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廖国一教授长期从事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和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研究,对北部湾区域内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弘扬,成果斐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承担海南省社科联重大课题《黎族饮食文化研究》、柳州市课题《柳侯宴研究与设计》等,出版专译著10余种,发表《中国广西与日本冲绳饮食文化比较研究——以横县鱼生和冲绳刺身为例》《环北部湾地区壮族饮食文化的变迁》《当代黎族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试论近代藏族的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技术》等论文130余篇。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称号、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各一项。2016年9月,广西高校学报研究会在桂林举行,会议期间,学报编辑部专程去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拜访廖国一教授,并对廖国一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
广西崇左壮族传统饮食风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饮食活动是壮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较少对某一特定地区壮民族传统饮食的研究。本文以广西崇左壮族为对象,从传统饮食风情这一角度对崇左壮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崇左壮族传统饮食分说和崇左壮族传统饮食文化两部分。试图挖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壮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典型的北部湾文化特征。本文立足于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建设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想,研究和分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运行动力和发展的制约机制,并提出环北部湾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屏瑶族乡地处广西上思县十万大山的腹地,是环北部湾地区瑶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密切,南屏瑶乡的社会经济文化比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其饮食文化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饮食文化的变迁是南屏瑶族进行自身文化调适的结果,是当地瑶族社会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环北部湾旅游圈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北部湾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并具有典型的北部湾化特征。本立足于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建设北部湾旅游圈的构想,研究和分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运行动力和发展的制约机制,并提出环北部湾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析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饮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饮食行为和饮食风尚。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考察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的饮食结构,从中窥测古代黎族的生活环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而找出当前黎族饮食文化市场开发的魅力基因,为未来的黎族饮食文化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蒙庚阳 《生物学教学》2007,32(10):25-27
本文讨论了壮族传统文化中的"那"文化、壮族医学、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以及这些文化里蕴涵的部分高中生物学基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壮族传统文化作为实例和背景,结合壮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生物学知识,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原来地处边缘的环北部湾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给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一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转型与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重视活用国家的民族政策,以促进环北部湾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加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探讨如何加强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旅游产业区域整合与协作,提出制度安排、空间建构、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是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相似文献   

12.
广西隆安壮族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和以稻米为主食的食品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稻作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贯穿于日常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及节日之中,还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广西作为岭南百越民族文明的一个摇篮,其饮食文化与这块古老土地的人类文明一样,史踪清晰,内涵丰赡,成就灿烂。通过对商周至战国时期古壮族饮食文化踪迹的探寻及秦至隋时期广西壮族饮食文化态貌的史料考析和文化钩沉,首次对商周至秦隋时期广西饮食文化态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夏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受到西夏自然环境、西夏民族构成以及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西夏地理环境为西夏人民的饮食提供了物质基础,西夏民族构成是西夏饮食文化形成的主体因素,西夏人民的对外交往则进一步丰富和改善了西夏人民的饮食。  相似文献   

15.
饮食文化研究是由形而下的日常饮食生活活动和事像入手,把百姓习以为常的饮食生活上升为形而上的文化理论和哲学思想。姚伟钧教授不仅注重中国层面的饮食文化研究,更注重国内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他运用多学科交叉理论,透过区域饮食表象研究其文化内涵,总结区域饮食文化发展规律,致力于建构区域饮食文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京族是一个以海洋经济活动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渊源,其饮食明显地体现出越南越人(京族)稻作文明的烙印。通过对居住在中国北部湾畔的京族这一海洋民族饮食的考察,发现京族饮食既具有汉族等农业民族饮食文化的共性,又不乏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其饮食受地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与该民族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及所处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它也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之上的。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离开饮食文化来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真谛的。理性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它的基础部分,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朝鲜族人民创造了既蕴含他民族文化又不失本民族特色的朝鲜族饮食文化。冷面是朝鲜族三大特色食品之一,它不但是朝鲜族人民引以自豪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冷面的原料多为荞麦,其制作过程复杂,历史悠久且工艺独特。冷面折射出朝鲜族饮食文化的民族认同价值、历史记述价值、民族文化承载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