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合作创新成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企业员工作为外部合作与知识共享的执行主体,可能会对存在于特定合作伙伴间的知识发生意外泄漏,进而降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发挥。以微观的个体层面为视角,剖析关系创新独占性与知识共享非可控性的个体选择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为解释这一问题,基于外部合作"开放性悖论"构建了一个有中介的假设模型,其中外部知识共享的非可控性导致意外知识泄漏,反之又阻碍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基于247家来自于广东省高科技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发现非可控外部知识共享通过影响意外知识泄漏降低突破性创新绩效,且这一路径对渐进性创新绩效不具备显著性。另外通过分析开放性收益的边界,表明知识共享的非可控性对不同类型的创新(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存在不同的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及其相关人员不仅需要认识到外部知识共享的优势,也需要对其缺陷加以注意,慎重考虑外部合作中知识共享的类型以及与谁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提高动态能力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而知识共享则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其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结合协同管理理论和知识治理理论分析、探讨了知识共享的过程及其治理机制,进而构建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知识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3.
叶江峰  任浩  郝斌 《科研管理》2016,37(8):8-17
尽管近期大量学者验证了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曲线效应,但却没有能够厘清这一效应的内生性机制及其形成原因。本研究基于知识重构和吸收能力的视角,通过采集和分析来自江苏、浙江和上海的261个创新型样本企业问卷数据,识别外部知识异质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倒U型曲线效应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知识异质度通过促进知识重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却通过弱化吸收能力反向影响创新绩效;这两种效果相反的中介机制导致外部知识异质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产生了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发现揭示了企业外部知识异质度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发展了主流文献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随机因素干扰的情形下,通过建立一个随机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共享问题。运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得了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两种下均衡的知识共享策略和创新补贴比例,并对两种博弈模式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1)在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两种模式下,知识共享的成本及其创新能力、知识共享的边际收益及其折旧率对创新主体共享的知识量产生重要影响,当知识共享的成本及其折旧率提高时,共享的知识量将减少;当知识创新能力及其共享的边际收益提升时,共享的知识量将提高。(2)在协同合作博弈下,创新主体共享的知识量、知识创新系统的总收益、知识创新量的期望值和方差均高于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的值。  相似文献   

5.
曲然  张少杰 《情报杂志》2008,27(5):13-16
从知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源配置等基本理论出发,分析知识资源所具有的公共属性和商品属性,探讨与其属性相适应的共享与市场化配置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知识资源配置过程中共享与市场化模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外部知识共享与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充分利用外部的知识共享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水平。本文以此为视角,构建企业外部知识共享与内部知识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以期发挥二者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涌现理论,构建了包括组织间战略文化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的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体系,将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效应和增长性知识协同效应.采用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对知识协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3个维度对知识协同效应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组织间技术协同对效率性知识协同效应作用最大,组织间组织协同对增长性知识协同效应作用最大.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创新管理应该选择侧重点,在获取外部技术知识前期阶段进行知识共享时,技术协同是组织间协同管理的侧重点,而在获取外部技术知识后期阶段进行知识整合时,组织协同是组织间协同管理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知识共享理论和实践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评析了知识共享的内涵、类型、过程、模式、实践。对知识共享内涵的认识有信息技术、沟通、组织学习、市场、系统等角度;对知识共享的类型的认识有共享的主体、共享的知识类型等角度;对知识共享的过程的认识有交流、知识主体等角度;知识共享的模式包括SECI模式、行动—结果的模式、基于信息传递的模式、正式和非正式的模式。对知识共享的实践主要总结了一些著名公司的做法和成绩。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隐性知识共享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基于云平台的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信任云机制、沟通云机制和激励云机制三个方面对基于云平台环境下的产学研隐性知识共享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推动产学研各方更好地运用云平台整合各自资源,进行隐性知识交流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组织知识、知识分类和知识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礼兵 《情报杂志》2008,27(1):76-79
知识已经成为组织发展和企业成长最为元素的综合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个体知识和集体知识是组织知识分类的常用形式;组织知识特性可以集中概括为内隐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三个方面.梳理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开展知识管理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知识联盟与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良  杨乃定  姜继娇 《软科学》2005,19(3):79-81
首先分析了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战略定位的三个维度,指出了知识联盟四种作用及其结构,并提出了在知识联盟作用导引下的三种知识创新促进机制,最后分别研究了三种促进机制对应于知识创新战略三个维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创新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景正  赵越 《情报科学》2000,18(10):909-91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本文提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加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在分析知识经济研究领域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知识流动、知识链与知识链管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顾新  李久平  王维成 《软科学》2006,20(2):10-12,16
从分析知识流动入手,界定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所形成的知识链,阐释了知识链管理的内涵、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溢出源于知识的外部性特征,本文通过对知识外部性特征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剖析了知识溢出的类型、属性和作用范围以及竞争因素对知识溢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知识联盟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久平  顾新 《情报科学》2003,21(4):398-400
本文讨论了知识联盟的概念、特征、类型及作用,分析了知识联盟中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认为有效的知识管理是知识联盟成功的关键,提出了加强知识联盟中的知识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链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75,自引:4,他引:71  
本文对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知识型企业应围绕知识链进行知识管理,阐述了知识链这个概念的含义和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对三种管理模式“人本主义”-“知本主义”-“资本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和原则以及知识管理中的风险回避。  相似文献   

18.
知识转移与知识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从仿生学和生物进化角度重新审视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发酵理论,剖析了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转移发酵模型,结合华为公司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知识转移发酵过程,并就如何促进知识转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现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出现的知识垄断和知识霸权危险,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搏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39-142
在综述知识城市和社会知识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知识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社会知识管理职能。阐述了社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结合知识城市建设的要求建立了社会知识管理的基本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