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平县杨武小学的罗静愉来信认为:《麻雀》赞颂了崇高的母爱。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麻雀》一课是讲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很多教师认为《麻雀》的主题是赞颂母爱,我也倾向于这种看法。《云南教育》1992年第六期刊登了《<麻雀>的主题不是赞颂母爱》一文,文章说《麻雀》的主题是赞扬老麻雀敢于斗争勇于战胜强者的精神,我却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2.
《麻雀》(第六册)一课通过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行为,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课文中“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学生难于理解。对这一难点如何处理? 一、从老麻雀的行动,理解母爱力量的强大。可从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一连串突发性动作,设计提问:①老麻雀怎么会“突然”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为什么要写它“象一块石似的”落在猎狗而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辽宁教育))2007年第5期梁福忠的《惊天一问》.颇有感触。但作者最后并没有说明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未就《麻雀》一文的主题是“母爱”或是其它做出定论。笔者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此课的执教者刘老师在讲课中有所偏误,《麻雀》一文所强调的主题思想应该是“爱”,是亲子之情,而不是母爱。  相似文献   

4.
母爱,是写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读过无数篇赞颂母爱的文章,被一次一次感动过。其中也包括写动物的母爱。如《藏羚羊跪拜》中的那只怀孕的母羊下跪求猎人别杀它,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幼崽。又如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第九课《麻雀》“思考·练习”第2(2)题是: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我认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爱的力量,但有老师理解为“母爱的力量”。对此,我查过许多资料,说法不一。但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指“母爱的力量”,一种指“亲子之情”(这也是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我想,如若理解为“母爱的力量”,这就表明老麻雀是小麻雀的母亲;如若老麻雀是小麻雀的父亲,那就应该理解为“父爱的力量”。然而…  相似文献   

6.
统编教材第六册中的《麻雀》一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文章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表现了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怎样让八、九岁的孩子读懂这个故事,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呢?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7.
你还记得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吗?我3岁的时候就会唱这首歌了。这首歌赞颂了无私的母爱。其实,父爱也是可歌可泣的。在《麻雀》一文中,父母的爱就表现得淋漓尽至。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只小雏雀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下去了,一只凶悍的猎犬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它翅膀双张,羽毛竖起,想要恐吓猎犬。也许是猎犬怕了,也许是猎犬被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感动了,它调头就走。虽然我不知道那只老麻雀是小雏雀的爸爸,还是妈妈,但是我从它身上看到了一种爱、一种情。老麻雀面对那样一个庞然大…  相似文献   

8.
俄国著名作者屠格湼夫的《麻雀》真诚而热烈地赞颂了伟大的母爱,为了有效地揭示题旨,使学生获得更加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我们已经将教材删去的结尾补出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作为统一体来咀嚼悟解。  相似文献   

9.
黄老师在《河北教育》2002年第4期上发表了《重视质疑问难诱发创造火花》一文,其中31页“教给质疑问难的方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如一教师教学《麻雀》,在以“赞扬了伟大的母爱”归纳中心的时候,学生马上质疑:课文并没有说出这只老麻雀的雌雄,怎么能说是母爱呢?于是教师便马上改口,说成“亲子之爱”。那么,这只老麻雀到底是雌性还是雄性呢?窃以为是雌性。麻雀并非“一夫一妻”制,当雄雀与第一只雌雀交配后,它接着与第二只雌雀谈情说爱,交配、衔草筑巢。它又忙又累,穿梭于几个“妻子”之间,也帮助它们孵卵、喂幼雀,但…  相似文献   

10.
<正>1.通过揭示中心思想来探究内隐之情。有不少课文的中心思想都是反映某种思想感情的,如《麻雀》一课,通过叙述老麻雀保护小麻雀奋不顾身的故事,表现了老麻雀无私忘我的母爱。教学时可以从直接揭示中心思想入手,返顾全文来体验这种情感。让学生熟读课文,分析中心思想,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麻雀对小麻雀有怎  相似文献   

11.
听过一节《麻雀》,学生经过反复读,终于体会到了麻雀的果断与勇敢,体会到了母爱力量的伟大。许多学生对于“母爱”这个主题思想谈得十分到位,认识十分深刻。他们首先从老麻雀的舍身救子谈到了动物的亲子之情,然后联系自身感受谈到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感悟到了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我真为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而激动,为教师的精彩点拨而喝彩。就在大家沉浸在兴奋之中时,突然有个学生说:“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是告诉我们母爱的伟大,而是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庞然大物,只要敢于斗争,弱小者最终是可以战胜强大者的道理。”但这个学生独特的见解不仅没…  相似文献   

12.
《麻雀》(第八册)一课第四自然段,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措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猎狗走近小麻雀,老麻省飞了下来。 师:课文中哪句话是写老座雀飞了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专家举荐《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文章虽然文字浅显,内容简单,但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伟大的母爱”这一历久弥新的主题。如何让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经历“老麻雀舍身救子”的心理历程,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领悟到生命的可贵,从而受到心灵的洗礼呢?蒋老师遵循“以学定教,循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认知起点,巧妙抓住随机的、来自学生的教学资源,围绕学生谈到的“奋不顾身”一词,引导学生紧扣“像石头一样  相似文献   

14.
读了《麻雀》这篇课文之后,我的感触很深,当那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要吞食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麻雀时,麻雀妈妈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在了小麻雀的前面,那伟大的母爱深深感动了我。麻雀妈妈的心中十分痛苦,充满了无法对付庞大猎狗的绝望,可是它并没有离开,而是本能地挡在了小麻雀面前,竖起全身的羽毛,准备与猎狗搏斗。一只弱小的麻雀,面对着庞然大物竟毫不示弱,即使牺牲生命也要拯救自己的幼儿,这就是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啊!读到这儿,我不禁心潮澎湃,泪水湿润了我的双眼。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在医院里寸步不离陪着我,好几次从梦中醒来,我都…  相似文献   

15.
[写作导引]母爱,是人类歌咏的永恒而温馨的话题之一。母爱,温情的爱,真诚的爱,给人力量的爱。每个人都曾沐浴在母亲的爱河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不少关于母爱的美好回忆。那么,从哪个角度去表现呢?哪些材料才算典型呢?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组织文章的语言,如何突出文章的主题呢?这些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下面,让我们一起从《母爱无私》一文的升格中,来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吧。《母爱无私》升格导写@耿世诚  相似文献   

16.
《麻雀》(第八册)一课第四自然段,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小麻雀》的主题《小麻雀》主要是描绘小麻雀遭受多次摧残的悲惨形象,是一篇写物的散文,因此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一个涉及有关人生的重大主题,这种见解显然失之偏颇。《小麻雀》尽管满篇写的是“物”,但作者却将这一“物”人格化了,作者正是透过小麻雀的不幸际遇,塑造了一个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读议课文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 ,懂得母爱的伟大。2 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5、6自然段。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分段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句子。一、整体感知、质疑 :1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 ,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简笔画 :林阴路板书 :猎狗 小麻雀 麻雀)2 明标 :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了什么感情 ;继续学习分段 ;有感情…  相似文献   

19.
《麻雀》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的经典之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到猎狗最终被感动以后主动放弃垂手而得的佳肴这一个故事中,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畏、无价。我在教学中通过感悟、点拨、激情三个层面与学生共鸣,以爱为主线全方位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一次爱的熏陶。第一层面感悟揭示课题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条猎狗即将吞食一只小麻雀的图,在学生口述图意后推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设下悬念:“猎狗到底有没有吃掉小麻雀呢?为什么?”不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  相似文献   

20.
寻找母爱     
母爱,在人们心中占着无法估量的地位。自古以来,母爱都是那么神圣。许多作家曾用精彩的文字赞颂伟大的母爱;不少画家也曾用优美的图画画出慈祥的母亲。这般伟大珍贵的母爱本该是人人都体味到的。可是,我却从来没有真正体味到伟大的母爱。没体味到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