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眉山诗案     
所谓眉山诗案,是指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台以苏轼作诗“谤讪新政”的罪名,把他逮捕入狱,最后贬官黄州一案。因苏轼是四川眉山人,所以这个案件被称为眉山诗案;又因御史台叫乌台,所以又被称为乌台诗案。这是北宋一场有名的文字狱。本文想对这场文字狱的起因、经过和性质,略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沈括     
沈括,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杭州)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博学家。沈括从小好学,除读入仕必读的儒家“经典”外,还通览诸子百家史记小说。他十岁就阅读《李顺案款》。李顺是农民起义首领,起义失败后被统治者杀害。沈括在他晚年所写《梦溪笔谈》中赞扬了李顺的起义,指出李顺虽失败了,但“人尚怀之”。1051年沈括当上了江苏海州沭阳县主簿(县令的助手),因治理水利有功,1055年调任代理东海县令。1061年任安徽宁国县令。1064年考中进士,1066年入京(开封)编校昭文馆书籍,直到1074年,他在京都历任司天监、军  相似文献   

3.
1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二十三岁考上进士,因参加王叔文进步政治集团,被贬官至边远的永州任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一生不得志。其间,他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在柳州释放奴婢千人。他积极倡导並参加古文运动,由于他的思想进步与被贬后的坎坷遭遇,使他同情並接近劳动人民,他的散文成就超过了韩愈。永州十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常常寄情山水,借以排遣心中郁闷。他的山水游记颇受郦元的影响,而又独具特色。他把个人的遭际、性格写进山水之中,山水也有了感情。他写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更是脍炙人口,历代传诵。  相似文献   

4.
诗圣杜甫从二十岁开始漫游,天宝五年(746年)到长安,困顿十年,获得右卫军率府冑曹参军的小官。安史之乱发生后,在流亡中被判军所俘,脱险后任肃宗朝左拾遗,又因房琯事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同一事件中,他的朋友大云经寺僧人赞公也被放逐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杜甫回到华州后,关中地区发生了饥馑,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立秋以后,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居秦州。杜甫客居秦州的原因首先是他对自己政治前途的绝望。他二十四岁参加贡举,希望有所作为,但现实使他认识到仕途艰险,从心底里就想找一个避静的地方居住下来。正好,当时的秦州地处关塞,又有他的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在中国辉煌的文学史上书写下极为灿烂的一页,其后的千余年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苏东坡本人在北宋的政坛上却远不如在文学史上那么辉煌灿烂。他像一片漂在波谷浪峰里的树叶,一会儿被埋在谷底,一会儿又被抛上浪尖。王安石变法,他提出反对意见,被贬官;司马光废除新法,他反对全盘否定,又被贬官。遭贬官的他早已处变不惊,安之若素了。而且,每次贬官,都是他诗文才华的一次集中的喷涌。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时写就的精短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短小隽永、耐人寻味。全文共84字,写得却如画…  相似文献   

6.
唐末台阁诗人仕途的升降浮沉,不仅导致其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发生变化,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情感心态,从而对文学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韩偓一生中因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其诗歌主题的变化非常显著:早年蹭蹬科场,受咸、乾淫靡浮薄士风的影响,诗酒放浪,纵情冶游,写了大量的香奁诗;中年仕途通达,直接参与了军国大事的决策,目睹了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乱世景象,其时政诗对唐末时局做了客观的描述,始末历然如镜,可补史传之缺;晚年贬官沦落,又遭鼎革,其流寓诗感慨时事、哀悼故国,情感沉郁,风骨遒劲,达到了他一生的创作高峰.  相似文献   

7.
沈括生平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  相似文献   

8.
陈骙的《文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谈文法修辞的专著。 陈骙字叔进,宋台州临海(今浙江省临海市)人。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举进士第一,当时因与秦桧的孙子同科,放榜时被抑居桧孙秦埙之下。后仕进至知枢密事,兼参知政事。因触犯权贵,被贬官,郁郁不得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卒,年76,宋史有传。  相似文献   

9.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为官清正,惠泽百姓,仕途坎坷而百折不挠;他多才多艺,成就辉煌,光照千秋而及当世。在黄州和惠州,作为贬官,手无寸权,但他还是竭尽所能救助弱小,泽惠民生,他的文学成就、胸怀品德和人文精神永远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唐武则天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狄仁杰(607—700年),因受奸臣来俊臣诬害,贬官彭泽县令。神功元年(697年)复相,后又出任河北。狄仁杰为人以不畏权势称著朝野,特别是勇于荐举人才。经他推荐的就有张东之、姚元崇等数十人,均官居显位,成为唐朝  相似文献   

11.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相似文献   

12.
正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沈括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市)的沈氏家族,祖父沈曾庆曾任大理寺丞,父亲沈周、伯父沈同均为进士。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家里的藏书都被他读完了。他随父亲到过泉州、润州、简州和汴京等地,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强烈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沈括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朗读了白居易的一首诗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老师读完之后,小沈括就请教了老师一个问题。"人间四月芳菲尽,为什么‘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这不是很矛盾吗?"老师也解决不了小沈括的问题,就先宣  相似文献   

13.
魏征     
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历史学家.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忠直敢言的诤臣,他有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才能,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和巩固大唐封建王朝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魏征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其父魏长贤以博通经史、文才出众而闻名,曾在北齐王朝任著作佐郎,掌管编纂国史工作,后因上奏疏讥讽北齐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遭到贬官处分.然而,他对此却“处之怡然”.魏长贤那种作官尽忠持节、刚直不阿、直言敢谏,以及为君尽忠、为父尽孝和坚贞不屈的封建气节,使幼年的魏征受到较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沈括是位全才,在许多方面都有成就,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世人所称颂.但是在物理方面他所做的贡献我们知之甚少,笔者曾对一些学生进行了调查,竟然有80%的不知道沈括在物理上有什么发现.只知道他的《梦溪笔谈》.其实在《梦溪笔谈》里面物理条目数占第二位之多,看来我们应该了解沈括在物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做事态度.这对我们老师和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在11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杰出科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三一——一○九五年)是一个积极参加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法家。据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载,变法运动失败后,有人告密王安石亲党三十人,沈括名列第十五。沈括与王安石结交较早。皇祐右三年他的父亲逝世,墓志铭就是王安石作的。王安石执政时,沈括丧母,回钱塘守制。熙宁三年终丧回京,积极参加了变法运动。第二年迁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成为制订新法的参谋。此后五、六年间,他不但是新法的参与设计者,还是积极的执行者,一直到管理全国财政的职务。变法失败后,御史蔡确曾攻击沈括说:“朝廷新政规画,巨细括莫不预,其于役法,讲之固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三)。变法期间他直接主管的工作,重要的有: (一) 熙宁五年,负责王安石农田水利法的重点项目汴河疏浚工程的调查规划,有力地驳斥了旧党对水利法和淤田成就的攻击。五年后,沿汴淤田九千余顷,开封府界淤田八千七百余顷。他的测量成果,对后来清汴工程的设计和兴筑也起了重要作用。 (二) 察访两浙农田水利。两浙豪族地主以“兴役扰民”为借口,宣布停修两浙水利。  相似文献   

16.
面对逆境     
一 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一个人走进房间,坐在床上.刚刚被贬官黄州,他心中充满无限的悲凉、失意的落寞.  相似文献   

17.
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壁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重游再作《后赤壁赋》。以作者深厚的史学基础和广博的文学修养,他不难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国赤壁,但作者却将错就错,假托赤壁抒写个人仕途失意后欲求超脱而不得的情怀,赤壁双赋遂在古代文学史上传为千古美谈。清代诗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明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秋江美景引发“出世”之念这一年的七月十六月圆之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风平浪静,心情闲适,“举酒属客,诵…  相似文献   

18.
纪晓岚,河北献县人(1724—1805),大致与乾隆时代共始终.他于乾隆二十二年中进士后,仕途一直通达,除谪戍乌鲁木齐三年外,一生未有坎坷,应该说他是乾隆的宠臣之一.  相似文献   

19.
范仲淹是北宋早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青年时期就“慨然有志于天下” ,为官后积极有为 ,颇多善政 ;后来又致力于改革 ,领导了有名的“庆历新政”。虽然因刚直敢言 ,一生被贬官数次 ,却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那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不计得失的开阔胸襟 ,忧国忧民的高洁情怀和一片赤子深情在作品中多有体现 ;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我们今天读来仍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0.
<正>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被贬官的路上。他的爱情:一生有三位深爱他的妻子,却都死在了他的前面。他被嫉妒他的小人陷害,屡屡被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爽。他的QQ签名是:我绝不苟且地生活,我要用我的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