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的爱,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教育原则。教师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这是师生之爱有别于其他诸如男女性爱、血缘之爱的根本所在,是教师爱学生的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是其他原则的原则。教育原则在教师对学生之爱的诸种原则之中,处于“母原则”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教育爱是指教师施予学生之爱.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爱是一种驱使教师与学生融合的本体性亲和力量,它揭示了教育爱的普遍性和迫切需要性.教育爱的本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真正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3.
教育爱是指教师施予学生之爱。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爱是一种驱使教师与学生融合的本体性亲和力量,它揭示了教育爱的普遍性和迫切需要性。教育爱的本质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真正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杨桂荣 《宁夏教育》2010,(12):73-73
教育的主题永远是爱。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智慧的教育。爱不仅是关怀、担心,也是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善意,它意味着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无知和缺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用爱心作教育,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和宽容之心的班主任才具有智慧的底蕴。  相似文献   

5.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6.
爱的艺术     
刘飞 《快乐阅读》2013,(12):125
教育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关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正象高尔基所说:"不爱孩子,就不配教育孩子。"人们赞美教师,是因为除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外,还能毫无保留地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民族的未来,一代代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的继承者。爱学生,就是教师对祖国之爱,对未来之爱、对民族之爱的高度体现。  相似文献   

7.
教师之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爱业绩和爱学生两个向度,爱学生又分为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两种类型。我们提倡基于责任、以学生为对象的理性之爱。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性之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8.
<正>爱,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无数教育智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想要将学生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和涵养。教育是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真正的教育之爱是教师用自己的爱育出学生的爱,感受以爱育爱的幸福,从而实现幸福人生的教育之旅。以爱育爱,学会思考,育出淡定,感受睿智在学生面前身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是否起到了  相似文献   

9.
师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更是对学生的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盲目的溺爱,而是以教育科学为基础的爱,是科学的人性管理和教育的综合体。师爱是教师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是用博爱之心帮助转变后进生。  相似文献   

10.
钱红艳 《教师》2012,(36):18-18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进修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一个个学生培养好。”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笔者从言语之爱,架设沟通的桥梁;关切之爱、维护自尊的良方;赏识之爱,照亮心灵的阳光等方面诠释了爱对幼儿教育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一、思想品德素质1.热爱学生是音乐教师最宝贵的职业素质。许多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十分珍视自己对学生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与父子母子之爱、兄弟手足之爱,朋友之爱,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完全相同。她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通、持久的爱,音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际之爱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纯正无私的。文明把这种爱称之为师爱或教育爱。这种爱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无选择性。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王文倩 《考试周刊》2013,(35):180-180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教育的生命在于"爱"。质量是教师的生命,爱是质量的生命。我们的教育不缺爱,但多的是"偏爱",缺的是"博爱",多的是急切的爱,缺的是耐心的爱。特别是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之爱,是专业之爱,是重托之爱,是睿智之爱。  相似文献   

13.
李桂梅 《考试周刊》2011,(8):217-218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教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启示:只要我们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感情,在学生的身上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对于后进生而言,意义更是深远,甚至可改变学生的命运。教师必须学会爱的表达与浇灌方式,即要"以微笑的面孔面对学生","以鼓励的语气教导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只要教师心中经常拥有爱,懂得用真情去施爱,学会用微笑、鼓励、表扬、平等来唱响爱,爱之"阳光"一定会撒向每个学生、每个角落,教育也一定会回归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5.
<正>世上有很多种爱,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爱应具有教育性,因而称其为教育爱。因此,教师职业也具有了特殊性,即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爱并且充满爱的事业,教师对于教育职业之爱,对于学生的教育之爱,是教育从业者必备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的信任和关爱无疑是转化学生的主要因素。老师的爱应该是闪光的爱、理性的爱。爱是老师工作的出发点,是老师良好工作方法支流产生的源泉。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老师,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职业;我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十几年,我却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职业是充满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人都是有情感的 ,没有人的感情 ,便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以情感人 ,以爱育人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 ,帮学生之所需 ,学生才能更加尊敬教师 ,教师说话才能更加入耳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教师应怎样爱护帮助学生呢 ?笔者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 ,做到严中有爱 ,爱中有严  严与爱都是一种教育形式 ,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职业的爱、理智的爱 ,关心的爱 ,不是溺爱 ,更不是出于某种“义气”…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0,(24):60-61
教育好学生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这种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师生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教师对学生的爱寄托着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自己的希望交给我们培养,这是极大的信任;人民把家庭的未来交给我们教育,这同样是极大的信任。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这样伟大的育人事业,需要教师师爱荡漾,爱满天下。  相似文献   

19.
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在体育成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有了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爱,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教育中去;有了对学生真挚的爱,才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愉悦的情感是成功教育的融合剂,教师愉悦的情感能创造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以愉悦之情唤起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教师的宽容之情是成功教育的催化剂,对学生有宽容之情,能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成才之路》2010,(3):79-80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我十分信奉这句名言。我理解这里所说的这种“爱”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热爱,来培养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教育的一切奥秘在于如何爱学生。”教育之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教师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催化剂”,它时时激发着学生内心的活力,不断转化为学生自身成长和进步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