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的散文《绿》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完整一体地把“绿”当作千娇百媚的美人来写,以情感的画笔,一层一层地点染出“绿”的不同凡响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2.
看点扫描:古诗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据说写的就是巴里坤湖周边的景色。古人称这里是“甘露川”,现在人们干脆就叫“草湖”:草,牧草;湖,水也,是既有草又有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王佩 《教师博览》2005,(8):48-49
曹雪芹写了一部大书,人们能背诵得几句来?有位朋友幽默日:“我只背得一句:‘女儿是水做的。”’引得在座之人皆哈哈大笑。友人之言是戏语,大家笑笑正好开怀解闷:但曹雪芹的这句“名言”为何脍炙人口?难道就是一个“登徒子”的“好色”的“审美感受”?若那样.《红楼梦》“风斯下矣”!  相似文献   

4.
如水人生     
一位刚刚走上学校讲台的教师,准备在自己的小居室里挂一个条幅,问我写什么内容好,我随口说道:“就写‘心清如水’四个字吧!”他听后感到十分满意,求人写后挂了起来,每日在繁杂的教学工作之余,都要看上一眼。过后跟我说,不知怎地,挂上那四个字心境似乎真的像水一样纯净了许多。我看着年轻教师又像是跟自己说:“作为教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心境都应该像水一样的纯洁。”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先生写了本《我是农民》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吓得拉着堂兄的后襟”。王亲民先生看到“后襟”这个词.觉得生疏.就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说“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衣服只有“前襟”而无“后襟”,贾平凹的“后襟”用错了.因此写了《“后襟”在哪里》一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02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6.
读“闲书”     
小孩子最愿过春节,有好东西吃,有新衣穿。 春节来临的标志是父亲在书房写春联,印象最深的是,他常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他喜欢读《尔雅》《伤寒论》和带插图的《本草纲目》等,用现在的话说,这都是父亲的“专业”书。  相似文献   

7.
多年教毕业班,到下学期时,总会教到《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詹天佑》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中分别有“严峻”和“竣工”这两个词。每教完一课,进行词语听写,当“竣工”一词未教时,学生写“严峻”一般不会错。可教完“竣工”后,学生听写“竣工”,总有许多人把它写成“峻工”;再写“严峻”时,又有许多人把它写成“严竣”。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一味地认为这是学生对偏旁的混淆,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8.
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史论双壁”,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文写作背景相似,都写于封建统治潜伏着严重危机的关头。  相似文献   

9.
不设防     
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相似文献   

10.
方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原载《收获》2001年第5期)第一章写主人公英芝坐在牢房里的观感:“墙壁上污迹斑斓,一层覆盖着一层。”这里的“斑斓’用错了,应改为“斑驳”。  相似文献   

11.
黄炳麟 《语文知识》2003,(12):11-11
苏轼说:“街谈市语,皆可入诗。”其《诗颂》:“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他认为口头的俚语俗话正是诗的“妙处”。他被贬黄州时作有《食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着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就是后人常说的“东坡肉”,诗歌如口语,通俗有趣。  相似文献   

12.
人师如水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孔子游春》一文中,以孔子“论水育人”的细节最为高妙。孔子以水喻理,从河水的流动,悟到了水所具备的“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和“善施教化”的品质。做人要如水,其实,做一名真正的“人师”更要如水。  相似文献   

13.
写一篇与“水”有关的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 ,在同一时期用同一题材写的名作 ,但两者在写景、评论历史人物及表达思想等方面 ,都有一些不同 :其中 ,词写的是雄奇壮丽的景 ,而赋写的是清幽宁静的景 ;词中的公瑾“雄姿英发” ,是胜利的英雄 ,而赋中的曹孟德则是“困于周郎”的失败的英雄 ;词的基调健康昂扬 ,气势磅礴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赞颂 ,雄壮豪放 ,而赋则借水、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的解脱过程 ,浑沉蕴藉。同一作者 ,在同一时间、地点 ,用同一题材写的两篇作品 ,之…  相似文献   

15.
赵军 《阅读与鉴赏》2006,(12):42-44
兰亭集会,是在山水明丽的会稽山阴。远有崇山峻岭。近有茂林修竹,天高地远,清风习习。群贤毕至,又为这青山绿水平添了几分高雅。群贤们来这里不是狂饮大嚼。不是猜拳行令,而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简洁的笔触,写尽了兰亭集会的流风雅韵。  相似文献   

16.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胡晓英 《现代语文》2006,(10):25-25
在教学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时,看到标题,就让人想起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的诗句来,以为课就是写那凄凄美美的“泪珠”与“珍珠”的交相辉映。直到读完课,才发现只有在写“牡蛎之泪”一段字中提及“珍珠”二字,其余一概写“泪珠”。这不仅使人纳闷,章重在写“泪珠”,为什么不只以“泪珠”作标题,竟无端多出个“珍珠”来,这不是不符题吗?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设想。作文教学,入门须有章法可循,学生才会觉得能写、可写。我从任何章都必须思考“写什么”和“怎样与”的常理出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曾努力探索着“有话写——写得出——写得好”这种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而本课例的教学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一次尝试,我的设想是:在语文新课标倡导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画小白兔”的实践,在思考“怎样画”和“为什么这样画”的过程中,与作文教学的构思联系起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本次序列训练作文的模式能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读到“典型”处,仿照写。一篇课文有很多段,但不是每一段都适合借以进行“写”的训练,这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选出那些构段方式有典型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段,第一句总起,讲的是鱼成群结队,第二句讲鱼的样子,每三句讲鱼多得数不清,第四句讲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这四句话的逻辑关系及连接顺序。分析此段话后,我要学生以“今天出奇的热”开头写一段话。学生较好掌握了“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古代文人常常以具体的事物来言愁,笔法各有千秋,意境各臻其妙,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以水言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范成大的“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南柯子》)写的是离情别绪之愁;李珣的“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粼粼,断魂何处一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