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夏季养生     
《今日科苑》2009,(11):90-90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蛊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  相似文献   

2.
春天巧梳头     
怡然 《科学生活》2008,(4):66-66
人体的脏腑、气血随节气而变化,人体阳气也就有升、浮、沉、降的节律,形成了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生就是指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其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人们在春天养生保健时,必须顺应天时和人体的生理,要使肢体舒  相似文献   

3.
春天是万物萌生的时节,人生活在自然之中,与春之阳气相应,机体代谢旺盛。春日养阳饮食宜淡,在饮食上宜选用利于升发阳气又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之食品,少食酸收之味为宜。春季食物除选择一般性调补的食品如鸡、鱼、肉、蛋外,同时还要注意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对春季养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古越 《金秋科苑》2012,(6):103-103
春季养生调理之一: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相似文献   

5.
春季养生调理之一: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10,(13):86-88
夏季是个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专家提醒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加上注意饮食卫生,远疾病,安度盛夏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夏季养生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7.
《金秋科苑》2010,(13):86-88
夏季是个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专家提醒人们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精神上力避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加上注意饮食卫生,远疾病,安度盛夏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夏季养生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春季为一年的开始,阳气始生,在人体则与肝相应。所以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肝方面的病变也最为明显。时逢全国爱肝日,医学专家呼吁,为了能更好的捍卫我们自己的肝健康,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保肝护肝的行动中,调节好肝脏生物钟,把握养肝最佳时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人体的化工厂,主管着物质合成、解毒代谢、血液储藏。但同时肝脏也是人体最容易受伤的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里,春季的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人体同样也在气血生发。其中,肝属木,木在春天是生发的,所以养肝即能保护阳气。  相似文献   

10.
按“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2014年足甲午年,上气太过,灭寒地湿,病邪以寒湿之气为主,易致全身关节疼痛,腹泻溃疡,阳气不得升发.郁结体内.出现食欲不振、胃胀反酸、肠炎、溃疡、痔疮等疾病。湿气寒邪阻阳气,滞留在皮肤里会出现皮肤病.此时不治.此后再调理就比较难了。  相似文献   

11.
工作旺盛感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既能感受到“活力”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心理状态。它是从员工认知的视角来关注员工身体和心理发展,对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愿景有着显著影响。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85篇工作旺盛感文献为研究样本,对工作旺盛感领域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发展脉络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旺盛感的研究文献发表数量在整体上呈递增趋势,工作旺盛感领域热点主要集中在个体旺盛感产生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两个方面。相关研究集中于“创新行为”“心理资本”“情绪耗竭”等方面,相关研究方向也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07,(15):73-73
中医医理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之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由于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因此,一些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治疗,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夏治主要采用伏天敷贴疗法。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独有  相似文献   

13.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5):178-180
<正>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在春天到来之际,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求注意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一万物复苏食补先行在春天这样一个推陈出新的季节该摄取哪些营养以及怎样调整饮食呢?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概括: "春天里来日渐暖,厚味饮食应转淡,时鲜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长寿有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秦佳良  张玉臣 《科研管理》2020,41(7):159-168
将自我决定理论和情境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在员工参与氛围下的跨层次第一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调节定向、工作旺盛感与个体创新的关系。通过收集87个团队主管和361份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旺盛感和个体创新正相关;工作旺盛感在调节定向和个体创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通过工作旺盛感,促进定向可以对个体创新起到积极作用,预防定向则与个体创新负相关;员工参与氛围是一个重要的情境因素,它对促进定向与个体创新的关系以及对促进定向通过工作旺盛感来影响个体创新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跨层次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守力 《知识窗》2008,(6):27-27
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的,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阳虚失眠辨     
睡眠和觉醒是人和高等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普遍生理现象,二者随昼夜的节律而交替出现。祖国医学认为,睡眠和觉醒是生理活动,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灵枢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盛,而阳气尽,则寤矣”;是人体气血运行和人体适应自然界变化而产生的必然结果《,灵枢营卫会篇》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与夜,……。”《灵枢卫气篇》说:“阳气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是说夜间卫气以肾、心、肺、肝、脾、五行…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07,(10)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  相似文献   

18.
猪在15~25℃的气温下,食欲最旺盛,生长速度也快。所以,夏季喂猪应当改在夜间喂,因为夜间气温比较低,猪感到凉爽舒适,食欲旺盛,采食量增加,增重快。  相似文献   

19.
正小寒之后继之大寒,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节气,因此古人说"谓之大寒者,寒至此无复加也"。大寒节气适逢年终岁尾,节气里的习俗也多与辞旧迎新的内容有关。节候表征从时序上看,冬至后30日为大寒,大寒是农历十二月的中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节气。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冬至阳气开始萌动,为什么天气反倒特别寒冷?这是因为阴气被阳气推动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徐成文 《知识窗》2008,(1):60-60
粥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也有广泛的应用。冬季天气严寒,中医认为寒气盛则可伤人之阳气。因此,食粥宜搭配温补之品以御寒。现介绍民间常用的御寒粥食疗方十款,供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