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未曾发现“辩证唯物主义”一词出现。他们在称呼自己创立的新哲学世界观时,多是使用“现代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等。从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上看,最先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是普列汉诺夫。有的同志认为普列汉诺夫是在《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中最早提出的。实际上他早在《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一些同志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他们认为:目前我国传统教科书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物质本体论”,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本体论哲学”,而且是“纯本体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则是统一于“抽象的共性”,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片面的统一性”;而“实践本体论”主张“实践本体是存在的本原”,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这种“新的世界统一观”,“不仅包含含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并且包含了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因此“既超越了唯心主义,而且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 引言甲: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知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恰当?乙: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说法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二种观点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钱学森从现代科学的视角也肯定并支持这种观点.二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甲:我们先看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恰当.乙:好、在讨论之前我们先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词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词组中可能出现的含义.对这个词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仅仅从自然观的角度规定“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另一种是从一般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体系的角度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不论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适当的.甲:我们看看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角度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志良、杨耕同志在1989年5月15日的《光明日报》上载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二重化》(以下简称“陈文”)。该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般的一体化哲学,……这是一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这就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实践唯物主义”和以恩格斯为代表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二重化。那  相似文献   

5.
论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者都认为,实践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范畴,是作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标志。近一段时间来,哲学界一些同志还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足见实践这一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到底什么是实践?应该如何理解实践范畴?对这一问题人们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对此,我想就三  相似文献   

6.
“实践唯物主义”转向,意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转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内部相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倾向和动向,其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诠释。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实践唯物主义”转向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阶段,具有新质性,即这一转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文维度的注目、发掘和弘扬,有其深厚的人文根基。人文作为实践唯物主义转向之根,具体地表现在:理论表达的人文化,思想支撑的人文蕴涵以及原发动力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是马克思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上刊载的文章《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述》认为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特别重要的是三种回答:“马克思哲学就是‘人学’”,“‘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当然还有其他回答。据我所知,问题实际上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什么,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理论讨论的实质在于:调整思维座标,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深刻根据。对此我们注意到在理论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异。有的认为,这一变革的实质是从主体出发,从社会实践出发,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有的认为,变革突出表现在以实践唯物主义来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立,并且反对唯心主义;有的认为,这个变革的实质在于,它改变了传  相似文献   

9.
我们过去主要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要能成立,需要三个必要的逻辑前提:一,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认为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通过批判这种唯物主义的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三,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时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本文通过历史考察,表明这三个逻辑前提都不能成立,因而表明,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是不深刻的,没有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质。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说的实践,究竟是指什么,是指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指人类活动的物质方面,还是指包括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两种因素在内的统一的人的活动、人类生活?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了,至今还未能得到一致的看法。在实践本质问题上的争论,实际上暴露了不同的哲学路线之间的分歧,暴露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从对实践本质的各自不同的理解出发,人们在哲学上分化了。主张实践包括主观要素,实践是主客观统一的同志,走向两个极端。一些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选择哲学”,或“主体哲学”,或“实践本体论”哲学,或“实践哲学”(也叫“超越哲学”)。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主张“实践唯物主义”,但他们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质。在我看来,所有这些哲学倾向都有偏离唯物主义的危险性,或已经偏离了唯物主义。另一些人,看到了上述哲学的基本倾向,反对这种倾向,坚持唯物主义,但由于他们同样把实践看作是主客观的统一,因而不能把实践看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认识与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这是哲学研究中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重要问题。比如,能否说,物质是旧唯物主义的基石,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讲实践的哲学,是否必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怎样在实践问题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一元论”的界限;能否说,物质源泉观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实践源泉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源泉观;能否说,只有人化自然才是认识的对象;如何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内容、特征以及经典作家本人意见和态度看,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社会功能看,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实践唯物主义也是非常合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并不矛盾,并非两种不同的哲学。用实践唯物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命题。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不同,对“实践标准”命题的理解、论证也不同。在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中,对“实践标准”的理解、论证存在着严重的逻辑困难,它的论证实际上是自我否定的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的唯物主义。只有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上,才能全面地理解、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讨论中,围绕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有的论者把实践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有的论者对实践唯物主义作了“实践本体论”的理解。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那样,争论的实质不是用什么名称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内容和本质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认为,弄清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是最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抽象与具体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来看待当前的哲学改革,则可看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之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反对者一是将辩证唯物主义提升为并不存在的“一般的”唯物主义,而压抑新近提出的具体存在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二是无视具体形态的各种唯物主义的各自丰富规定性,而用辩证唯物主义取代实践唯物主义。此两种作法违背了抽象与具体这对范畴的辩证关系,从而有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命运,指出传统哲学本体论已经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没有独立的哲学本体论,但它科学地回答了传统哲学本体论提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实践本体论否定一般唯物主义,否定辩证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局限于历史观,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重视实践,给实践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以科学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就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而不在它们之上或之外.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哲学界已开展了几年。时至今日,许多哲学工作者经过多方审视、深化原有哲学概念、命题和原理,作了大量专题研究之后,越来越感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确切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明确感 到实践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切表述。因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特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一体化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是从“实践唯物主义”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如果说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的话,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历史唯物主义),则是由它所生成的体系形态(既是自然观,又是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徐崇温同志在1988年4月18日《光明日报》提出“实践本原论”和在1988年12期《哲学动态》提出“时代呼唤着实践唯物主义”之后,又在1989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题为《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文章,全面地提出了“用实践唯物主义去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改革纲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哲学教材大多都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实践的特性、地位和作用的。这不利于突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因为哲学虽然是一种认识,但哲学并不是认识论。也有的论者依据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的论述为依据,主张把实践提高到“本体论”的地位,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这也是不正确的。我认为,应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理解实践。一、不能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代替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事物、观点、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