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眩 《世界文化》2014,(6):36-38
<正>遇见爱德华,是一种幸运。虽然我们不能像他的主人阿比林那样真正地拥抱他,但我十分坚定地相信,每个遇见爱德华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他,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陶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一点自命不凡,可那不过是每个完美的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他的主人阿比林是那么爱他。每天晚上,她都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爱德华。"  相似文献   

2.
<正>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一个人的自卑感越强烈,他的征服欲就越强,内心就越不可能获得宁静。"这句话放在帕迪·查耶夫斯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脾气暴躁,盛气凌人,在好莱坞有"王爷"的称号;然而这种自大却源于他对外表的自卑和深切的不安全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狂热地工作,以一己之力独揽三次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电影史学家大卫·汤姆森甚至称他的《电视台风云》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剧本。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他在史上留下了多项"第一"和"之最":第一位到达印度的中国僧人;第一位连续走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年过花甲还到外国取经的高僧;第一位对取经经过之地都留下记载的高僧;还是西行取经走得最远、到的地方最多的高僧。  相似文献   

4.
“柳哥”     
谷子 《世界文化》2010,(3):18-20
<正>在多伦多,朋友们,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圈里的朋友们,都叫他"柳哥"。是不是太"民间"了点儿?所以叫他"柳哥"当然有原因,一是与那些年轻的新移民相比,他年龄长了几岁;二是他的为人处事,言谈举止,像个"哥";三是外形上他实在不像个"知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2010,(12):F0003-F0003
<正>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成就众所周知:"站在古今中外的交汇点上"、"成功地融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现代画坛上最令人惊喜的不寻常的发现"、"他不仅在中国美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且赢得了世界性的殊荣"等,不一而足,都道出了他在当代艺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约瑟夫·普里斯特利(1733—1804)虽然是英国的一名教士,但较之于神学,更吸引他的似乎是自然科学。他热衷自然科学,发现了氧化氮、二氧化氮、氯化氢等十种气体;此外氧化亚氮也是他发现的。这是一种无色气体,闻起来,好像有一点儿甜味,且有令人愉快的感觉;还会使人出现轻度歇斯底里,或者丧失疼痛的感觉,甚至会使人抑制不住地笑,因而也有了"笑气"的俗称。这可是一种奇妙的气体。普里斯特利猜想,他这新发现的笑气,或许和他此前发现的氧气一样,  相似文献   

7.
<正>在今天,当人们需要肯定一个人的才能时,往往只会说他有才华,而很少再严肃地说他是天才了。很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在使用"天才"这个词时,往往暗含有"难以解释"的意味,或是和"少年"这样的词连用。举例说,我们愿意称赞喜欢指挥的舟舟是天才,却只愿说作曲家谭盾有才华。如果我这样说还算符合事实的话,那么这个事实正说明了人们对"才"这个字的某种理解——天才是只有"天"才能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而舟舟指挥音乐的能力,使人除了"天赐"以外,想不出别的解释来。一旦有"才"的是脱离了纯净根基的成年人,那便失去了"天降奇才"的神秘光环了。  相似文献   

8.
<正>一種文化,一種文明,多有對於幸福與美好生活的追求。當然也會有禁欲、壓制與更多地强調犧牲、把美好夢想寄托彼岸的講求,還有宣揚顛覆、仇恨、"聖戰"的激越。前者壓制,是爲了精神純潔與神聖化,是道德完滿的代價,或是爲了死後另一個世界的無限幸福;後者顛覆,則是由於對現存秩序與文化主流的否定與絶望。歸根結蒂,文化的追求在於光明、幸福、美好、正義、"天國"。孔子説顏回是:"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這也是夫子自道。尼釆的説法則是:"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如果他被扔出了他的天堂,他會再制造出一個理想的地獄。"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是一个敢于对诺贝尔文学奖、"荣誉勋章"、法兰西学院,甚至列宁奖说"不"的思想家。他之所以敢于说"不"是基于他的自由观、选择观以及责任感,而所有这一切则源于他所  相似文献   

10.
刺杀凯撒     
正尤里乌斯·凯撒被美国国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在军事上,他一生南征北战,从无败绩;在政治上,他明智地看到了共和体制不再适应罗马的发展,于是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土地分配、债务减免等等。尽管他尽可能地避免触碰贵族们的利益,但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同大多数改革者一样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正>亨利·德·图鲁斯—劳特雷克总坐在红磨坊酒吧第一排固定的座位。他长得很丑:奇大的鼻子足够两个人用;嘴巴把脸割成两半,从左耳朵一直咧到右耳朵;眉毛又粗又黑,浓浓的胡须在嘴角弯成两个对称的逗号,但盖不住两片肥厚、湿润的嘴唇;最要命的是他还流哈喇子,把胡须弄得荧光闪闪。他戴着夹鼻眼镜,当别人注视他时,他就把眼镜摘下来,因为棕色的大眼睛是他唯一好看的地方。由于鼻腔畸形,鼻涕常常倒流,所以他总是不停地抽鼻子和发出"吭  相似文献   

12.
聂希 《华夏文化》2014,(1):12-13
<正>《中论》作者龙树,印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大约生活于公元2—3世纪。传说中他的师父姓龙,而他又诞生于树下,所以叫做龙树。龙树出家以后,很认真地研习大乘佛教的经典,再加上他很聪明,所以很快通达大乘经典,然后着手创立宗派,著书立说。龙树的著作很多,因此他有"千部论主"之称。龙树的著作奠定了大乘佛教的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他被誉为"八宗共祖"。他的著作主要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大乘破有论》、《七十空性论》等,其中《中论》、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形象——老渔夫、斗牛士、士兵、拳击手,他自己也一直以"硬汉"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我们回顾他的一生,却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位"硬汉"其实是个非常脆弱、容易受伤的人。命运似乎一直和他过不去,伤痛和意外事故如影随形,而且有好几次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因此他也被称为"最易遭遇意外伤害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老甲似乎没有担任过重要职务,甚至也没接受过重要任务;他在"京华"却无"冠盖"。然而,在绘画,尤其绘画牛、马一科,他却创造不朽的奇迹。他和他的画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国2000多年的画马历史中,约有4次大的历史变革,其一是汉代,以汉画像为例;  相似文献   

15.
<正>出生于1971年的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东京大学建筑系科班出身的他2000年便创建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同时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讲师。一边浸染着高校的先锋学术范围,一边从事自己的建筑设计工作,两相得宜,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得他创作颇丰且多次获奖。藤本的核心理念是"原始",将"原始"注入"未来",把建筑实践看成探索世界和人道的一种方式。基于这个思路,藤本不是将建筑看作单一的存在,而是反  相似文献   

16.
神奇的蝴蝶     
<正>大卫10岁的时候参加了我举办的夏令营,他的思想负担很重。大卫的爸爸是一个酒鬼,脾气暴躁而且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老婆。大卫有一个12岁的姐姐,性格内向,在人群之中擅长"隐身"——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如此;大卫则是父母愤怒之时的出气筒,两个人都打他、骂他,他也因此患上了一些心理疾病如注意力缺陷症和多动症等等。他经常在学校里打架,即便长期服用各种各样的镇静药,也无济于事。当我们第一次见到大卫时,他不敢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总是耷拉着肩膀浑身疲倦地转来转去,脸色苍白而且略含愠怒。简而言之,他看上去像刚刚被人揍了一顿。交锋里,他吃尽苦头,嘴唇都肿了起来。没有人  相似文献   

17.
淌汗的月亮     
杨腾霄 《大理文化》2011,(11):22-26
这是一处在中国大地上常见的"庭院宾馆"。车刚停稳,他迫不及待地把包里的合同书抽出来,一页一页地浏览了一遍,特别是那八位数的金额,他用手机上的计算器又认真地核对了一遍。天啊,这个合同一旦定了,不出一年,他的物质生活水平,又是一番景象。轻轻地合上合同书,他在手里轻轻掂了掂,这就不是一叠美钞吗?而它的数量,将超过这合同页数千万张,他把车里的反光镜调了位置,照了照脸,露出牙齿,暗自说,唉,这匹马(指他的轿车),也该换成"悍马"了!  相似文献   

18.
圆悟克勤禅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圆悟克勤禅师是中国佛教史,尤其禅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在其弟子大慧宗杲弘扬"话头禅"之前比较完整地继承禅宗传统的最后一人。克勤的禅法以比较直接的语言,处处全面地阐释参禅的方法、过程、误区以及结果,比较忠实地反映了他之前的各家禅门宗旨和宗风。本文主要论述克勤对于禅宗所体悟的根本,即"金刚正体"的阐述,并结合分析克勤本人的禅修经历,指出参禅人可能用到的方法和遇到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有一年“愚人节”,马克·吐温遭到别人的愚弄:纽约的一家报纸报道他死了。当他亲自迎接来吊唁的客人时,许多人又惊.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马克·吐温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摘自《中外名人趣闻》)  相似文献   

20.
张亚 《世界文化》2010,(4):34-35
<正>司各特是苏格兰的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以点燃了欧洲"历史小说"的最初火炬而饮誉全球。正如同他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司各特的生存轨迹也写就了一部他自己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