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著名学者葛兆光说:“我对现在大学教师不教书深恶痛绝。”近年来,他是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教书上。但在教学过程中,他也深感现行的教科书有许多不足和缺点,以他开课的中国思想史为例,他认为现行的许多历史教科书的共同缺点是:一、都是概论式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二、历史教科书中没有故事,也就没有历史,历史仿佛是按照写作者的概念发展的,内容无趣、枯燥;三、没有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2.
教学《鸿门宴》时,一般老师们都会在杀不杀刘邦的问题上引出项羽刚愎自用不听范增谋略失去大好机会的观点,俨然,项羽是昏聩的,而范增是个智者。项羽是不是犯昏此处不论,就范增而言,他是不是个真正的谋略家呢?其实从已知的历史材料来看,众多的述评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范增名不符实。宋代张耒说他“君王不解据南阳,亚父徒夸计策长”;宋代徐钧说他“项王暴不减强秦,一语箴规总未闻”;宋周昙《范增》说“平生心力为谁尽,一事无成空背疽”;王安石说他“谁合军中称亚父,直须推让外黄儿”;陈孚说他“平生奇计无他事,只劝鸿门杀汉王”……如此多的评论,足以让我们对范增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一、区区犹劝立怀王 历史上有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秦末战争时,应不应该立楚怀王。立怀王的策略是范增提出的,所以立怀王的策略正确与否也直接涉及到我们对范增的评价,非辩不可。  相似文献   

3.
康熙的进取精神表现在,他走在了当时学习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前列;表现在他坚持“用人行政,惟求基是”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能正确地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完成了忆族团结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波普尔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在历史认识论方面,他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论内涵丰富,既有不少有益的见解,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自杀,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个体死亡,而是有其浓郁的历史化色彩。死亡的呼唤引诱他死;英雄主义注定他死;西方的精神发展史决定了他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中,瞿秋白是不应该被忘却的一个名字。他26岁成为中共中央局五位成员之一,党内党外均有赫赫声名;31岁被清除出领导层后依然拖病体怀拳拳之心不倦地为党工作;36岁即为蒋介石政权捕杀。  相似文献   

7.
康熙重臣、一代贤相——吴琠,对于“康熙盛世”的开创发挥过重大的作用。纵现吴琠的一生,他出身低微,关心民生;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决狱公正,平反冤案;重视人才,荐引皆贤;卓有见识,处事灵活;宽厚和平,操履端方;面折廷争,直抒已见。“慎以居躬,每赞襄乎国是;清能容物,更仪表乎官常”。在清初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安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征服噶尔丹,巩固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重大问题上,吴琠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他是一位大节不亏的政治家,是一个伟人,是一个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周作人研究中滋生着一种不实事求是的倾向,表现为:多方开脱周作人的罪过,过高评价他的成就,全盘肯定他的道路;其实质是非历史的批评观和非民族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兼谈南昌起义中的若干史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平山是南昌起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参加了三次九江会议,积极为南昌起义作准备,是南昌起义的发动者之一;他反对张国焘的阻挠,坚持武装起义方针,是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南下途中,他对革命前途推动信心,思想右倾,在工作上犯有严重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昌起义失败的进程。他的功大于过,在南昌起义的历史上应有基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鲁迅本体的历史价值——中国文化历史转折关头的最深刻的承传者;鲁迅著作——20世纪中华文明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说鲁迅先生“断裂”传统文化完全是无稽之谈,他所要断裂的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极不合理的弊端,而且是人类文明中一切不合理的弊病;鲁迅的思想核心是“立人”;鲁迅作品既高深又平实,属于时代,属于人民,他的作品的民众性,注定他的永恒性,注定其在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不可磨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伟大诗人屈原一生致力于楚辞文学,其中尤以《离骚》著称。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楚国的兴盛奔走呼号,可惜朝廷昏暗不明,小人当道,致使屈原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我们通过反复研读《离骚》,可以真切地捕捉到诗人的以政为德、治理美政,以民为本、情系人民,呕心沥血、举贤授能,忠君爱国、高尚峻杰的为政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无论是在打天下时还是统治天下时,在用人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广纳贤良,云集英才;二、扬长避短,量才用人;三、恢宏大度,唯才是举。对东汉初期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道周的孝道理论和孝道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黄道周的孝道理论具有爱民、恤民的民本内涵和事君从“义”的反封建专制的开明精神。在行为上他把奉亲与用世相统一,事君与爱国相统一,从奉亲事君始,而目标在于社稷苍生;它远远突破了服务于一人一姓的狭隘观点,而追求天下苍生的共同利益,其孝道理论及行为都具有进步的民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魏中期,杜恕力倡儒学,坚持儒家德礼为本的政治思想,既反映了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也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难以撼动。杜恕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华,摒弃了汉代儒家思想中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值得肯定。在君臣关系和君民关系上,杜恕不片面强调君的绝对主导地位,对居于统治地位的君提出了种种行事准则,其核心就是要求君对臣民宽厚;在选举和司法等具体的政治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重要原则。这些思想对于抑制君权的过度膨胀有一定积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民众。  相似文献   

15.
浙江遂昌长濂村人郑秉厚,为官16年,心系百姓,权为民用,治行显著;性格耿直,秉笔上疏,抨击权贵。政治上主张皇帝要“坚立志以隆德业”,“慎纠劾以造就人才”;经济上提出“议赋役以齐一国法”,“清铺行以厘积弊”等主张。他是明朝中后期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吏,一位敢言敢谏的言官。  相似文献   

16.
清兵在山东的杀戮在幼年孔尚任心中留下了阴影;孔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族兄所讲的血染诗扇的故事唤起了他的民族情感;各地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任职淮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滋长了他的反清情绪;儒家“仁政”、“爱民”、“夷夏之防”思想促使他反清,而作为清朝臣子,他又必须忠于清帝,又不能反清,这一矛盾使他的人格处于分裂状态。孔尚任不满“现实自我”,在《桃花扇》中,他分裂的人格合一于理想,化身于老赞礼等爱国者形象之中。  相似文献   

17.
墨子提出“君权人授”。主张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物质财富、智力成果大众共享的社会;他倡导“爱民如父母”,主张天子(国君)应当忠于民众,为民众谋福利,把民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墨子的“兼爱”,强调爱的对象应包括当时最卑贱的奴隶。墨子主张构建覆盖全体劳动阶级食、衣、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拟定了一系列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8.
唐昭宗述评     
作为唐朝除去武则天外的第19位君主,唐昭宗一生极具悲剧色彩,他本来已与帝位擦肩而过,可又在掌权宦官的拥立下幸运即位,虽然他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尊礼大臣,梦想贤豪,但他年轻气盛,力图重振朝纲、毕全功于一役、压制强藩的做法,过于明显,从而触动了各个藩镇的利益,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本人还被强藩首领朱温派人杀害,让后人为之扼腕.  相似文献   

19.
誓川之变在南宋理宗朝引起了震惊,各派对此反应不一。真德秀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不顾性命为皇子骇呜冤申屈。他的举动惹怒了权相史弥远,史弥远发动党羽对其进行弹劾,真德秀连落三官,最后回归浦城。他的政治命运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誓川之变是史弥远一手策划和实施的。这一事件真实地展现了权相专制、党争激烈、后宫预政的南宋后期政治。  相似文献   

20.
熊克是南宋高宗、孝宗时的大臣,《中兴小纪》是他撰写的记载宋高宗一朝史事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高宗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中兴之主",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皇帝,历代对他褒贬不一。从《中兴小纪》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宗皇帝的驭臣之道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