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陆出版产业的改革做了相当大的努力,政策上的松绑幅度也很大.大陆的出版产业界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业者,也无不卯足了全力,积极寻求外资同业的投入与合作机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人愿,且不谈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出版大国有多少出版业者进入大陆投资,单就台湾的出版业而言,多达七八千家的出版业者当中,也并没有多少家、多少资金投入大陆图书出版市场.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1,(19):41
台湾出版业者在购买海外版权时,常会因为本地市场小、成本高受到限制,在利益上也比不上大陆,翻译人才的不足更导致出版时间都比大陆晚。由此,台湾业界希望两岸能合作购买国外版权,组织编辑翻译再同步发行,有效降低双方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台湾多家出版社陆续与大陆出版社合作,但在合作方式上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以出版社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合作两种,而大多数的出版社都采取自行接洽. 联合文学目前考虑以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各半的方式往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对保护版权冲击的台湾翻译出版业曹洪东过去几十年中,除文学类书籍外,台湾出版的书大部分是国外书籍的中译本,我们在大陆也可以看到不少台湾出版的翻译书,台湾的出版公司简直可以称之为“译文出版社”了。对欧美先进国家来说,“著作权”中的翻译权早已是有价商品,...  相似文献   

5.
转眼二十几个年头过去了,两岸出版经历了从陌生摸索,到如今亲如兄弟姊妹情谊的漫漫长路。如今,两岸传统书市正处于发展缓慢的阶段,需要齐心合作,共同面对出版变局。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多家出版社陆续与大陆出版社合作,但在合作方式上有不同的做法,目前主要以出版社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合作两种,而大多数的出版社都采取自行接洽。联合文学目前考虑以自行接洽和透过版权经纪公司各半的方式往大陆发展而皇冠出版公司、联经出版公司及远流出版公司都采用自行接洽的合作方式台湾角川则授权"台湾华文轻小说暨插画大赏"的得奖作品给广州天闻角川公司,以简体版出版。  相似文献   

7.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9,(15):30-30
两岸的传统出版业在不断萎缩,而且萎缩的速度很快,台湾出版业进入萧条期,而大陆的出版业也面临转型的问题。目前两岸出版业合作的最基本形式还是版权贸易,除此之外,近年来,台湾的主要出版企业几乎都曾在大陆以独资或合作的方式推动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8.
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 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6本以上新书的,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现象说明了台湾出版产业的活力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不以出版为主要获利来源的,有许多业者跟文创商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个性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9.
两岸的传统出版业在不断萎缩,而且萎缩的速度很快,台湾出版业进入萧条期,而大陆的出版业也面临转型的问题.目前两岸出版业合作的最基本形式还是版权贸易,除此之外,近年来,台湾的主要出版企业几乎都曾在大陆以独资或合作的方式推动出版业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中国纺织出版社与台湾众多出版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出版人在积极探索一条整合海峡两岸出版资源、实现持续成长的合作模式。为了加强中国纺织出版社与台湾相关图书出版公司进一步开展图书出版业务以及图书版权引进等实质性合作计划的完成,受其邀请,本人于2006年6月26日至7月5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此次访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海峡两岸出版业的合作空间及互动还有潜力可挖。一、台湾出版业对中文出版市场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大陆与台湾是世界中文出版的两大基地,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台湾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台湾出版史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说其重要,最主要的是因其特殊的历史与地位所致。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50年;光复后不久,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台湾又开始实施与祖国大陆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两个因素,使得台湾出版业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呈现出了诸多与大陆出版业完全不同的特色。同时,台湾又是现今中国出版业少数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截至1998年底,台湾有图书出版社6380家、杂志社5884家、有声出版社1939家、报社360家、通讯社238家(台湾《1999年出版年鉴》)。…  相似文献   

12.
台湾报纸报道,申请出版大陆出版品的办法公布前,台湾的出版商为了取得光机,纷纷接洽香港的中介公司,极望取得大陆方面的授权。香港一位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他已经取得大陆三家官方出版社香港分公司总管理处的同意,授权由他和台湾的出版社签约,另外还有两家出版社也同意授权。由于台湾出版社都有意愿,他表示目前已经和两三家颇有名气的出版社取得协议。至于出版的书籍种类,由于台湾出版商都属意于小说、散文、美学、辞典以及风土人情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应台湾图书发行协进会的邀请,赴台湾与台湾的出版发行业同仁进行了研讨、交流活动,并参观了台湾出版发行业较具代表性的连锁书店及物流基地、出版公司、报业集团。同为中国人,台湾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和现状对大陆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一、台湾的出版物流基地、发行公司和书店从行业的总体情况看,台湾出版业无论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是出版、发行中如营销策划、图书装帧、物流配送等环节都高于大陆平均发展水准,无论是出版社、连锁书店还是图书物流配送公司,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与学习的经验。中国时报1950年成立,是台湾同行业中第一家上…  相似文献   

15.
台湾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据台湾“新闻局”的有关资料,1993年台湾又有425家新出版社登记,这样,台湾出版社总数已逾4000家。而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大陆出版社目前也已达540余家。在海峡两岸的出版机构中,有些名称相似相近或完全相同,这在出版交流日益频繁,版权贸易日趋活络的新形势下,容易造成混淆和麻烦,值得引起注意。现将台湾与大陆名称完全相同的出版社列出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台湾开放岛上同胞回大陆经商或探亲以后,迅速掀起了神州旅游热潮。面对这种趋势,台湾出版商纷纷推出大陆旅游读物,但大多数翻译自海外版,不是资料流于陈旧,便是远离台湾读者的实际需求。有见于此,一些台湾出版社正默默筹划内容全新的中国旅游读物。据现在的情况看,将有多家出版社于短期内推出中国旅游丛书。  相似文献   

17.
两岸出版合作议题一直是华文出版关注的焦点,1988年开始两岸进行接触,严格来说,起初的几年里两岸并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只是一些互访与版权贸易.一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少数的几家出版社藉由与大陆出版社版权贸易,进而进行试探性的合作,所谓试探性合作就是由台湾出版社派人到大陆,以一人领着几位大陆编辑挂着涉外编辑室的名义做起了出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陆出版社的角度出发,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大陆出版社电子书的版权情况以及它们对台湾进行电子书授权的意愿和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从主观意愿出发,大陆出版社愿意在数字版权领域与台湾合作,但他们同时也担心因为电子阅读市场的不成熟,市场的回报率不能得到保证,版权可能会有流失的风险。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对未来两岸数字版权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台湾出版业近年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为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新学友书局出现了债务纠纷,继而发生诚品书店延票、金石堂书店出现财务危机,而台湾出版界的大亨——锦绣文化出版公司、光复书局也相继产生了倒闭或财务状况不济的困窘。另外,与内地多家出版社有合作关系的淑馨出版社也因其老板的突然去世而一蹶不振。整个台湾出版界闻之无不噤若寒蝉,内地出版社也受到不小震动,深感意外。  相似文献   

20.
到大陆去! 2002年5月份台湾《光华》杂志有一篇报道,题目是“台湾出版业者各显神通抢占大陆市场”。该文显示,近期台湾出版业兴起的一股进入大陆市场的风潮,也受到了台湾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对大陆出版人来说,同样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