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刘晓玲 《生态文化》2009,(2):F0003-F0003
3月29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联合开展的“弘扬牛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在河北省廊坊市香河一中举行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布“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正式启动,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纪念林”揭碑并参加植树活动。  相似文献   

2.
刘晓玲 《生态文化》2008,(5):F0004-F0004
十月金秋,天高气爽,为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美术作品展”目前正式启动。组委会于10月10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了“和谐中国绿色家园”大型歌舞晚会,拉开了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系列活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3.
俊啸 《生态文化》2008,(3):55-55
为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5月30日,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广州市启动了“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活动。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2011,(3):64-64
为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引领社会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决定举办“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首届德源杯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消费     
吕闻 《生态文化》2001,(2):62-62
在生态意识的推动下,人们为了过健康的生活,越来越青睐于“绿色产品”,绿色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并随之出现了“绿色食品”、“绿色产品”、“生态旅游”、“生态时装”等等符合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和生活趋势。返朴归真已是人类在疯狂地虐待了自然并受到自然的惩罚开始醒悟后最迫切的意愿和行动。生态和绿色称谓的兴起,表明了现代人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正在向着贴近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向变化和发展。对自身生态环境的关心使人们产生了绿色消费的需求,这种消费导向引来了一系列的市场变化,使绿色产品渗透和占领市场。  相似文献   

6.
俊驰 《生态文化》2011,(5):36-36
9月23日,第四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辽宁省鞍山市举行。论坛以“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为主题,从生态建设、绿色增长、包容发展等角度,探讨了以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实践1司题,总结交流了各地在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现代林业、发展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宝鸡作为关天经济的副中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目的就要使宝鸡真正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2011,(2):64-64
为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引领社会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局、中国美术家协会决定举办“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首届德源杯全国绿色生态动漫作品展。作品征集时间为2011年3月18日至2011年6月5日(以收到当地邮戳为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部门在新的一年到来时提出了一个口号:“’96中国——崭新的度假新天地”,并将举办“’96中国度假休闲游”的主题活动。在此之前,中国旅游部门曾先后举办了“’93中国山水风光游”、“’94中国文物古迹游”、“’95中国民俗风情游”的主题活动。可以看出,这几年的旅游主题都是观光型的,说明中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那么中国在发  相似文献   

10.
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文明是具有浓烈艺术感召力和文艺界与时俱进的大课题。我非常同意周局长讲的生态文化的观点,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进文化当中理应包含生态文化这样一个内容,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艺术界的同志们肩负着弘扬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先进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大家要自觉地投入到弘扬生态文化的洪流中。从这个意义来讲,此次采风活动确实是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作家、艺术家“三深入”体验生活的一次绝好机会,大家将放下手头繁…  相似文献   

11.
李俊  付杨 《文化学刊》2023,(8):40-43
2022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极具活力的新兴产业,红色文化资源是辽东绿色经济区九县(市)共有的资源禀赋,如何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红色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将成为辽东绿色经济区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笔者通过梳理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的比较优势及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构建红色旅游产业“链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并从如何打造辽东绿色经济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政策保障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美 《生态文化》2008,(5):25-2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引领和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为建设生态良好国家作出积极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林业局共同举办“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美术作品展”。  相似文献   

13.
萧铭 《文化交流》2016,(9):74-75
正健身、生态、绿色的骑行活动正在浙江兴起,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生活方式。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骑游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骑过颠簸的路途,在不断而来的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乡感受风情。沿着田野、山坡,听着鸟语,闻着花香,迎着清风一路骑行,  相似文献   

14.
司磊 《生态文化》2011,(3):47-47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表彰活动上,浙江省余姚市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绿色城市”称号,成为本次活动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城市。近年来,余姚秉承“让绿色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绿色”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城乡绿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体系,森林面积达58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45.05%。  相似文献   

15.
敏哲 《生态文化》2008,(3):59-59
由国家林业局、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林业局承办的中国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于5月30日至5月31日在广州市举办。论坛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题,倡导符合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化乃旅游之灵魂。”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更好地彰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理念,该文以安康地域文化的传承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查阅法、调查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安康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归纳总结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内涵,认识到文旅融合背景下传承创新安康地域文化乃塑造旅游文化的灵魂,并提出从“生态+文旅”“毛绒玩具+文旅”“非遗+文旅”“美食+文旅”等模式多层面提升安康文旅品牌效应,传承创新地域文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推动文化繁荣、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峻佑 《生态文化》2006,(6):39-39
董茂春所著《生态童谣环保歌》近期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以绿色为主题的歌谣108首,集中体现了作者心系绿色、心急绿色、心满绿色的写作理念。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火任在书中称赞董茂春“真情颂环保、热情育新苗”。董茂春、笔名尧一,  相似文献   

18.
“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章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切入点,解构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生态”模式的核心内涵和行为范式,并对其“一廊一带”践行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对推动全社会“双碳”的实现和绿色转型发展贡献一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南京自2009年底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切实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和《南京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和抓好创森各项工作落实,全市创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多年来,南京市紧紧围绕“绿色南京”战略目标部署,坚持以大生态定位、大规划布局、大工程推动、大手笔投入,持续快速推进绿色南京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共赢、人文景观相融、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在生态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的形势下,中国学者提出了“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观念。许多中国理论工作者从生态文艺学、文艺的绿色之思、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等多重视角对这一美学观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生态美学”同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生态批评”、“环境美学”密切相关,但又有别于它们。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念,是中国美学工作者的一个创意。它的提出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的理论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它不是一个新的美学学科,而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