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新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对某高校2008级部分新生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生新生在过去一年中遭遇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家庭、负性事情及琐事方面的影响超过大学生平均水平:男生较女生容易出现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理工类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交、负性事情和生活琐事方面的压力要高于文史类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交、正性事情和生活琐事分量表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学生:农村生源学生较城镇生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并提出应有针对性地在研究生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以提高其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中国大学生应激量表(CCSPSS),在调研的基础上,考查了生活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应激源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程度。分析了不同群体心理应激的差异。旨在全面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询工作。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应激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的来源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某民办高校8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应激源来自于学业、学校、社会环境、就业、学生自身;应激生活事件高分组的心理问题显著地多于应激生活事件低分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SCL-90症状总分以及各因子有显著正回归效应的心理应激主要来自于家庭环境、就业、学业、社会环境、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随机抽取浙江温州4所农村初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感”“焦虑感”和“情绪不稳定”;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激主要有“学习压力”“丧失”和“人际关系”;除了强迫因子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生;生活事件应激方面,贫困生的人际关系和其他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症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使用《自评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Kesler10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600名职校生的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应付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职校生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以及健康因素等,面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大部分职校生都能正确应对,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职校生,影响其心理产生过激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有所不同,需要给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文章随机抽样江西省3所高校的578名大学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问卷等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资本在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桂林市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因素的来源、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方法 :采用等级计分的方法对桂林市 12 92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学校教育、人际关系、学业、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具有消极的作用。 2、应激生活事件高分组各种心理问题显著地多于应激生活事件低分组。 3、对SCL— 90症状总分有显著正回归效应的变量按大小依次为 :人际关系、学业、社会环境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结论 :研究结果为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负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心理健康是当今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呼声愈加强烈,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师工作者,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学历"的艰巨使命,其心理健康状况必然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小学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源)及他们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应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探讨,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改善提供实证性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罗晴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12-113,119
为了解负性生活事件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运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河南省三所高校59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7项负性生活事件对男大学生的影响程度都高于女生,对理科生的影响程度均高于文科生,对大二学生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相似文献   

11.
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对348名大学生的有效样本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希望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希望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希望水平被试比高希望水平被试更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意念,因此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消极自杀意念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模型提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自身心理保护机制的建设,从积极心理角度来减少和防御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原力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原力、生活事件、GHQ-20量表对11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复原力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间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通过提高大学生复原力水平可以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心理健康是当今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呼声愈加强烈,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师工作者,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基础学历“的艰巨使命,其心理健康状况必然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小学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源)及他们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应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探讨,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改善提供实证性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高师学生应激生活事件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增进高师学生心理健康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用自编的《大学生应激生活事件量表》对广西师范大学 4 1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排在前 10位的应激生活事件主要来自学习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就业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其中 ,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应激事件对男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女生的影响 (P<0 .0 5 ) ;来自学习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 .0 5 ) ;来自学校方面的应激生活事件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来自就业方面的应激生活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有很多,负性生活事件是其直接诱因,大学生对负性生活事件认识和解释以及应对能力是影响心理危机事件的认知原因和行为原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预防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办法,即用心理测试方法筛查出需要干预的学生,帮助大学生改变认知,训练大学生危机应对能力,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在访谈负性生活事件基础上汇总了7个因子,并据典型事件陈述自编了大学生生活负性事件问卷,对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后形成正式问卷,并对大学新老校区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状况调查,分析和讨论新老校区负性生活事件状况及其原因,指出了新老校区管理大学生心理的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导致心理疾病的生活事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和生活事件调查表对72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确系导致心理疾病的直接因素。生活事件中的人际关系和环境问题是影响所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习问题对女生和低年级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身低健康对二2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竞争因素对女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本文揭示在心理疾病的预防上应从生活事件入手,且对不同群体的人应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5级55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新生复原力水平总体较好,复原力及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及专业间的差异;(2)对新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3)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01);复原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409,p<0.001);(4)中介效应显示: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8.55%。结论:培养新生的复原力水平有助于帮助他们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及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三个城市医科院校大学生为样本,探讨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文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SPF16)及自编调查问卷,对某师范学院6 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抑郁状况不容乐观,其抑郁情绪与家庭经济状况、人际关系、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密切相关.研究揭示:家庭经济贫困、人际关系不良、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具有娇养性气息过敏、投射紧张、机灵性、易于内疚、高能量紧张等人格特质的学生应该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辅导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