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止,至坠地死。  相似文献   

2.
唐西 《新读写》2012,(11):46-48
蝜蝂不知止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其去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相似文献   

3.
蝜蝂传     
柳宗元 《阅读与鉴赏》2007,(6):36-37,71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哄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相似文献   

4.
蝜蝂传     
蝜蝂(fù bǎn)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相似文献   

5.
(虫负)蝂传     
( )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①剧不止也.其背甚涩②,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放.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是擅长写寓言的。《蝜蝂传》就是很耐人寻味的一篇。全文才一百多字,不妨照抄如下: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虫质)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  相似文献   

7.
深夜。窗外,满天星斗;室内,鸦雀无声。灯下,我读《柳河东集》。柳宗元在《传》中写道:“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部分(30分)烦教传柳宗元 赖蛾者,菩负小虫也。行遇物,辄()特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玻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机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哮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军也,唯恐其  相似文献   

9.
[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回答问题(?)(?)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也。1、解释加点的词:2、上则寓言的寓意有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准确些,请在括号里面画“√”。(1)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从实际出发,逞强好胜最后终于失败的人。( )(2)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接受别人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虫负虫版与贪官虫负虫版是一种小爬虫 ,是柳宗元寓言散文《虫负虫版传》里讽刺的贪官形象。文中写道 :“虫负虫版者 ,善负小虫也。行遇物 ,辄持取 ,昂其首负之。背愈重 ,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 ,物积因不散 ,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 ,为去其负 ,苟能行 ,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 ,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这里通过描写“善负物”、“好上高”、“坠地死”的小虫虫负虫版 ,生动地勾画了贪官的可恶形象 ,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共同本性。1 .贪焚成性 虫负虫版有两个习性 :一是“善负物” ,爬行过程中遇到东西就往自己背上放 ;二是“好上高” …  相似文献   

12.
林凡瑞 《山东教育》2012,(28):10-11
再读柳宗元的《蝜蝂传》,感触颇深。这则寓言写了蝜蝂(一种黑色的小虫)的生活习性,"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作者是借蝜蝂的"善负"来讽刺那些贪得无厌的财迷和拼命往上爬的野心家的。但我却由蝜蝂想到了我们老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老师们的处境。他们何不像那样负重而行,"卒踬仆不能起"?但有所不同的是,蝜蝂是自己"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的,  相似文献   

13.
虫子的哲学     
孙晓琳 《学语文》2004,(3):41-41
“者 ,善负小虫也。行遇物 ,辄持取 ,其首负之。背愈重 ,虽困剧 ,不止也。” ,这种黑色的小虫子 ,实在是个贪心的家伙。只要是前进途中遇到的东西 ,无论有没有价值 ,也不管自身能不能承受 ,就二话不说往自个背上搁。而且一路增加 ,无休无止。结果呢?“……卒踬仆  相似文献   

14.
唐朝著名的法家柳宗元有一篇只有一百多字的讽刺寓言《蝜蝂传》,刻画了一个名曰蝜蝂的小虫子。此虫虽小,但“善负” (好背东西)异常,凡遇物,皆贪婪“持取”而负之;又好上爬,虽因重负而“困剧”至极,却仍不肯罢休,直至力不能及,坠地而死。  相似文献   

15.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邪?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而行。卖酒者笑日:"岂有主人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遂尽取所偿负还之。  相似文献   

16.
释攲     
《说文》三篇下说:“敧,持去也。从支,奇声。” 敧训持去,古来有不同的说法。段玉裁说:“支有持义,故持去之。”王筠不同意段氏的说法,他说:“支字以竹枝为正解,其云从手持半竹,第以解字形耳,而所属之敧下云,持去也,与持半竹之持相黏合,太回穴矣。”(见《说文释例》)王氏又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又吾乡以著取食品谓之敧,或持去即指此耶?”(见《说文释例》)用“以著取食品”解释“持去”,意不确切。  相似文献   

17.
<正>“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红楼梦》中,无论是“翼然”,还是“泻玉”,亦或是“沁芳”,都以不同的角度,给人以不同的思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依我之见,在创新中移用与化用,是为涓涓不寒之暖流。若夫山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凌云也无力;若夫木之积也不厚,则其负楼宇也无力;若夫博观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借鉴与独创也无力。“翼然”取其亭形之意,“泻玉”取其景观之意,  相似文献   

18.
正【释文】知彼清晏岁(岁)丰,又所出有无(无)乡(乡),故是名处(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第一行:"岁"字修长挺括。"又"之捺画取弧形,与撇画曲直相映。第二行:"出"字极力向左,与右边"知"字相背取势。第三行:"川"之三竖,极具阴阳。"尔、何、可"三字,左右挥洒中,力避雷同。第四行:"目"字承""而下,横折钩右耸,圆转补空。  相似文献   

19.
解光具组合问题的一般思路是逐个按单光具成像分析.单光具成像主要有:(1)平面镜:物像关于镜面对称;(2)球面镜:1/u 1/v=1/f=2/R(凹镜f取正,凸镜f取负;实物u取正,虚物u取负;实像v为正,虚像v为负);(3)平面折射:v=nu(适用于近似垂直入射,真空中的物经折射率为n的平面成像);  相似文献   

20.
最 近 教 育 部 部 长 周 济 提 出 新 形 势 下 "减 负 "的 "五 坚 持 、五 不 准 ",要 求 各 地 教 育行 政 部 门 和中 小 学 严 格执 行 。 具 体 要 求 是 :坚 持 正 确 的 政 绩 观 和 科 学 的 评 价 观 ,不 准 把 升 学 率 作 为 衡 量 学 校 办学 水 平 的 惟一 指 标 ;坚 持 义务 教 育 阶 段公 办 学 校 一律 实 行 免 试就 近 入 学 ,不 准 小 学 、初中 招 生 举 行选 拔 考 试 ;坚 持认 真 执 行 国家 课 程 计 划,不 准随 意 增 减 课程 门 类 、难 度 和 课时 ;坚 持 开 展 丰富 多 彩 的 课外 活 动 ,不 准 占 用学 生 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