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中专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有恐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模糊心理和兴趣单一化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体育教学及其项目训练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和教师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做出心理问题干预,旨在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减缓学生心理紧张、祛除学生模糊心理,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借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模糊性模糊性是指由于不可能给某些事物以明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而引起的对客观事物进行划分时的不确定性。它是对客观世界中模糊现象的一种抽象。心理模糊性则是指心理现象的差异在中间过渡时所表现出来的“亦此亦彼”性。1.心理模糊性的实质模糊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模糊现象的认识。客观世界中的模糊现象是模糊心理产生的源泉。没有模糊现象的存在就不会有模糊的反映。但是,模糊心理的产生又不单纯是客观影响的结果,它是通过主体的内部特征折射出来的,要受个体经验、个体心理特征等主观因素的…  相似文献   

3.
“模糊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与突破,它是借用“模糊教学”中“模糊”二字的含义,引伸而来。主要是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由“模糊”到清楚,再由清楚到“模糊”,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简言之,就是使学生在“模糊”中求清楚、明白。就此,本文对建构“模糊教学法”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王学来 《考试周刊》2008,(48):218-219
本文指出,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心理的关系,同时指出学生的心理亦受教师教学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体育术科教学中的练习过程分析,发现学生在术科练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消极心理,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对恐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模糊心理、兴趣的单一化等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反馈矫正,有利于心理调节,排队心理障碍,使学忸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校长模糊领导艺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六十年代美国人扎德发表《模糊集合论》一文后,模糊理论得以确立,并迅速地运用到领导与管理学的领域。模糊,泛指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关系不明朗,难以用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思维进行量化。在学校,校长对于领导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亦此亦被’模糊问题、模糊事物、模糊现象,如果硬性套用“非此即彼”的精确处理方式,轻则徒劳无益,重则造成损失。而如果运用“模糊策略”进行处理测可能会产生柳暗花明、事半功倍之效。可见,合理运用模糊策略处理问题,是校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共同反映历史课“学得会,记不住”,存在着“易学难记”的畏难心理,说明历史教学缺乏学法研究是普遍的。记忆方法亦是学法之一,本文仅就如何指导学生加强记忆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教材列举了若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例。这些反面教材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教师在教学中若不对这类教材做妥善处理,不把握思品教学的目的,而为了迎合小学生的猎奇心理,一味渲染反面情节,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非但收不到法制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是非观念模糊的小学生对反面人物产生效仿心理。  相似文献   

9.
模糊教学手段,即:在保证学生思维的明晰性的前提下,启发学生运用模糊性思维去欣赏课文中的模糊现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力和想象力。语文课本中的模糊性现象是很多的,常见的大致有:难以言传的意境,复杂矛盾的心理,富有特征的细节,留有余地的结尾,等等。对于上述各种模糊现象,就  相似文献   

10.
所谓心理位置互换 ,是指教育者设想处在教育对象的那种现实境地、心理位置上 ,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应。亦即达到设身处地、以心换心的叠加渐进的效益 ,即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促进教学发展 ,提高教学效果。首先 ,心理互换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有利于获得教育的整体效益。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理位置互换 ,就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个学生所认知的东西 ,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构 ,把他们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换句话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美术的学科特性,将模糊教学法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中。首先概括了模糊教学法的特点,然后提出美术欣赏教学中实施“模糊教学法”的必要性,最后通过“模糊教学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达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文教改的发展,在写作教学中,“模糊教学法”正被教学的主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广泛运用着。实践证明,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所谓“模糊教学法”就是以模糊、不确定的表达来激发、诱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的难点,即学生难以接受、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它由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使学生产生心理困境,亦即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因此,对于难点,设计一些难易适当,有助于学生形成“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把新问题纳入到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或问题图式)中,这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已有些年头了,但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受传统教育的禁锢,还是倾力追求所谓的“精确性”,这不符合《标准》精神。“模糊”与“精确”是一对平行对等的概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模糊教学非常必要,模糊教学能引领学生进入自主阅读的王国,模糊教学的运用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必须要有适当的方法,必须注重教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竞争激烈的体坛,时有名将受挫,强队折戟,究其原因,除技术外,往往是比赛心理使然。以此联想到作文教学,平时写作颇佳的学生,考试亦常出“次品”,这里是否有作文心理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6.
最近 ,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姜铭芳上《登山》一课 ,不禁被她那精湛的讲课艺术所折服。在这堂课中 ,姜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注意做好“四字”文章 ,即立足“趣”字 ,倾注“情”字 ,把准“创”字 ,落实“读”字。整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时时处于“愤”、“悱”状态之中。一、立足一个“趣”字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 ,就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符合学生的心理 ,谈学生所喜闻乐见。比如 :深入体会列宁下山时的心理、动作、神态是本文的重点 ,亦是难点。姜老师设计了学生们所喜欢的“演一…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情境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亦或是引入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知识,并且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而数学情景教学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借助于各种各样媒介的辅助性作用,为学生模拟亦或是创建探究性的一个数学知识情境,激发起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热情,促使学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图式认知心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同化、顺应.图式认知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丰富、从抽象走向直观.作为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图式,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并且要促进学生新旧认知图式的不断整合.只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图式的建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浅谈化学知识的记忆方法宝鸡烟厂技校李鸿斌,苏文华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共同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下住”存在着“易学难记”的畏难心理。说明化学教学缺乏学法研究是普遍的。记忆方法亦是学法之一,本文仅就如何指导学生加强记忆作以初步探讨。一、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0,15(1):116-117
在中国文学史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把重点放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分析学生心理进行中国文学史教学就是探索的尝试。一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学生心理 ,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把文学史的教学与学生的时代心理分析结合起来。学生的时代心理主要受现实社会和时代对学生要求的制约和影响。时代不同 ,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情绪、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等社会心理亦不同 ,培养人才的模式、标准也有变化。学生为了能立足于现实 ,必然以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