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编辑工作(本文“编辑”一词仅指文字编辑)是以创作作品为工作对象的再创造劳动。这种科学、文化事业中特殊分工的需要,产生了特殊的职业语言,它实际运用于编辑实践中,依赖它,才能完成编辑任务。但编辑语言问题尚未引起编辑理论研究的充分关注。本文试就编辑语言中的一个面——形象语言问题,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编辑是指从事编辑活动的主体即以编辑为职业的编辑工作者。近年来,对编辑主体的思维、素养、创造性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而研究更多的则集中在编辑是否应和能工能成为学者的问题上。多数人提出“编辑学者化”、“学者型编辑”的口号和目标;与此相反,也有人反对编辑成为学者,提出“编辑编辑化”、笔者赞同编辑同时应是学者,并想对此做些补充说明,探讨编辑作为学者的类型特征。一、编辑与学者的两位一体编辑与学者是两种不同的身份.在实际意义上两者不存在对立的问题。编辑是一种职业,如同教师是一种职业一样。而学者…  相似文献   

3.
编辑肩负引导时代意识潮流的重任,编辑职业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好形象又依赖于编辑自身素质的提高。编辑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写作能力、公关能力和创新意识。编辑只有不断完善自身修养,才能体现社会意志,推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高职院校学报编辑队伍中成为新生力量,文章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从思想认识、业务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心理素质方面探讨了青年编辑的成长,提出高职院校的青年编辑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编辑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5.
稿加工是编辑的重要职责,科技稿常见的语言字问题主要表现为:1、题材不贴切、主旨不明确;2、思想不清晰,结构不严谨;3、语言不规范,语义不确定。科技稿的编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报编辑职业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岚 《林区教学》2011,(12):124-125
编辑的特殊职业任务形成了编辑特定的职业品质。共同的职业行为方式产生了编辑如下几方面职业品质特征:第一,健康的职业意识能调动编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第二,积极的进取心理能发挥编辑的聪明才智,应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挑战;第三,忘我的敬业精神能锤炼编辑冷静、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强烈的专业责任能使编辑敢于承担责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学报青年编辑的自我塑造,是指从事学报工作的年轻编辑,在编辑学报的实践过程中,按照学报编辑这个工作岗位对编辑人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标准,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锻炼、发展和规范自己,在自身现有的德能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的成才潜力,促使自己早日成为一个胜任学报编辑工作的人才.这是学报编辑岗位上的年轻人自我培养、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年轻编辑为使自己形成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能力而进行的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控制活动.人才学原理认为: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前教育阶段仅只是打下了一个基础,其职业素质的逐渐成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中的自我培养和创造.  相似文献   

8.
编辑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职业幸福感是指编辑主体在从事自己的编辑职业中基于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其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而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当前,多数编辑在编辑职业中缺乏幸福感。对此应积极应对,构建编辑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是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运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对学术期刊编辑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制度政策、职业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能力、职业认知和职业规划是影响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的内外因素。学术期刊编辑存在职业价值认同度不高、职业发展意愿出现分化、职业发展呈现路径依赖等问题。为了摆脱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困境,应建立包容性的学术期刊编辑评价体系,促进编辑多元宽领域发展;培育学术期刊编辑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学术期刊与编辑协同进步;建立科学的学术期刊管理体系,形成专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8,(4):F0002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语言智能的组成元素包括阅读、书写、作诗、演讲、听力和对其他语言的熟悉程度。几乎在每一个领域或专业中,拥有语言智能的技巧都是很有用的。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区仕衡,顺德人,一位生活于南宋末年的普通读书人,却做出了上疏弹劾权奸贾似道、倾尽家财募兵抗元等不寻常的举动。通过对他的人生轨迹的简述,结合对他的诗作的分析,探讨他存于心底的忧国忧民的意绪以及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羲之以书法艺术闻名,但为官逾其人生之半,且力争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作为,显示了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能力。如,有大局意识,忧国忧民,能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勤政,务实,爱民;针砭时弊,改革弊政,精官简文,严刑惩贪;重责任,轻权力,不以官位为进退等。在当时,堪称清醒的政治家,爱民的地方官。当然,他没有尽全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是职业政治家。这与他所处的恩赐官僚制时代有关,更与他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和骨鲠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个性及酷爱书法艺术的心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 ,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 ,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 ,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 ,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17.
关注海子其人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海子作为赤子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反抗绝望的勇气。通过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我们感受到赤子诗人海子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强烈追求和无限憧憬.也体会到理想破灭的海子内心痛苦的无声呼唤。  相似文献   

18.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昌耀是一位从西部高原走出来的卓尔不群的当代大诗人,他用一系列颂扬西部高原的诗歌堆垒了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用自己痛苦的人生经历与悲辛的生命体验化育了一篇篇不朽的壮丽诗篇.他将生命之血注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生命与诗歌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他诗歌中独特的多重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