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乙己>篇幅不长,全文不过两千多字,却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却.孔乙已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死不悟的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个诚恳善良但却热衷科举、自视清高、麻木不仁、自欺欺人的可怜可笑可悲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孔乙己这样的人物跟我们隔着一个时代,然而我们读了这篇小说,对他却是那样的熟悉、了解.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的知名度可谓大矣选咸亨酒店的生意如今可谓火爆。单看人物的知名度,便知作品价值的高低。试问1919年以来,有几篇短篇小说可与《孔乙己》媲美的芽就是鲁迅自己的小说,也不是篇篇都可以与《孔乙己》并驾齐驱的。作品成功的秘诀,有时作家本人也未必意识得到。我们来探究《孔乙己》成功的秘诀,看能不能学到鲁迅的高招。1这篇小说不但写孔乙己是怎么样的,而且写了他为什么是这么样的。这就是说,深入到了文化层面。这是《孔乙己》成功的最大秘诀,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点。每个人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不但念过书的人是这样,就是文盲也是这样。中…  相似文献   

3.
一、根据文体特点施教 《孔乙己》是小说。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教学《孔乙己》就应该根据小说的这一特点,以剖析孔乙己的形象为主,从多方面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的悲剧命运,进而归纳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阅读写人的文章,往往要与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会面“握手”。在“握手”之间,你能读懂人物的“手”,便会进而懂手知人。鲁迅小说《孔乙己》写了“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孔乙己农家磨罩般的手。参照孔乙己的处境,我们可读知他生怕孩子吃他茴香豆的紧张心情。孔乙己不是“武”人,此时他并没有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揸  相似文献   

5.
回顾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内容,当情节一幕幕演绎之际,我发现,无论是小说场景布置还是人物语言以致情节结构抑或其他要素,小说《孔乙己》竟然更像是一场以咸亨酒店为舞台背景的独幕剧。因此,本文拟就戏剧的诸要素如舞台背景、戏剧矛盾、舞台说明及人物台词等角度试图说明《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戏剧特征,而并非否定它的小说文体属性。而探究小说的戏剧因素或许可以为中学语文小说教学另辟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6.
<正>研读肖培东的《孔乙己》课例1,我们发现:善于运用教学辩证艺术实现"浅浅地教语文",是他语文课堂的最主要特征。所谓"浅浅地教语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实践中去。下面我们就以《孔乙己》这堂课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点拨三个方面来初步解读肖培东"浅浅地教语文"的教学特征。一、教学内容:简约而丰富的交融肖老师执教《孔乙己》,主要围绕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展开,以"人物"为课堂内容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必然,能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精心设置人物出场的时令与时间,营造出悲凉的情感基调;通过孔乙己从外在面貌到内在精神的变化,凸显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酒店掌柜以似曾相识的表演,丰富了小说的独特内涵;小伙计“我”的心理和行动的微妙变化,给现实照进了一丝曙光,扩充了小说的意蕴空间。这个鲜活的画面,彰显了作者思想的深邃、构思的精巧和语言的独特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独具特色。鲁迅集文学的精华,取人世间活的语言,为小说人物“对话”的描写,开拓了新的境界,其艺术造诣之深,是举世少见的。一、突出人物个性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清楚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思想、文化程度、嗜好、僻性。如《孔乙己》是的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  相似文献   

10.
说明:《孔乙己》是鲁迅最为钟爱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侮辱、被欺凌,可笑更可悲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人物。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他被笑声包围,这笑声不但不会带给人丝毫的快乐,反而会使人感受到浓重的悲凉。人们不无恶意的取笑,正如一支支的利箭刺向他,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不言而喻。复习教学双用板书@孙永河  相似文献   

11.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12.
伍尔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字,很多像是绰号,例如“阿Q”。“孔乙己”、“花白胡子”等。研究显示,这些名字,都寓含着一定的意义,或者表示嘲讽,或者说明社会地位,或者体现人物性格,或者表示美好的祝愿。1.表示嘲讽。不少人物名字本身就有一定的嘲讽意味。例如《孔乙己》一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的名字,就是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变化而来的。这六个字本来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鲁迅把“已”改为“己”,用这‘华懂不懂的话”作为人物的名,正是对具有迂腐性格人物的有力嘲弄。2.说明身份地位。《孔乙己》中的“丁举…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孔乙己》。整个教学分为三大板块,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结构和孔乙己的形象;以品析小说中丰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再次围绕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说话。由于人们的地位不同、教养不同、气质不同,语言的表达也各各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说话的态度、方式、语调也不尽相同。人物语言,作为小说中的要素,出现的频率最高,往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因此,认真揣摩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对于语言的锤炼、性格的刻画、心理的展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1人物语言是人物身份特征的体现人物的身份是由其职业、爱好、地位诸因素形成的。一般来说,人物的语言受其身份的制约,显示其身份特征。鲁迅小说《故乡》中闰土,在与“我”重逢时的神情变化,“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完全符合彼时彼地彼人的身份。特别是那一声“老爷!……”,更是将彼此间的身份地位一语道破。昔日儿时的朋友,眼下,“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彼此地位上的悬殊,形成了感情上的落差。鲁迅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掌柜的那句“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前后重复了四次。作为掌柜,朝思暮想的是“钱”,至于孔乙己的下落于己无关。这里,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世态的炎凉,另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的全部身价还不值这十九个钱。由此,掌柜个性化的语言体现...  相似文献   

16.
第一类小说的结构特点是以主人公为中心组织情节。 如《阿 Q正传》、《孔乙己》等,而《孔乙己》可说是代表作。这类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我国古典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以主人公为中心的连贯的、完整的故事,往往一开始就介绍人物及其活动环境,接着一步步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直至完成他的历史命运:情节不是跳跃的,人物的命运是有结局的。《孔乙己》就以孔乙己这个人物为中心,选择他几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勾联其他人物与之构成关系,形成冲突,展开情节,最后写出他的结局。   作为下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孔乙己》。整个教学分为三大板块,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结构和孔乙己的形象;以品析小说中丰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再次围绕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8.
旧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是鲁迅先生小说中两种主要的人物形象,闰土和孔乙己又是这两类人物的代表,本文就以《故乡》和《孔乙己》为例,赏析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分析了在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中对比手法的成功使用,以便于我们更好的阅读和理解鲁迅先生的小说,并以此来指导学生在作文练习中尝试使用对比手法,取得了很好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悲剧小说,他这个人则是罪恶的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剧人物。但鲁迅先生在该小说中从来没有忘记过要读者在阅读中除了痛恨封建的旧制度的同时,关注该人物的喜剧性特色,包括孔乙己形象的喜剧性,语言的喜剧性,以及精神状态的喜剧性,文章揭示了"短衣帮"与穿长衫唯一者孔乙己喝酒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20.
书香满屋     
跟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也喜欢读书,但是,我读的书完全由自己的喜好所决定。不对胃口的,就通通把它们扔在一边,因此,我读的书就非常的单一性。我喜欢读散文、小说,尤其喜欢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孔乙己》,每每读到它们,心里都有不同的感触。每当我读到孔乙己因偷书而被人打伤时,总会忍不住地哭出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