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思想体系,由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等构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悬浮空中的抽象理论或束之高阁的空洞文件,而是对当下新闻实践具有切实指导作用的科学真理。作为新媒体从业人员,只有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理,认同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大众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 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以来中国新闻战线一直强调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钟贤 《新闻前哨》2001,(8):11-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和根本的看法,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和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刘畅 《新闻前哨》2014,(12):40-41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提出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和要求,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又符合大众传媒的传播规律,2013年至今一年多,笔者受命派驻恩施记者站,穿行莽莽大山,探访武陵大地,力求遵循这一要求和规律进行新闻实践,深深领会了其内在的科学魅力和对实际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晓可 《新闻窗》2006,(4):11-1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社会主义新闻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6.
《东南传播》2016,(4):155-157
<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理论研究的"定盘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于新闻本质、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规律的科学理论和指导体系。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历经新闻传播实践检验和理论研究发展深化,具有无穷生命力和指导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是新闻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的框架前提。对于新闻理论研究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定盘星",具有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中国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和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广播电视新闻队伍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帮助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加深对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坚持正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其科学内涵。它是对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的总结和对传统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体现,是指导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鹏 《传媒观察》2014,(3):10-10
作为一名工作已近5年的新闻人,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后,对其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和感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和喉舌性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大局服务,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坚持“三贴近”、以人为本。作为一个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出发,阐述"丁真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角色定位,以及发挥的价值导向作用。主流媒体在进行新闻舆论工作时,需要时刻遵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真实性为原则提供准确信息,引导社会舆论走在正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颂扬融媒背景中的"真善美";把握时代性原则,激发当代社会独特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新闻媒体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舆论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对当代媒体新闻观中的"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充分的挖掘。当代媒体只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本质内涵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力与影响力充分地发挥出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指导新闻媒体工作者发现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当代的新闻媒体必须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研究透彻,同时积极地吸收马克思主义中的自我批判精神,在动态的发展当中实现前进,并建立外在的自我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新闻现象,去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创立者和奠基…  相似文献   

14.
杜娟 《军事记者》2005,(4):16-1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重点阐述了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群众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这一理论创立于一百多年前,为什么在今天还没有过时.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就是因为这一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以及对今后的指导作用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这一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在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5.
"走转改"成为当前中国传媒领域的热门话题。"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常态;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本文从"走转改"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新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互促互构"关系。这为当今新闻战线以及其他领域开展"走转改"活动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  相似文献   

17.
沙晔 《新闻前哨》2022,(8):9-1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新局面.如今,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新闻媒体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定盘星"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部分,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是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融合传播的"爆款新闻"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是打造"爆款新闻"的重要方法。践行"四力",不仅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的呼唤。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及其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才之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传播业的性质、地位、作用、意义、原则、方法、衡量标准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总的看法,是指导新闻传播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可以说,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在社会变革中,我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历史进程中,长期指导新闻传媒特别是党的报刊工作的理论概括和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