出世以后,便以势不可挡的态势荡起一股又一股冲击波,从此纳米走进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一些精明的厂家以纳米技术为契机,试图大发“纳米财”,于是乎一些企业将纳米技术直接用到了冰箱、洗衣机的产品上,他们的产品功能虽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23)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学、化工学、药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其中在肿瘤医学方面的应用,有了新的突破。肿瘤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对于纳米技术应用于肿瘤的检测及治疗,提高肿瘤检测的效率以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纳米技术在肿瘤检测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为基础,总结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为其在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佟日 《今日科苑》2006,(2):28-28
据美国 CNN 等媒体报道,科学家称,如果纳米技术以目前的速度发展的话,那么到2060年,计算机就会具有与人脑一样的处理信息的能力。事实上,像纳米手机、纳米鼻子、纳米绳索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已经或者很快就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制备纳米粒     
作品背景及研究目的"纳米"是英文nanometer的译名。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纳米,即1nm=10-9m。纳米技术是指在1~100nm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征的技术。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  相似文献   

15.
发展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纳米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其巨大的潜在利益和发展前景吸引了政府和企业的巨额投资,但已经有研究表明,纳米技术会对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纳米技术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现在开始就给予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这些风险,确保纳米技术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本文提出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风险研究、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制定行业标准、促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等。  相似文献   

16.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21,(22):22-26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只有1米的十亿分之一.1纳米中只能排三四个原子,比单个细菌、红血球和病毒的长度还要小得多.如果我们做成一个直径只有1纳米的小球,将其放在一个乒乓球上,从比例上看,就相当于把1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有了纳米技术,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世界,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纳米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在医学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目前,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已成功将微纳米机器人应用于生物探测、智能载药、可控药物释放、血栓清除、杀死肿瘤细胞、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治理、微纳米组装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些领域取得的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17.
海外传真     
<正>世界最薄灯泡诞生一个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和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报告称,他们首次实现了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发光:细条状石墨烯灯丝与金属电极相连,悬挂在基底上方,当电流通过时灯丝就会受热发光。这项研究于6月15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网络版上。"从本质上说,我们制造出了世界上最薄的灯泡。"研究论文合著者、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王凤仁(音译)说。  相似文献   

18.
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费曼在20世纪60年代曾预言:如果我们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我们就能使物体得到大量异乎寻常的特性,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变化。他所说的材料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今天,费曼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纳米技术正在向人类走来,速度比人们想象的快得多。  相似文献   

19.
纳米,其实就在你身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似乎神乎其神。然而,只要你留心,纳米其实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论述,对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现阶段对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运用进行汇总,对现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阐述,肯定了随着纳米技术的成熟纳米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