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奥斯丁文学思想的出发点肯定了现实生活的客观性,反对将生活和文学对立,认为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奥斯丁不是消极地摹写生活,而是认识生活、再现生活。奥斯丁文学思想提倡秩序、崇尚理性,主张用朴素的语言而不是华丽的语言来表达,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提出文学要反映现实的同时,又积极主张道德理性的重要性。在感伤主义和哥特式小说泛滥的时期,奥斯丁成功地实现了她的"真"、"模仿自然"、"理性"、"朴素"、"教化作用"等文学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奥斯丁强调文学的客观性及主观性,其文学思想根源是古典主义,哲学根源是唯理主义。他抛弃了古典主义的矫揉造作,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他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而是渗透了人的主体精神;他不美化生活,而是描写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六部小说中创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各种不同的命运。通过探讨文学对其小说中的人物的影响,说明奥斯丁对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深刻认识:文学是为了陶冶情操、为了娱乐,而不等同于生活,以此提醒同时代的女性读者分清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免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体现了奥斯丁作为小说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为后来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九世纪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宋元之交的江浙文坛,刘辰翁是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学思想主要蕴涵在其诗文、序跋和评点批语中,内容丰富而又深刻.通过对这些诗文、序跋及评点批语的分析与归纳,可以看到他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汲古生新、对以文为诗的肯定、对豪放词风的高度评价等三个方面,这些说明了他文学思想中具有积极进步的发展与通变意识.  相似文献   

5.
郭红 《考试周刊》2013,(27):17-18
简·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思想在社会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位作家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悲情女性形象,这与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及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从关注女性角度,对不同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更好地解读经典文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出土简帛文献和存世文献的话语系统表明,在共同的文化语境中,中国早期文学思想中不乏一系列的二元互补的文学话语组合,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话语资源的多样化情形。强调功用的文学思想,成为诸多文学论题的纽带和关节,共同描摹出早期文学思想的功用主义色彩。同时,文学因素与文化因素杂糅共生、融合于文化场域而凸显文化价值。二元互补、突出功用色彩的文学思想是早期文学思想构成的内在语境,而杂糅共生、融合于文化场域而凸显文化价值的文学思想是早期文学思想构成的外在语境,两者互为条件、互为背景。以现有的出土简帛文献而言,为政治人生服务而不是为文学本体服务的文学思想,占据早期中国文学思想的主要领地。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文学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抗战时期文学的政治功利化与文学的意识形态化 ,使得苏联文学思想借助革命战争形势而得以强化和普遍化、中国化 ,结束了五四以后多元化的文学思潮 ,终于使苏联式的“现实主义”占据垄断地位 ,并演变为中国文学新传统文学理论。它主导了中国文学思想达数十年之久 ,奠定了解放以后几十年中国文学思想的整体格局。重新思考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 ,把它与解放后文学思想联系起来 ,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阶段,此时的文学思想观念包罗万象,层次丰富,既传承了儒家文化,还继承了六朝时期的审美文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大放异彩。与唐代的开放相比,宋朝的文学则更具特点,文学思想多以批判现实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政治功能。本文将对唐宋时期的文学思想进行相关研究,分别从唐代文学思想研究、宋代文学思想研究、唐宋文学思想比较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文学思想是杜甫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从杜甫的诗歌创作入手,以及其诗的有关论述,对其文学思想从文学价值观、文学审美观、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和文学借鉴观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杜甫文学思想的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揭示了杜甫的文学思想和他的创作成就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比较司马迁、班固文学思想的同异颇有意义。两者都注重反映现实、褒善贬恶,追求写人传神、叙事精彩,赞同文学源于生活,提出文学为时代政治服务,肯定屈原作品和汉赋,运用以文传人的立传方法与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相同之处体现出实录精神。两者不同之处是创作倾向的区别、文学源泉认识的差别、美刺理论重点的不同、评价屈原作品和史记之异。不同原因在于所处时代思想文化状况不同、文学风气不同、两人思想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11.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岚岚 《文教资料》2006,(32):60-62
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简·奥斯丁在这部作品中,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真正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集中展现了其独到的女性主义观点。由此,奥斯丁为文学建立了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女性小说家的代表,其代表作《爱玛》更是被认为是奥斯丁最成功的作品,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文章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出发,阐述了小说《爱玛》的创作背景,针对女主人公爱玛的一些性格特点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和文学思想在风云变换中艰难地跨过了世纪的门槛 ,在历经西化 -苏化 -西化的循环后终于斗转星移 ,走出迂回 ,迎来了中国文学思想变革与创新的新世纪。回顾百年文学思想的历史 ,如何从中外交汇、古今杂揉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流变中找出其内在理路 ,从而梳理勾勒百年文心的发展脉络 ?如何摒弃政治斗争和社会发展史的思维模式 ,避免将文学思想史变成社会、政治对文学思想的影响史 ,找到文学思想自身发展的图式 ?这是文学批评史家、文学思想史家首先也是最棘手的难题。在世纪末出现的回顾百年文学思想史的为数很少的专著中 ,…  相似文献   

14.
元末明初的越派和吴派是最有影响的两个文学流派,其文学思想代表和指导着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流向。吴派作家主张文学远离政治,强调发乎性情的自由创作。这一思想既表现了对文学本体的关注,又反映出身处乱世的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而越派作家则与之相反,主张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这一思想既反映了元末明初知识分子希望恢复儒家文学传统、重建士人形象、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的普遍要求,同时也是对宋元以来的文学思想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但文学与政治的联姻又使得越派的文学思想出现了他们自己也无法控制的理论倾斜和实践危害。如果说吴派作家的悲剧命运宣告了文学自由主义的破产,那么,越派作家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又最终失去了文学自身的价值。这种文学思想上的悖论恰好构成了元末明初文学递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的文学思想所以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呈现一种独特的风貌,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王氏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引进西方近代哲学思想来认识文学。其文学思想与传统文学思想的根本差别在于,他紧扣住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这一点来阐明文学的基本性质特征,因而,他的文学观带有明显的近代文学意识,应属于近代文学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6.
贞观文学未能伴随政治、经济的发展而达到一个高度。唐太宗的诗文创作,与其文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偏离,其"雅正"文学思想、帝王的宫廷生活以及太宗自身即创作主体的矛盾,是造成这种偏离及其创作未能突破前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张莉 《考试周刊》2012,(53):29-30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缔造者之一,集传统与反抗于一身,为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爱玛》在奥斯丁六部已完成的作品中是最具有代表性并为奥斯丁喜爱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小说女主人公爱玛及其他女性的分析找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该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张英官至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长期执掌国家文章礼乐之府,潘江是桐城文坛盟主,两人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从小处看,两人的交往丰富了桐城文学的内涵,对他们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大处看,一方面张英将桐城文学思想(包括潘江的文学思想)带进朝廷,与讲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思想,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与创作中,对朝廷文学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张英又将在讲筵过程中形成的文学思想以及朝廷文学动态带到桐城,并通过潘江等人传播开来,加速桐城文学顺应朝廷需要与吸收朝廷文学思想的步伐。可见,两人的交往加速与加深了两种文学思想的融合,为桐城派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文学思想是新文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不同于古代文论、近代文论而具有鲜明现代品格的文学思想体系,包含时代性特征、现代性内涵和多元性倾向,对20世纪文学观念、文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新文学的源头和生长点。因此,对五四文学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几年出现了一批新文学思潮、流派、社团的研究成果,在现代文学思潮的研究中,大多以史为主,史论结合,宏观的、综合的阐述有影响的文学思想理论和创作形态。但一直以来,比较缺乏具体领域的专题性研究著述。许祖华教授的这部《五四文学思想论》,就是以专题思想研究的形式,对五四文学思想作的总体观照,构设出五四文学思想研究的宏观体系。著者以五四文学思想构建的“三个阶段”为理论起点,即批判、启蒙和文学的自觉阶段,并透视其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的“四个基本形态”,以本体论与本质论的“两个根本观念”为基点,阐发六大“文学思想论”,在宏观与微观的交融辨析中凸现五四文学思想的丰富内容,充分显示出作者对系统论和研究对象的独到理解和深度的透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德莫克拉西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唯一权威者”,“根本主义”和“时代精神”,对于五四文学思想同样具有统摄作用。它不仅规定了理论与批评的总体框架,同时也制约着翻译和创作的价值取向。五四文学思想的德莫克拉西化主要表现为;提倡先译后做,以外国民主主义文学为我们楷模的思想;“活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崇尚自然、自由与个性的诗文创作倾向;“人的文学”思想主张与小说创作中竞写“非人的生活”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