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评论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这是由新闻评论的特有性质决定的。笔者以《人民日报》评论版《抚今追昔忆小平》系列评论为例,试图探索出新闻评论的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从细节中寻找评论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判断力准确、注意力深远、文采飞扬等特点。因此,在新闻评论写作当中,作者在关注新闻事件,从宏观层面进行评论的同时,还可以关注新闻事件中所透露出的新闻细节,从新闻细节中找寻新闻评论的切人点。细节之中见精神,小细节中隐藏着大道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新闻评论要有附加值的观点渐渐显明。而对于何谓新闻评论附加值,尚未见学者作出定义。另一方面,"新闻评论附加值"已成为新闻评论研究的一个术语。若其概念尚无比较一致的观点,那么相关专业交流将无法正常展开。斯大林曾说:"为了避免发生混乱,我们必须预先确定我们所运用的概念。"爱因斯坦也曾说:"知识的实质就在于一门专业领域的详尽的术语。"因此,有必要探析"新闻评论附加值"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新闻评论诞生于近代,但是在我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却可以找到其源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我国新闻评论的源头。了解这些笔法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新闻评论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2013,(2):49
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撰写的《新闻评论研究引论——功能、品格、思维、发现》作为"21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  相似文献   

6.
大力搞好评论改革,开创军队媒体评论的新局面,让军事评论的受众耳目一新,是当下军事新闻改革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军队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改革?请看《创造军事媒体新的"评论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中旬,民建中央及安徽省委网站和其它一些媒体上,发表了我写的<田柏强十八论身份证>等关于身份证的系列评论文章,反响很好.回顾撰写这组评论有如下体会. 多思出新闻 如何发现社情民意,不但要靠腿勤手勤,更重要的还是要"脑子勤",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对公民的身份证管理制度,这项工作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它使对人口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由于是新生事物,在管理上也一定存在许多不足,最典型的是由一代身份证的15位号码,改为现在二代证的18位号码.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刘嘉莹 《新闻世界》2014,(5):211-213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重庆晨报》2013年10月15日—11月15日的"今日时评"版为研究对象,按照评论内容、来源及倾向性对这些评论分别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出晨报评论内容丰富、平民化等特点,并对该报时评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就当前发生的重大问题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的一种政论性文体,是新闻宣传诸手段中的重型武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新闻评论也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无论是新闻评论的定位,还是内容、体裁、文风及作者队伍,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趋势。 新闻评论的定位日益趋近新闻的本质和规律 新闻评论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自有职业记者起,新闻评论就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在历史舞台上有声有色地活跃着。而且由于它具有报刊的“灵魂”和“旗帜”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闻竞争其实也是一种新闻线索的竞争。本文作者依据多年的从业经验,总结出新闻记者通过闲聊、发散思维发现新闻,利用新媒体、新思维挖掘新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找新闻,才能成为拥有大量线索的"富记者"。  相似文献   

12.
李晓俊 《新闻实践》2013,(12):57-58
随着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和各类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地市党报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市党报如何突出"重围",打造战略新高地?从浙江省地市党报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强化新闻评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一、在思想理念上,突出新闻评论的主角地位新闻评论,素有表达媒体"喜怒哀乐表情"的称谓,起着引导舆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传统的宣传语境下,不少地市党报中,相较于其他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一般都居于"弱势地位",稿件少、版面少,是配角。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由网络评论所引发形成的"观点市场"已渐成气候,网民对评论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评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也为地市党报等传统媒体如何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报纸在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受众参与度上的不足逐渐显现。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突围之路就是要做强新闻评论。本文分析了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现状,并就新闻评论如何让报纸凸显"个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朱芳 《新闻世界》2014,(9):30-32
在微博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新闻平台和言论平台之际,安徽日报社评论内容生产系统对做好党报微博新闻评论进行了大量探索,并将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继续在微博账号上实现延伸。本文以其重点打造的评论栏目"Hi,你早"为例,探讨党报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体系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孙秀岭 《青年记者》2002,(11):28-28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的首要属性是时新,因此,“新闻纸”对消息、通讯等新闻有新鲜的要求,新闻评论亦同理,同样应该鲜活。鲜活,是新闻评论主要特点之一,也是读者对新闻评论的一个基本需求。提起新闻评论,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政治性。评论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它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发议论,讲道理,直接表明作者的意见和主张,从道理上说服读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评论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尤其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必须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16.
我主笔都市快报"快报快评"评论专栏迄今已6年,每年共完成240篇左右的即时新闻评论。"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2009年度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写评论是我喜欢干的活,我称之为"无限风光在评论"。我觉得"言之有识"很重要,这里的"识"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常识与胆识。美国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有个著名的"后院篱笆墙原则",是说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篱笆上聊天,会关注什么新闻。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现实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成就了民生新闻的繁荣,民生新闻则促进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究其原因,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中的评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根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自身定位、特点等方面尝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多 《新闻实践》2009,(1):64-66
鲁迅和邓拓是新闻评论作者的杰出典范,他们的作品更是新闻评论生命力的有力诠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的新闻评论不会是速朽的,而应该是言之凿凿,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的. 前面两篇文章,笔者分别谈了新闻评论的"言之有物"与"言之成理".若有这两个要求,一篇新闻评论可说基本上就立起来了,大致的模子基本具备了.但优秀的新闻评论还要加上-个品质: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19.
一和新闻报道一样,新闻评论同样记录着"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评论的复兴和趋于繁荣是这个时代赋予思考者的历史酬劳。  相似文献   

20.
汤伟军 《新闻实践》2013,(12):55-56
核心阅读:媒体间的竞争重心,从"新闻"逐渐让渡到"观点",这是近年来业内出现的变化之一但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的非理性,信息的碎片化、失实,乃至于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与改写,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着评论的准确和客观。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有必要检讨现有新闻评论在新语境中的流弊所在,重新梳理"事实"与"评论"的关系,或有助于重塑新闻评论的"权威"。新传播环境下的评论难点社交媒体环境,旧有的传受格局被结构性地改写,它作为信息披露、观点表达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