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结构解析。收集2000—2013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及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准确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总体趋势是动态上升,但平均协同度不高;技术转移子系统是其协同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2)技术转移子系统的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序变量的不协调导致。(3)在技术引进序变量的构成中,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分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子系统、高等学校子系统、科技企业子系统和支持环境子系统,采用2009—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各地区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及子系统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各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偏低;4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出差异性;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复合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严重制约本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的协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三者协同度的测度模型,结合陕西省2008—2014年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对3个子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具有很强相互促进关系,且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陕西省的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正处于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状态。但是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逐渐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对促进陕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学理论,剖析我国水产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并以2012—2016年我国渔业上市企业数据为代表,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评价我国水产业系统的协同度和各子系统的有序度。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6年我国水产业的企业绩效系统有序度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企业融合系统有序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提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种业振兴战略背景下,重点关注种子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文章利用2013-2015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及种子企业公开年报,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种子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作物育种两个子系统及其协同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并对其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两系统的大多序参量有序度逐年增长,其中种子龙头企业普遍高于农业科技园区,育种体系建设相关指标对子系统有序度贡献率最大;中部地区种子龙头企业、东部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子系统的有序度最高,但两系统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水平偏低,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因此,我国未来应继续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加强子系统各要素的配合,促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园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同时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受到创新环境子系统的影响,整体协同度处于"较差协调"阶段;各子行业中,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非常低且发展并不稳定外,其他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能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产业复合协同系统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和协同论,将企业业务协同系统划分为绩效子系统、资源共享子系统和资源互补子系统。分析了企业业务协同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协同度模型,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数据,对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系统协同发展水平还不高;资源共享-绩效系统协同度不断提升;资源互补-绩效系统协同度较低且不稳定。因此,提升互补资源水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发展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科技人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效应和协同效应两个方面。为深入揭示江苏省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3个子系统及其构成的综合发展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江苏省综合发展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其2011—2020年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静态协同度模型和动态变化综合效度评价模型计算各系统协同度发展水平及其变化速度的状态和趋势。结果发现:江苏省综合发展系统相同基期的静态协同度逐年递增,但并未达到高级协同等级;3个子系统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但长期处于低度协同演变状态,协同效应并不稳定,其中科技人才子系统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科技人才结构、研究机构数量、第三产业占比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分别是影响科技人才子系统、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经济发展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系统协同速度发展趋势呈现不规律波动状态。基于此,提出江苏省政府应建立信息公开、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等促进有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人才结构优化,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及注意兼顾各系统协同发展状态与速度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实现科技人才、科技创...  相似文献   

10.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