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曾亮为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作家,其《柏枧山房集》最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山东聊城海源阁藏书楼主人杨以增杨绍和父子于咸丰、同治年间刻有梅曾亮诗文集三种,其中《柏枧山房集》同治三年补刻本为最佳刻本,亦为足本。  相似文献   

2.
扫叶山房是清代著名的书坊,该书坊由苏州洞庭席氏创设,世代相传,有着近200年的发展历史.关于扫叶山房的创始人,世间多只言洞庭席氏且多有异议.通过考察与扫叶山房密切相关的人物,再现了扫叶山房发展的历史历程,理清了席启寓、席鉴、席绍容、席世巨4人与扫叶山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张冠李戴的《鸣野山房书目》1958年1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潘景郑校订的《鸣野山房书目》,但印行后不久,发现该书存在差错,同年6月,出版社以油印和铅印方式,先后两次补印了一份"关于鸣野山房书目的说明",文云:  相似文献   

4.
扫叶山房创始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清代著名书坊扫叶山房的创始年代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主要代表有明万历说和明季说等。本文通过对各说的辨析,并考察扫叶山房主人洞庭席氏相关人物的情况,以及席氏购藏汲古阁《十七史》书版的经过,从而确定清乾隆后期当为扫叶山房真实的创始年代。  相似文献   

5.
赵晨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41-146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置和书籍归类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尽管如此,《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作为一部私人藏书目,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王嘉川 《历史档案》2002,(3):129-130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著录有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 (以下简称《类稿》) 12 0卷 ,但遍查《四库全书》,并无《类稿》,于是有人认为 ,《四库全书》中《少室山房类稿》是有录无书。真是这样吗 ?查《四库全书》,虽无《类稿》,但集部别集类却收有胡应麟《少室山房集》 12 0卷1,二者书名不同 ,但卷数与类别却正相吻合。是一书异名 ,还是不同的两部书 ?查检《四库全书总目》,并无《少室山房集》提要。将《四库全书总目》中《类稿》提要 (即总目提要 )与《四库全书》中《少室山房集》提要 (即书前提要 )对比发现 ,两处提要前半部分的文句虽…  相似文献   

7.
厉鹗(1692-1752),字太鸿、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世称樊榭先生,浙江钱塘人。厉氏毕生嗜学,著述宏富,除学术著作《宋诗纪事》、《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湖船录》、《东城杂记》、《南宋纪事诗》、《绝妙好词笺》外,还有作品集《樊榭山房集》等。迄今为止,收录其作最全的本子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樊榭山房集》整理本。最近,笔者在翻阅“粤雅堂丛书”过程中,意外发现厉鹗一篇词跋,附在《元草堂诗馀》卷末,该篇由五则跋语组成。检上海古籍本,未见,是为佚文,兹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洪崖山房是明初阁臣胡俨在江西南昌建造的宅邸,胡俨十分喜爱家乡城西的洪崖山,在那里依山建造归隐后居所,并请诸友绘画、题诗唱咏,遂成一段佳话。围绕着因洪崖山房或引申出的诗书画,便可以探索胡俨与当时同僚或友人之间的交游,欣赏和鉴考他们的诗文题跋。整个书画艺事活动由胡俨洪崖山房而起,以此母题创作的书画作品有:陈宗渊《洪崖山房图卷》、胡俨《行书题洪崖山水册页》、胡广《行书题洪崖山房图诗页》,涉及的人物主要有:陈宗渊、胡俨、王绂、胡广,还有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事业,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后,形成以雕版印刷术为主流的模式。经过长时期的应用普及,逐渐形成坊刻本、官刻本、家刻本三足鼎立之势,一直持续到清末。有清一代,民间书坊经营时间延续最久,刻书数量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要数继常熟毛晋汲古阁而起的席氏扫叶山房。因此,孙毓修(1871-1922年)在《中国雕版源流考》中说:“清时书坊刻书之多,莫如苏州席氏扫叶山房”,“贩夫盈门,席氏之书不胫而走天下。”谷林(1919-2009年)、汪曾祺(1920-1997年)都曾在文章中赞扬扫叶山房所刻书的贡献,并表示期待,有人能从中国出版史的角度调查扫叶山房的始末,写成一篇报告,记录下其“嘉惠士林”的贡献。如今,复旦大学博士杨丽莹这部拓荒性的《扫叶山房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的问世,终于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从清初即有宗宋派,中期又有浙派,晚期则有宋诗派及后衍的同光体派。作为浙派诗人翘楚的厉鹗(1692-1752),尤值得研究者注意。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清道咸年问董兆熊笺注、今人陈九思标校的《樊榭山房集》。《前言》中称《樊榭山房集》版本主要有三:一是乾隆本,仅收诗集十八卷;二是道光蒋刻本和光绪徐刻本,只收部分词作及《游仙诗》等;三是光绪振绮堂刻本,  相似文献   

11.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宋代的出版、藏书状况,分析了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一文,介绍了李常的生平和苏、李二人的交往,重点论述了几个与古代藏书相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的藏书之所,其位置位于今浙江兰溪的胡家巷,西起和平路中段,东至人民北路一带。据清光绪《兰溪县志》卷八古迹记载:“此房旁有古树六,高接云汉,俯蔽池塘,夏日浓阴绿缛,暑气不侵”,可见当时确是藏书治学的理想之处。但二酉山房在胡应麟去世后,因三子幼小,学业无成,丰富的藏书也散落殆尽,  相似文献   

14.
吴敬梓的论《诗》著作《文木山房诗说》,自晚清以来,俱云失传。前不久,笔者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吴敬梓的《诗说》,并作整理,发表在《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和《学术界》1999年第5期上,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已有学者联系《诗说》来研究《儒林外史》,或对《诗说》本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百数十年间,言古籍辑佚,必称马国翰,而言目录学及藏书史则罕有及之者,究其原因,在于马国翰《玉函山房藏书簿录》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清董文涣字尧章,号砚樵,砚樵山房乃其室名。《砚樵山房日记》系其在北京、太原、洪洞、甘肃等地居住及任翰林检讨、日讲起居注、甘肃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期间,即在同治元年(1862)至光绪三年(1877)凡十六年间逐日所作的有关生活、朝野政事,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藏书事迹后人知之不多,从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资料看,林则徐也是清末福建一位较有影响的藏书家。后人林尊彝说他的“藏书虽未见宏富,然所藏皆有用之书也”有《云左山房书目》可证。  相似文献   

18.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05,24(11):89-90
这是全祖望去世百余年之后,叶昌炽为其双韭山房所咏藏书纪事诗,二十八个字道出了全氏“为书辛苦为书忙”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武汉大学新闻系几名研究生、本科生和干修生来到了我的住所——淘石山房,他们就《新闻知识》1989年第1期和第3期分别发表刘惠文同志《论新闻报道的分类及对“深度报道”的质疑》和何光先先生《再谈深度报道——兼与刘惠文同志商榷》这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有谁知在我回答这些问题之时,我的夫人将无线话筒放在了我们的旁边,在隔壁房间录下了我们的所有谈话。因此,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以求教于二位先生和新闻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张燮(1574—1640),福建尤溪人,1794年中举,后无意仕进。平生喜藏书、刻书,藏书甚富。藏书处有“万石山房”、“群玉楼”、“霏云居”、“藏真馆”。张燮一生著述编纂的著作计15种约七百卷,代表作有《东西洋考》、《七十二家集》、《霏云居续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