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韦伯与福柯都是研究现代性的集大成者,韦伯将现代性的负面效应比作"理性的铁笼",而福柯将现代性对人们的监控看做是"全景监狱"。他们的思想的差异性建立在其亲和性和继承性的基础上。他们各自的理论有其显著的特点。从韦伯与福柯的著作中发掘二者在现代性思想方面的差别,其主要集中在方法论、分析视角、对待现代性的态度和关注焦点这四个方面。然而殊途同归,二者都关注现代性社会的权力与身体议题,同时又都对现代性进行了有逻辑、有价值、有深度的批判。然而二者虽都剑指现代性的症结却都没有提出超越的方案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具理性的日益强大,现代性越来越表现出异化性特征,从而丧失了对人类基本价值和意义的关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从不同视角分析了现代性异化的演变流程,揭示了现代性在寻求人类获得效率的行为模式的进化过程中,铸就了一个缺少价值和意义的机械化“铁的牢笼”。为了消解现代性异化带给人类的风险,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路径选择。虽然,现代性的异化现象并未完全按照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所设计的方案退出历史的舞台.但马克思尊重人的存在价值的思想却启发了我们从另一个思路.即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消解现代性异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理性化是理解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在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中,韦伯从各个角度对资本主义的理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但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社会理性化的分化过程,而忽略了社会各理性化领域中交融与整合的一面。因此,对韦伯的理性化思想重新进行梳理,理解其思想体系中的分化、交融与整合思想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通过对韦伯思想的考察,阐明了现代性对宗教神学的"祛魅"和西方理性主义的内在联系.但是哈贝马斯认为无论是韦伯将理性理解为目的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还是近代主体性哲学对自我意识的过分强调,都是片面的.哈贝马斯同时批判后现代哲学转向非理性主义.他从席勒美学中受到启发,希望通过理性的进一步启蒙和交往理性的构建来拯救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竞争与发展和中国迅速走向全球与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考察马克思和韦伯的现代性话语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极为不公平的现象,这就是:关于现代性话语的皇冠属于马克斯.韦伯,而于具有原创性地位的卡尔.马克思无缘。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与韦伯在现代性话语中不同境遇的原因,认为当时人和后来人不仅误读了马克思,而且有意歪曲和肢解了马克思的理论体系,这是造成马克思关于现代性话语缺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阿尔贝特.希尔施曼关于"激情与利益"这两种关涉西方早期现代性的著名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韦伯的研究揭示了早期新教徒转变为"职业人"亦即"经济人"的过程,这种转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希尔斯曼则探讨了现代早期以"利益"来制衡人的内在激情的意义与后果。韦伯意义上的"职业人"和希尔斯曼的"现代利益主体",表征了"现代自我"的复杂意涵,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独特文化气质和品格;从区隔的意义上来看,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文化身份,体认着西方的文化认同感。韦伯将资本主义精神置于现代性的场域中进行辨证地审视,从新教伦理中演绎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溯源,从而确认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理性本质,并开掘出一种韦伯式的论证风格。这无疑奠定了韦伯的经典学术地位和不朽的韦伯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整理和分析了德国著名学者韦伯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论述。作者从“理性化”的涵义入手,结合“卡里斯马”和“传统主义”等韦伯思想的核心概念,重点论证韦伯的一个基本观点: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特点是不彻底的理性化。作者认为,韦伯教育思想的引入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霞 《现代企业教育》2007,(24):121-122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集中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该书的主题思想是作为神学信仰体系的加尔文教,对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否和发挥了多大的影响。对韦伯该书的主旨解析,对韦伯思想的批评的回应、韦伯思想的启示三个方面入手,力图发掘韦伯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找寻其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国俊 《文教资料》2008,(10):82-83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韦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资源,同时,韦伯在大学的学术体制、学术自由、学术职责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散见于其著述、报刊、演讲和书信中.整理和鉴别其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以考察和总结韦伯的高等教育思想,整理和鉴别韦伯关于大学的思想和论断.对丰富韦伯的学术思想和高等教育思想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哲学家并一直追寻自由的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具备着近代性和现代性的双重性。通过与怀特海的哲学思想、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张载的哲学思想相比较,可以看出斯宾诺莎与其时间上不同、地域上不同的三位著名哲学家在思想上有相似的倾向性,可以说是哲学思想上的同行者。由此看出,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具有能够超越西方和东方的空间距离,以及近代和现代的时间距离的思想上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危机表现得尤为紧迫和严重。全球化语境下对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新的特征,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突出反映了这一特征。对理性的不同态度使哈贝马斯和利奥塔分别提出了重建现代性与重写现代性的不同构想;在完成各自的构想过程中,哈贝马斯采用了普遍语用学的方法,重建普遍交往理性,利奥塔则用语言游戏的方法解构普遍理性;哈贝马斯为现代性设计了一个美好的交往乌托邦,利奥塔则终结了现代性的乌托邦理想。文章对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认为在全球普遍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交往理性超越了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视域。为现代性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的多元制度分析——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性是社会学的中心主题 ,是贯穿古典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和后现代社会学的一根主线。在研究现代性问题的社会学家中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可谓独树一帜。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并对吉登斯研究现代性的立场、方法和视角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是在人的现代化问题上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一元现代性话语霸权,克服了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的理论困境的一种多元现代性话语,在整个现代化理论发展和批判史上因其独特性而凸显出他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反乌托邦小说的主题可以归结为对于近代以来现代性发展与建构的深刻反思,其中渗透着对于人类的命运与未来的沉重的忧虑。这种反思与忧虑是在多个层面展开的,而其核心意旨,则是对于现代科技和现代政治的反思与批判。它们直接的思想根源是对于现代性的再度认识和评价,而其内在动力则来自现代性自身的诸多悖论与问题。尽管反乌托邦小说并未提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方案,但在其振聋发聩的警世之音中霍然警醒,正是化解人类所面临危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革命的震荡与政治的变迁,中国文化开始了与世界的对话。在被迫的现代性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权威遭遇了沉重的失落。"乡下人"沈从文对文学理想的坚守,正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双重维度的思考,并从中承载了改造人性的信仰。他作品中的现代性看似恍惚暧昧,实则站在了中国新文学的大合唱当中,回应着世界。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前期和后期思想上存在着较大的变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他的这一思想变化通常被认为是落后倒退。而从现代性的视角来看,陈独秀这一思想变化具有深刻的启迪性和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文学“彼得堡-莫斯科”题材是俄罗斯思想有关“现代性”思索的重要载体,是审美把握这两座城市文化编码的重要途径。它以鲜明的“俄罗斯化”特征,艺术地折射了300年来俄罗斯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民族性与现代性、信仰与理性、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徘徊与选择。  相似文献   

19.
奥斯卡·王尔德在论现代性、艺术的形式批评以及艺术模仿论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甚至是颠覆性的创作主张。王尔德对形式的推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看来,古希腊批评精神就是整个现代艺术批评的源头,而其关于艺术模仿的颠覆性观点则预见性地与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相契合。王尔德的颠覆性透过传统的外衣而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性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构建的导向性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目标性因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思想背景因素,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社会主义现代性在伦理道德上的基础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