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和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建构体系,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构建、培育和践行,具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突破现有研究框架的束缚,首先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测量维度: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种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类价值准则。然后需要采用结构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归分析,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量表的变量结构和变量关系,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以此来弥补传统回归分析在价值观认同测量方面的不足。基于521名大学生实证调查个案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三个维度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测量维度包含的各自四类价值观念的认同水平不尽相同。从整体上看,12类价值观念互相影响的强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高层次,借助社会层面上价值取向包含的四种价值理念的中介作用,国家倡导的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准则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针对这样的价值认同结构和发展路径,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以利益协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全社会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成为当前中国人共同的思想价值追求。在高职教学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思政课无疑成为重要推手,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概括和凝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微观层面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具体道德要求.该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理想人格一脉相承,与新时代我国公民的国家公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相辅相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点”和价值“源点”,是衔接和贯通社会中观层面的价值导向和国家宏观层面的政治理想的必要条件,是统一和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高职教育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注重培养大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价值准则培育好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随之也就会好转,有利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形成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是我们采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以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提供了人才培养的丰富内涵,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构建高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使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首次提出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核心价值建设方面的重大创新,具有突破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深入理解这一创新的意义,特别是其对于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文章拟基于核心价值的分化、互补与整合的视角,从确立国家的共同理想、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断提高公民的德性三个方面作初步阐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价值层面。以这三个价值层面为维度进行调研,发现近年来高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实现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历史使命感不强;对培育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内涵理解不深;对遵循公民层面价值准则的文化修养不足。高校应当根据不同层面价值观培育的特点和规律,在阐明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学校的价值导向机制、学生关爱机制、实践养成机制、文化传承机制等配套措施,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属性和个人价值遵循3个层面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明确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塑造什么样的个人"的价值目标,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要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遵循。?纲要?直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依然存在的道德问题,做到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个着力点,系统地全方位地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在契合为切入点,全程融入强化认同、传统德育内容与现代公民精神衔接、传统德育方法向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方法转换、公民道德教育资源融合与更新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构策略与实施路径,是当代中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切实之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与其他教育工作相割裂、内容较为匮乏和路径狭窄单一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观照”的视野并遵循“细小落实”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只是表述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还要按照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这三项标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这三大来源中,选择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相应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创新,关键有两个层面:一是建构和完善“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二是探索和使用“国民教育融入法、社会治理贯穿法、宣传教育引导法、榜样示范表率法和优良品德修养法”全面协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福建省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省份,从基层党建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领域、道德教育、道德养成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围绕基层党建、人民利益、工作方式和地域特色为立足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经验。福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经验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实需求和认识的错位问题,然后从时代要求、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发展以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讨论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下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现行职业教育政策、国家现行职业资格规定、我国传统职业核心价值、国家提倡和引导的择业观和从业观以及国际先进的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讨论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构建。  相似文献   

18.
儒家以“仁”为思想核心,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对官德的论述也相当丰富,孔子在其官德思想中,把吏德、君德看作是统一整体,其官德思想为:为官以“仁”,为官以“德”,为官以“礼”,为官以“民”,为官以“克己修身”。这是我国古代“德治”的基本精神,这一思想在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中得到诠释,对当代为官者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政者正也”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其“正人正己”“上行下效”“推己及人”的思想与当代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通过对“政者正也”思想的辨析,挖掘儒家“政者正也”的思想精髓,为当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促使当代教师以德立身、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基本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引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具有团结民众、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激励机制,鼓舞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唱响我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以质朴的语言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方向,正确地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