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中,人民群众是广场舞的参与者、传承者与推广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场舞更加表现出趋新性。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对广场舞进行解读,观照其作为生活文化的本身,更挖掘其得以传播、流行的心理机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社会与生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方高校民间舞蹈课程开发的角度,从江苏民间舞蹈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入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江苏民间舞蹈》的课程性质、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以期对江苏民间舞蹈在地方高校舞蹈专业校本课程中的开发提出可参考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活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于是,人们更注重参加文娱活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通过对大众广场舞在健身方面的几个作用进行探讨,阐释大众广场舞有着值得推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近年来,广场舞在我国社会发展迅速,流行地域大,锻炼人群众多.本文从舞蹈发展、全民健身、社会和谐的角度,通过对湖南浏阳地区广场舞开展场所、参与人群、数量规模、内容种类及广场舞的形成、发展现状及特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为促进地方性广场舞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进一步推动广场舞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淮北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和运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淮北市广场舞的参与者大多为女性,且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广场舞的组织比较松散且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由于场地贫乏、组织形式不当以及无专业人士指导等因素限制了淮北市广场舞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应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加大对淮北市广场舞的开发和利用,并培养广场舞运动的专门人才来促进淮北市广场舞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群众健身运动形式层出不穷,其中,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方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广泛的欢迎。广场舞运动不只能够愉悦身心,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也有功不可没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广场舞运动和和谐社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秦皇岛市拥有着丰富的民间舞蹈资源,但目前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产业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民间舞蹈品种仍停留在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的阶段,甚至有的正面临后继无人与即将灭绝的危机.面对这种状态,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些民间舞蹈艺术,寻找其路径与策略.使秦皇岛市的民间舞蹈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以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追求也在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几年来,广场舞的发展颇为迅速,以老年人为主的广场舞不断发展壮大,那么,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呢?就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农村广场舞可持续发展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获得主要结论:将农村广场舞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实施策略,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农村广大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运动需求,还可以提高中国新农村新型社区的凝聚力,丰富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广场舞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发展农村偏远地区全民运动活动,将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推广、普及农村广场舞既需要因陋就简地引导、激励,还需要从健康中国的战略层面给予适度的基础配套设施的扶持和全民健身运动的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城市之魂,研究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是在为正在发展中的淮安旅游事业提供一种发展的策略,为正在发展中淮安城市建设提供一种精神的维度,淮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有助于彰显与光大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在老龄化、快速城镇化的复杂社会背景下,广场舞在全民健身热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广场舞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场文化的代表,逐步发展成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以广场舞的兴起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广场舞发展的基石;老龄化和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为其发展推波助澜;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文明病的侵袭是其发展的动力源;场地弱供给,健身及社交强需求是其发展的催化剂;新兴媒体优化广场舞的传播环境,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厘清广场舞风靡的原因,为广场舞的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场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普遍开展,广场舞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同时,广场舞在高校教学中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广场舞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广场舞教学的具体策略.为我国高校广场舞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政府倡导开展大众健身运动之后,大众健身便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人们越发的热爱健身运动,广场舞更是众多健身项目中的宠儿。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广场舞以及大众健身的相关概述入手,在分析二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广场舞的盛行为开展大众健身运动带来的积极以及消极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进而得出促进广场舞发展的相关较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群众对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加强,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特别是广场舞蹈集娱乐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了解赤峰市广场舞的原始动作,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研究广场舞动作演变的历程.合理有效的对广场舞进行管理,发挥广场舞健身作用,体现广场舞的健身价值,让广大市民永保健康活力.分析影响赤峰市广场舞发展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让广场舞动作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健身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与考察访谈等方法,结合休闲理论中休闲动机、休闲教育、休闲经济、休闲场所4个方面对海口市广场舞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从休闲场地视角分析了海口市广场舞参与者参与活动的地点现状;从休闲消费视角分析了参与者在参与广场舞过程中对装备和器材的消费需求情况;用休闲动机理论分析了广场舞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和目的;从休闲教育角度分析了参与者对健身指导需求情况。结果表明:1.海口市区广场舞活动地点在公园、带状公园、街道口、随意空旷地段等地都有开展,但公园和带状公园相对较多;2.在休闲消费中,参与者多是购买舞蹈装备;3.参与者参与广场舞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4.参与者在广场舞活动中,需要健身指导员的指导。因此,政府应结合当地休闲的生活状态和热带气候条件,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扩大参与人数;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与布局中,要为群众健身场所留有空间;学校应抓住全民健身热潮和相关政策优势,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资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的兴起是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在当今新形势下加快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品牌,为河北文化产业的繁荣做出贡献?对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是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的理论依据.以此推动民间舞蹈文化的产业化进程,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阐述自组织与广场舞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广场舞形成自组织结构的内部结构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提供普适性的条件模式.研究认为广场舞自组织形成的内部结构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广场舞系统的开放性是广场舞自组织结构形成的前提;广场舞系统远离平衡态是广场舞自组织结构形成的必要条件;广场舞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广场舞自组织结构形成的内在机理.广场舞自组织的形成需要外部环境的适当干预;在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过程中,应努力使体育组织向耗散结构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内部必须是一个开放性的、远离平衡态的并且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系统,并为系统组织的发展提供适当的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18.
广场舞作为一种低碳健身方式,已经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其市民参与面之广、积极性之高、活跃程度之大,已经悄然成为各大城市广场的亮点,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精神文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广场舞还是一种良好的思想文化教育载体,能够引发积极的参与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服务。本文就广场舞全民健身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思考,希望对广场舞进一步健康的发展和推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淮安方言又称"淮语",属于北方方言,在明朝时期,曾被定为官方用语,是宝贵的文化艺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人员区域流动的不断加剧,淮安方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本文对淮安方言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这宝贵的文化财产可以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广场舞的基本功能;论述了广场舞在城镇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研究了目前广场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最后研究了广场舞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