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  相似文献   

2.
(一)近世以来,西风东渐,翻译文章渐夥。观民国时期外文汉译之神采飞动,以对照今日,则今之译文,无疑为恹恹欲坠之病体也。试观英国密尔《论自由》一书———1930年马君武译本:苟一国之政府,将一国才智之士,尽罗而入乎其中,则必大为进步之害。盖一国之政,必须旁观徒手之多数政治家,论列指陈其利害,发出等等与现在政府反对之政论,使政府之所法戒。(第五章)商务印书馆1996年译本之同章同节:若把一国中的主要能手尽数吸收入管制团体之内,这对于那个团体自身的智力活动和进步说来,也迟早是致命的。要遏止这种貌似相反实则密切联系的趋势,要刺激这个团体的能力使其保持高度水准,唯一的条件是对在这个团体外面的有同等能力的监视批评负责。晚清时节文化巨子严复先生1899年译本,这一节是:使一国之才力聪明,皆聚于政府,将不独于其所治者害也;即政府之智力,其所恃以为进步者,亦浸假与俱亡焉。是故自由之国,欲政府常有与时偕进之机,道在使居政府以外之人,常为之指摘而论议,其政府必有辞以对之。再看此书《总论》中讲到古代社会专制之害,权力集中于一人、或一种一族之恶果:严复译本:不幸是最强者,时乃自啄其群,为虐无异所驱之残贼。则长嘴锯牙,为其民所大畏者,固...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4.
孙晖 《新闻战线》2022,(5):110-112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系列纪录片《稻乡澎湃》创作的背景和出发点,也是其视角格局的基点。《稻乡澎湃》扎根乡土,取材地方,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时代性和乡土性,以真实为底色、纪实性叙事为主要手法、人物塑造为核心,展现了饱含家国情怀、极具风土人情的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相似文献   

5.
自清末推行教育改革,要求地方进行乡土爱国教育以来,全国各地编纂了大量的乡土志书。自民国初年开始,就有学者时乡土志给予关注和进行整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有研究和整理活动,近年来有渐兴之势。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乡土志的研究和整理状况。  相似文献   

6.
自清末推行教育改革,要求地方进行乡土爱国教育以来,全国各地编纂了大量的乡土志书.自民国初年开始,就有学者对乡土志给予关注和进行整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有研究和整理活动,近年采有渐兴之势.论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乡土志的研究和整理状况.  相似文献   

7.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②? 人君当神器之重③,居域中之大④,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昔元首⑤,承天景命⑥,善始者实繁⑦,  相似文献   

8.
盛京围场建于何时,史籍记载不一,实有考证之必要。综各书所述,大抵可分为万历、天命、国初诸说。“万历”之说。光绪三十二年《海龙府乡土志》云:“太祖努尔哈赤率兵征服辉发部,诛自为贝勒的拜音达里父子,遂灭其国,时丁未年,即明万历三十五年也。旋以其地置鲜围场,为蒐苗弥猎之所。”附同此说的有民国五年《东丰县志略》称:“拜音达里为叶赫等所诱,合九国兵侵清,为清太祖所灭,夷其地为大围场。”民国八年《辉南风土调查录》称:“清太祖率兵攻之,克其城。诛拜音达里及其子,国乃灭亡。事在明万历三十五年也,后置鲜围场。”此说为盛京围场东流水三县海龙、辉南、东丰所宗。考其原委,大半因海龙当时为府治,辉、东二县曾归其属。随着新材料不断发现,三县在编修新志书时,便纷纷否定了原有说法。  相似文献   

9.
集安市城西南70多公里的大路镇大阳岔村有一座乡望碑,立在村北路西,正面朝东。据当地老年人介绍,这里原有一座大庙,庙前有石碑。《集安县乡土志》载:大路大阳岔有一座关帝庙,当即指此。1983年5月文物普查时,乡望碑碑身立在原处。6月27日运回市博物馆保存。  相似文献   

10.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同样的道理,传统的文化血脉也是割舍不断的,正如我们的承继血脉是先辈给予的一样,只能首先是承继,而后才能创新、延续。妄想割断这条血脉,无异于自残,治艺之道亦然。“固本”、“浚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活土无边,万物竞茂,造就出人间胜境;新思维、新观念与时俱进,新创作、新成果与日俱增,上则就日月之辉,下则伴两河长流。这,岂不是至真、至善、至美么!胡光宗先生就是一位传统文化延续性很强的画家,他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与秦岭长相厮守,从“摹形”到“写神”并将时代精神注人创作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了一种人山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我们从他的画作和艺术感悟中或许能体验到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2.
《报刊之友》2008,(7):81-96
唐朝名臣魏征曾说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同样的道理,传统的文化血脉也是割舍不断的,正如我们的承继血脉是先辈给予的一样,只能首先是承继,而后才能创新、延续。妄想割断这条血脉,无异于自残,治艺之道亦然。“固本”、“浚源”,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活土无边,万物竞茂,造就出人间胜境;新思维、新观念与时俱进,新创作、新成果与日俱增,上则就日月之辉,下则伴两河长流。这,岂不是至真、至善、至美么!胡光宗先生就是一位传统文化延续性很强的画家,他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与秦岭长相厮守,从“摹形”到“写神”并将时代精神注人创作的全过程,最终达到了一种人山相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我们从他的画作和艺术感悟中或许能体验到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现今仍有许多学者对《隋书·经籍志》总集多有收录某些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存有争议,如“毛伯成诗一卷”、“江淹拟古诗一卷”等;清朝的大学者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也对“毛伯成诗一卷”、“百国诗四十三卷”等作品集何以被编入总集存有疑问。对此,文章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序与《隋书·经籍志》总集之小序所述进行比较,并对《隋书·经籍志》总集中的多个作品集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隋书·经籍志》总集的概念与《四库全书总日提要》总集的概念,与我们现在所理解之总集的概念有所不同;后两者的“总集”是单纯的总而集之,而《隋书·经籍志》总集是“选而集之,而后总为一类成为总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先生在《明清二代的平话集》一文中曾谈到:“《京本通俗小说》的产生地,似乎较为容易断定,据其以‘京本’二字为标榜,则我们可知其必非出版于两京(北京、南京)。……以‘京本’二字为标榜的,乃是闽中书贾的特色。这样看来,《京本通俗小说》大有闽刻的可能。但闽中的书贾为什么要加上‘京本’二字于其所刊书之上呢?其作用大约不外乎表明这部书并不是乡土的产物,而是‘京国’传来的善本名作,以期广引读者的罢。”郑先生这里对“京本”的说法,在学术界影响很大,直到现今,在一些论著中仍然在沿用着。例如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论及《京本通俗小说》一书时,也说:“此书标‘京本’字样,实书贾伪托以示版本之可靠,犹之宋说话人以‘京师老郎’为号召一样,这是当时福  相似文献   

15.
浙 江 省 地 处中 国 东 南 沿海 长 江 三 角洲 南 翼 ,山 川 秀丽 ,人 文 荟 萃 ,经 济 发达 ,百 姓富 裕 。 境 内的 浙 北 平 原水网 交织 ,阡 陌纵 横 ,是中 国 最典 型的 江 南水 乡之 一 。多水则 多 桥 ,浙 江 的 桥 梁 不 仅 多 ,而 且 在 中 国 的 桥 梁 建 筑 史上  相似文献   

16.
道光《平和县志》是一部手抄初稿本,其志较系统地记载了平和县从明正德至清道光年间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情况,是难得的乡土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光《平和县志》是一部手抄初稿本,其志较系统地记载了平和县从明正德至清道光年问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情况,是难得的乡土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和前贤的乡建运动相比,今天的乡村建设已经成了一种慈善、公益行动,这一性质本身说明,乡土中国在今日已经成为救济的对象我们现代人的乡土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按照诗人、哲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观察,现代化运动以来的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失乡者,是漂泊者、流浪者、永远的外乡人。现代化进程不仅以壮观而残忍的力量拆掉故乡,而且直接把人及其家园贩运至资本主义的怀抱……敏感的思想家甚至说,出生于1789年之后的人,已不知存在的欢乐。  相似文献   

19.
管仲脱囚处     
《沂州府志》记载:“堂阜,庄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脱囚于此.《左传&#183;桓公&#183;子纠争国》载:“管子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同脱,释放)之.““堂阜“即今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高都村边的一条小河处,故历史上也称“堂阜水“.“堂阜遗迹“是蒙阴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方士绅所著的风俗类作品记述了传统乡土社会中幽微曲折的历史"真实",为历史民俗学、地方社会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乡园忆旧录》是清代淄川地方士绅王培荀回忆记录家乡风俗的随笔之作,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淄川乃至山东地区的传说、建筑、物产、人物掌故、地方史实等事象,具有一定的地方民俗志色彩,是了解清晚期淄川乡土真实风貌的重要地方史料文献。从著作者王培荀的个人生活世界切入,通过对《乡园忆旧录》的解读,可以发现王氏在看似朴实客观的叙述中呈现出自己的书写策略与民俗观念,即鉴赏雅玩的著述观、眼光向下的取材观、寄情于俗的书写观以及辨风正俗的教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