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手法在《猫》这篇文章中多次运用,是解读《猫》一文的一把钥匙,不仅有猫与猫的对比,而且有猫与鸟的对比、猫与人的对比、人与人的对比等,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对文本展开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和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八骏图》是两篇针砭知识分子的讽刺小说,虽然都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两人却显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试从创作旨趣、明喻与隐喻的写作手法,女性知识分子等几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3.
(1)三妹常取来一只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3)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猫……蜷伏在母亲和三妹的足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12课)我们看了现代作家郑振铎的《猫》中对三只猫的依次描摹,一下子便会被他的对比手法所吸引。首先是三只猫的对比。前两只猫活泼、可爱、有趣,故而赢得了主人的喜爱,尤其是第二只猫。而第三只猫忧郁、懒相,常遭冷遇:在主人的眼里,小时“很瘦”不好,大时“吃得胖胖的”也令人生…  相似文献   

4.
正继《给猫留门》之后,黄咏梅的猫又在《跑风》里出现了。这一回,这只叫做雪儿的猫来自繁华的上海,由家长高茉莉带着,在大年初一回到了高家村,由此展开了一段猫与人、年节与闲暇、亲情与往昔的密实故事。黄咏梅擅长写城市,尤其是城市里的卑微者和边缘人,《负一层》《骑楼》《少爷威威》《非典型爱情》等莫不在对城市生活进行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雨中的猫》和《一小时的故事》进行对比阅读,研究两者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相同的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挖掘其共同的主题: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幻灭。  相似文献   

6.
三妹、张妈、李妈,是郑振铎《猫》中三个“次要人物”。她们在第三只猫的悲剧中是无情的引路人、沉默的目击者和淡漠的旁观者,她们与第三只猫的关系隐含着人要关注爱、学会爱、表达爱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杨红樱以往的作品大多是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语言来重现儿童的生活,而在新作《笑猫日记》中,她是通过一只猫的视角来描写现实的世界、影射人的感情。在笑猫的叙述中批判人性的弱点,表达出人生的哲理。比如,嫉妒是人最常有的不良情绪,在她看来就是万恶之源。《保姆狗的阴谋》讲的是两只本来很亲密的狗,因为嫉妒,一只狗对另一只狗心生杀机,最终毁灭了自己。《塔顶上的猫》讲的是一群猫不能宽容一只猫而做出许多疯狂的事情,从而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想变成人的猴子》想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主题: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要遵循…  相似文献   

8.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家,他的文学创作类型众多,内容丰富,语言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散文《猫》,通过叙述饲养三只猫的故事,展现了丰富的物性与人性,透过猫的性格及生命状态映射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一种对比的艺术效果。三只不同性格的猫也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以物性来审视人性,让散文更加具有文学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本文以文本内容为基础,通过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对其中的物性与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感受郑振铎的生命哲思。  相似文献   

9.
《猫》是一篇精读课文,基于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相似文献   

10.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篇充满女性意识和象征手法的佳作。笔者首先分析了《雨中的猫》中的三个重要角色—女人、猫和雨所代表的深层涵义及相互关系,其次,通过对小说中三个主要场景—寻猫、诉猫、送猫的分析来解读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地位。同时,还指出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束缚以及对女性命名权的忽视。  相似文献   

11.
在《兔与猫》中,鲁迅运用象征手法刻画了几个富有象征意蕴的形象:兔、猫、"我",他将"伟大的同情"给予受到黑猫残害的兔子一家,让"我"凭着"强烈的正义感"杀死黑猫来为兔子报仇。在看似平常温和的笔法下,鲁迅赋予《兔与猫》在形象和主旨上的双重象征性,反映了他爱怜弱小、反抗残暴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他的生命意识与抗争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杨阳 《文教资料》2011,(5):20-21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李尔王》吸引了诸多人的兴趣。因此,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李尔王》中对比和烘托写作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光芒与黑暗。  相似文献   

13.
《猫和老鼠》是一部动画片。一只叫汤姆的猫和一只叫杰瑞的老鼠,是天生的冤家,总是不能和睦相处,它们嬉打哄闹,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动画明星。让我们一开始就做一道有趣的对比题,关于“猫和老鼠”:现实中,大多数人偏爱猫,讨厌老鼠。原因可能是:影片中,大多数人偏爱老鼠,讨厌猫。原因可能是: 汤姆真的是一只固执的猫,它跟杰瑞没完没了地较劲,如果它换只老鼠追逐,早就可以填饱自己的肚皮了。杰瑞是一只有趣的乡村老鼠,它离开家去曼哈顿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想念乡村生活和汤姆,迫不及待地赶了回来。看来,汤姆和杰瑞34已经成了生活中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快乐中成长     
杨超 《小学生时空》2008,(1):108-109
《笑猫日记》中的主角是一只猫.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在猫家族中,它不会欺负弱小,也不会因为有的猫地位比它高,就对那只猫阿谀奉承.这只猫还会笑,所以人们称它为笑猫.  相似文献   

15.
正也许,你听过《穿靴子的猫》这个故事。那只穿靴子的猫由于帮助它的主人,让它的主人交上了好运而受到人们的称赞。从此,有不少猫,都模仿这只穿靴子的猫,穿上了各种颜色的靴子。它们还互相比较,看谁脚上的靴子更漂亮、更时尚。有一只琥珀色的小猫,叫"田野猫"。它怎么有这样的怪名字呢?原来田野猫是只孤儿猫,从小失去了父母,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不过田野猫很勇敢,它独自生活在森林和田野里,所以被人称为田野猫。它自己也很喜欢田野猫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6.
《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为"人与环境",提倡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都市精灵》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人与鸟相处的动人情景,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特色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的多样化上,更因为质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抚去了对比本身的明锐,使得整篇文章随和自然,使读者更容易亲近并产生共鸣,可谓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5,(35):47-48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这次三篇都很出色,又各有特色.《奶奶与猫》看下来,当然首先你会看到作者对猫的描述、猫对奶奶的感情,但到了最后,你会发现,文章写的不仅是老猫,其实还有奶奶.奶奶和老猫形成了人和动物的对比,奶奶养的猫正在老去,奶奶也正在老去.老猫非常依恋奶奶,奶奶也依恋老猫,奶奶"与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时不时瞅两眼猫".倒数第三段,作者说"我发现,椅子上铺了一个棉垫子,是我小时候的棉袄",这句话不露声色,说明奶奶已经把老猫当作了亲人,老猫是奶奶对儿孙之爱的情感上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经典的价值就在于能启人心智,常读常新,得到收获和感悟。《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这里,暂且不谈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转神的细节描绘、精心组织的结构、对比写照的手法,只说一说两个值得深究的语言细节。  相似文献   

19.
如果有一天,你在阅读经典时偶遇一只猫——一只会对主人说三道四的"猫",那么,你将走进一个"与猫共舞"的文学天地。这只猫的主人,就是被日本誉为"国民作家"的夏目漱石。【作家简介】夏目漱石(1867—1916年)原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传》)。在文学创作上,夏目漱石属大器晚成,38岁才发表处女作《我是猫》。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在题为《怪谁》的小说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养猫人养了一只小猫,为了从小培养猫的捕鼠能力,他天天用一只鼠笼捉来老鼠训练小猫捉鼠。老鼠从笼里跑出来,这位养猫者就用棍子赶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