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2.
穆青是中国当代名记者,从1942年步入新闻界以来,从写第一篇人物通讯《赵占魁》,到建国后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新时期采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优秀人物通讯,都用恰当的画面艺术,提高产品的感染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这些作品仍令我们常读常新。 一、利用画面艺术 反映时代精神 穆青在人物通讯写作中,首先注重用画面艺术,  相似文献   

3.
《长江日报》去年4月下旬刊发的人物通讯《为世界通信业划“跑道”》,去年11月5日获颁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获奖等级并不算高,但作为采写,我们还是感到自己的报道获得了专业人员的认可,并受到新闻采写方法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我采写了40多篇批评报道,有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有的还在全国、省、市获了奖。我的感受是:采写批评报道时,新闻记者既要有“胆”,更要有“识”。所谓“胆识”,就是要把握批评的选题、时机和分寸。选准对象、抓准事实批评什么,反对什么,要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题目。应当选择那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鲜明性特点,能够充分体现选题思想和宣传意图的典型,而不是选取意义不大、偶然性很强的事,尽量做到揭露、批评个别典型事例,推动解决一批类似问题。1998年下半年,全…  相似文献   

5.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6.
批评揭露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如何让我们采写的每篇批评性报道客观、真实,让当事人心服口服,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是每位新闻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在经济新闻的采写中,我经常觉得自己象一个生活捕手,每天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责任,那就是捕捉住、采写出充满生活气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一般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具有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天,我们一行3人前往某直升机团,采写编辑了一大批反映孙风阳先进事迹的稿件。从7月1日到8月15日,我们先后采写编发不同体裁的稿件57篇,从不同角度集中报道了孙风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我们采写的消息《某直升机团团长孙凤阳主创我军34项武装直升机训练新纪录》,还荣获了第1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在采写经济报道方面,驻地方记站的记与编辑部跑经济的专业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所谈“三要三不要”的体会,是试图探讨驻地记采写经济报道的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10.
穆青同志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们在采写人物通讯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运用质朴的白描手法。”  相似文献   

11.
滕天月、刘韬报道:沈阳军区230医院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功能,加强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不断推动医院的政治建设。医院要求新闻报道骨干以宣传好先进典型为己任,积极采写典型报道,每年确定重点报道对象。同时医院注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各职各类典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人员学习先进,争先创优。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潘娴 《新闻世界》2011,(6):20-22
穆青,作为优秀的新闻记者,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典型人物形象。本文以穆青典型报道思想为核心,分析其新闻思想对我们当代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采写中、记者可能都有一种同感:往往不是亲眼目睹一些新闻事实发生去立即进行现场采访,而是在事情发生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目睹者、知情者采访而完成的。特别是一些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的报道,涉及的事实比较多,又比较复杂,采写的难度相当之大。  相似文献   

14.
问题性报道,采写难,在企业报采写问题性报道就更难。然而它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远远胜于一般性报道,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编按]  相似文献   

15.
冯楠  李勇 《新闻窗》2006,(6):76-77
穆青同志早在1986年就提出,新闻摄影这一翼同文字报道那一翼相比,翅膀还不够硬,不够丰满,显得弱了一点。他说,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摄影。图片在宣传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新闻图片读者既能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图片在视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它是最真实、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的事实凭证。文字报道,他可以不相信,说你夸大了,或者歪曲了;图片新闻,真凭实据,摆在你面前,容不得半点怀疑。所以说,图片报道征服读者的力量是相当大的,它比文字报道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典型报道具有更好的传播效果?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立典型报道的平民视角。一、典型报道突破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新闻视角是指记者把握、选择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同样的新闻事实,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写出的作品会大相径庭,表现出的新闻价值也是高低悬殊。可见,新闻视角是新闻报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原鹏 《新闻爱好者》2006,(10S):54-55
穆青离去已经快3年了,当一代新闻巨擘的身影渐行渐远,留给人们的不应是淡忘,也不应仅仅是怀念,而应是充分地挖掘他所留给后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这应该既包括他崇高的人品、优秀的作品,也包括他的新闻理论。然而,纵观今天众多有关穆青的文章,我们发现,人们对其人品和作品给予了充分的热情,而对其新闻理论的关注和挖掘依然十分有限,这对于在新闻实践与理论领域都颇有建树的穆青而言,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正是出于对这种遗憾的弥补,笔者不拙浅陋,管中窥豹,对穆青的新闻采写理论进行了粗略的梳理,不仅作为一种纪念,也希望有助于人们对穆青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9.
马利 《新闻传播》2005,(6):10-13
时代的发展,读者需求的改变。要求新闻媒体的新闻采写观念及模式与时俱进。作为我国新闻宣传中的重要报道样式,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典型报道,自然就成为媒体同人业务探索中关注的热点。针对新时期典型报道的采编艺术、当前典型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典型报道的社会作用以及怎样做好新时期典型报道等问题.本刊特邀请一批对此有研究和思考的业内人士及学者。展开富于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研讨,以期给探索中的业内人士以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乔阳 《记者摇篮》2006,(6):23-23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报道领域和范围的扩大,即抓住一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从小见大,从特殊看一般,旁及同类教育现象和问题,追溯这种教育现象和问题产生的社会环境诸因素。这里的典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负面典型;既有开始阶段采写的对象,也有深入阶段涉及的有关人和事。比如一个模范教师事迹的深度报道,之所以能够激励其他教师和其他同志,就在于他的高贵品质的形成,光辉形象的树立。除了个人的努力外,周围群众的鼓励,上级领导的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原因。新闻报道如能把这些因素都写进去,这样的教师形象就不只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