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小娟 《乒乓世界》2005,(12):88-90
初级水平的选手发球时,为了防止触球击空,从抛球至触球都必须盯住运动中的球。对于已经完全掌握了发球节奏感的选手,就不能自始至终光盯着球了,在击球前的一瞬间,要用眼睛余光注意对手的动向。  相似文献   

2.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72-73
发球抢攻是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得分手段。发球的质量直接影响上手的质量。高水平选手在发球前就制定好了后续套路,使第一板的进攻具备最大的威胁。马林的发球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他的每一个发球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组图 A 中,马林采用高抛发球,他在击球前先抬起左脚,依靠左脚触地时身体的力量来增强对球的摩擦。图3中,马林触球时的拍面比较竖直,因此这个发球的下旋并不强烈。触球后,马林的前臂迅速向反方向做假动作以迷惑对方(图  相似文献   

3.
低而准的控制,让对手无法抢攻两组连续图中分别展现了张继科的顺侧发球和逆侧发球,从他的发球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想要给球增加强烈旋转的意向。他的手腕像一支鞭子一样在击球时爆发出充分的力量。如下图4,他的后四根手指几乎呈团形状,使板形完全改变,就是因为他在触球前一支保持着非常放松的状态,所以才能做出紧凑而高质量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2,(9):104-105
站在正手位发钩子球是王皓经常采用的发球套路,它主要是为了将对手的回球引到自己的反手位,继而利用直板横拉在左半台实施抢攻。这项发球技术更注重食指和中指在触球瞬间,将力道充分传到球体上的感觉,而且手腕抬拱的幅度要比站在侧身位发球时更大。在实战中,通过左右侧旋与转不转发球的配合,可以加大对方调整拍形和控制旋转的难度。一旦对方回球质量不高,就会陷入两条线路被抢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5.
改变自己的击球Vary Your Shots我们继续上期的内容来说。怎样给全场型打法选手足够的压力?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抢攻二发。在对方第二次发球之后,尽早地击球,不给对手时间调整。让他只能处于防守的地位。一定要在每一分的开始施加压力,这样对对手的影响才会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教你怎样练发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短球的最好方法就要在胸前击球。发球的第一跳应该落在自己球台的近同处,这样发短球就很容易。如果接触球时,击球点过低,且第一落点是靠近边线,那么发下旋短球,就会由于用力不合理而造成失误或发出台。为了发出强旋转的球,要注意靠近身体击球。因为远离身体击球时,缺乏稳定性,并且发不出质量高的球。当你学会可以在靠近身体时击球,下一步,就要学如何用不持拍手做掩护动作,让对方判断不清,以及用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的旋转。这样发球抢攻的机会就会增多。发下旋转时,要在自己容易用力的位置击球。发球不太好的选手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7.
短球抢攻技术,是指球回落到本方球台后,将球快速攻击到对方球台的回击方法,它击球动作小,出手快,威胁性大。目前,世界顶尖攻击型选手都采用短球抢攻技术,因而,短球抢攻技术被提到攻击型打法必须掌握好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金路 《网球》2014,(3):93-93
双打组合中的两位选手彼此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便良好执行比赛的计划和策略。右图中两位双打大师展示了在发球局中"I"字型站位的精要所在。发球选手要与网前选手在每次发球前商量好发球的落点和双方的站位方式以及移动线路。发球选手发球后向前移动,去和守在网前的搭档控制网前。网前选手正处于准备位置,她知道这一分在对手击球时该向哪个方向移动,也知道身后的搭档会来到网前。网前选手的第一个动作是先向前移动,然后试着截断对手的接发球线路。  相似文献   

9.
李颖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2,(10):106-109
摆短是对付近网下旋发球的有效技术。它的最大特点是出手快,回球短,突然性强,能有效地限制对手的抢攻。用反手摆短时,要在来球的上升前期,摩擦球的中下部。引拍不易过高,且拍形要稍“立”。触球时手腕适当发力,并且要有一个制动的过程,用以控制击球的力量和弧线。整体动作要小而紧凑,以借力中发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2,(3):96-97
赖佳新使用心得 1.反手拉球主要可以在发球抢攻环节使用,尤其是配合逆侧旋转的发球。在实战中,可以根据对手回球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进攻方式。如果对方来球的弧线比较高,而且便于自己身体在最佳的位置击球,那么可以直接发力拉前冲弧圈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顶尖男子网球选手每局第一分的技战术特征进行探究和总结。结论如下:1)发球及抢攻:外角发球结合抢攻空当的调动是主要战术,内角发球结合抢攻对手反拍位的弱点攻击是次要战术。第二次发球及抢攻战术以中路发球结合击打对手反拍位为主;2)接发球:遵循"球往哪里来,就回哪里去"的原则。接中路发球的回击变线率最高,一般以回击对手反拍位为主;3)相持段:攻击对手技术弱点是相持阶段的主要战术,纵横调动则是次要战术。击打对手反拍位在相持段的使用率均值高达48%;4)得分的技术结构中,包括正手击球和侧身攻在内的正拍进攻是主要得分手段,两项技术的得分贡献率之和为58%。  相似文献   

12.
高坦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4):417-418
对当今男子网球双打比赛一分球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男子双打中发球上网几乎是所有选手在比赛中应用的战术,男子双打多场比赛主要集中再前五拍,发球方通过对一发二发的调整,以及接发过程都反应了男子选手在比赛中不仅要保证发球的质量、落点,还要注意提高击球的落点、线路等。  相似文献   

13.
刘萍萍 《羽毛球》2020,(5):90-93
接杀球技术的击球位置在中场区域附近,在防守状态下灵活运用接杀勾对角球技术,既可以通过控制球飞行的弧度来制止对方的连续进攻,又可以通过对线路的主动变化增加对手步法移动的难度,从而大大削弱对手的进攻威力。接杀勾对角球是一项将对方杀过来的球,以对角线线路回球至对方前场区域的接杀球技术,它同样也是羽毛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中教练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2,(5):94-95
在接发球时运用摆短技术首先要判断对方发球的旋转和落点,并根据其发球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当判断出对方发球的旋转时,脚下步法要迅速进行调整,保证在最舒服的位置击球。触球时根据对方来球的上下旋情况,最主要的是要调整好板形:摆上旋球的板形要相对立一些,摆下旋球时要亮一些。  相似文献   

15.
赵晖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3,(6):108-109
运用前臂和重心加强劈长质量 正手台内劈长在接发球环节用得比较多,出球要力争劈到底线位置,不让对方从容起板进攻。击球前,步法要保证上到位。触球时可以利用手指,特别是中指的发力给球突然增加下旋。想要劈到底线或者空当时,要在观察对手站位的同时,利用前臂和身体重心下压将球的弧线送得越长越好。  相似文献   

16.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96-97
发球一方的优势在于更容易直接占据主动,更容易贯彻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发球抢攻是最直接的进攻方式,但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接发球一方会想方设法地制造困难,使发球者无法进攻或降低进攻质量。从战术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抢攻都能占据主动。发球一方应该根据场上形势随时调整,抓住对方的弱点,使进攻多样化。组图A中,周斌正手发侧下旋长球,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斌用右肩巧妙遮挡击球瞬间的动作,目前此种方法并不违反乒乓球的竞赛  相似文献   

17.
当我在教学生们切削发球时,他们会想象出一记外角发球滑离球场,将对手拖出场外,或是直截了当的ACE球。虽然传统的"开罐器"式切削发球是很普通的一种切削,但我教的这种发球在占先区(对右手持拍选手来说)和平分区(对左手选手来说)同样有效。我将这种发球叫做大力切削发球。本质上,这是一记带有更多力量的、结合侧旋与上旋的、发向"T"点的球。混合了侧旋和上旋的发球不但力量十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能让球像切削发球那样略微向左运行,同时也向上跳离对手的击球区域。这给对手较少的接发球选择,因为他们不得不在很高的位置击球,同时要在球场中路制造角度也不是简单的事情。结合了上旋和侧旋的发球,可以是力量与安全性兼顾的有效发球。  相似文献   

18.
发球——第三板——第五板的抢攻克莱帕尔擅长一套反手发球和正手侧身发左侧下旋与不转转的直线短球。他发球抢攻偏重于在第三板牵制对方,调动对方,袭空挡,打漏洞,然后在第五板以正手“强弧”抢冲得分。因此,他的“发抢”命中率高、意识强,是在比赛中战胜对手的一个绝招。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9,(8):112-113
发不转下旋球与加转下旋球是配套的发球技术,要想在发球环节占据优势。就必须在发球动作和旋转上下功夫。相对而言,发加转下旋球较为容易,只要能够在触球瞬间增强摩擦,充分发力,则发球的旋转自然会比较强烈;而发不转下旋球的难度较大,如果仅仅在击球力量和摩擦上做手段还不足以给对方造成威胁。发不转下旋球的原则是:发球动作尽量与发加转下旋球一致;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7):92-93
房胤池使用心得: 晃推 1、晃推主要应用于正手位的接发球环节,如果对方发球偏短,来球不转或为侧上旋,而且旋转又不太强的话,可以利用晃推来打乱对手的发球抢攻。2、准备晃推时,步法和身体重心要保证移动到位,手型要给对方一个要搓球或是要摆短的假象,这样能够加强晃推的突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