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2.
吴芜 《钓鱼》2014,(11):16-18
"台钓"很简简单,记住"调4钓2,搓饵钓底"就行了。拉饵出现后饵轻了,原原来搓一颗饵压标标尖1~3目,两颗饵压2~6目,调4钓2保证两钩触底。拉饵的不同是拉大饵下钩轻触底,上钩离底,拉小饵两钩均离底。钓快鱼用拉饵是因为鱼离底了,但拉饵有个缺点—鱼口乱,标相多变,在搓饵下挫1/2目、1目就能中鱼的信号在拉饵就显得夸张了。拉饵口多,但中鱼率低,不足30%。对此钓手想了许多办法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了打频率。  相似文献   

3.
搓拉结合     
《钓鱼》2010,(23):17-17
手竿钓对象鱼主流技术。搓,搓饵:拉,拉饵。主要形式为先搓后拉,先搓松散太饵离底或沉底抖散,作用是诱鱼。窝做成后搓小饵钓底,当出现钩到底就有口并伴有离底接口鱼讯时,搓饵显得慢了,此时改拉饵,快速抛钩。可是钓了一段时间后鱼口少了,于是改回搓饵,  相似文献   

4.
钓一线     
张炎冰 《钓鱼》2009,(18):9-9
“台钓”从调4钓2、搓饵钓底入门,两钩状态是下钩卧底,长子线松弛;上钩触底,短子线伸直。竞技钓快鱼会遭遇鱼口越钓越小,视力差、视觉反应迟钝一点的人不是看不到动作,就是抓不住口,特别是为节省装饵时间而用拉饵的时候,饵轻了、小了,调4钓2几乎不反应鱼口。冬天,在大棚里钓鱼是一种享受,让人乐此不疲。但冬天的鲫鱼咬钩极轻,即使用1号浮标拉饵,钓底最多也就是半个黑格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刘定龙 《钓鱼》2008,(20):26-27
从技术层面看,竞技钓的基础是台钓,台钓的基本特征是悬坠搓饵底钓,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台钓法称为“悬坠钓法”。需要提出的是,竞技钓法早已不局限于悬坠,这是竞技区别于台钓的一个重要方面。熟练掌握悬坠搓饵底钓技术,无论是钓鱼比赛还是钓鱼休闲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5,(5):24-24
问:现在,搓拉结合、底浮兼顾成了手竿钓鱼的变化法则。然而,什么时候用拉饵,哪种情况用搓饵,以及如何判断鱼上浮,浮到什么位置等等,许多钓手还是不大明白,请您给“不明白”来个明白,行么?  相似文献   

7.
杨毅 《钓鱼》2009,(4):6-7
悬坠钓传入大陆后,手搓饵作为上钩饵时的基本技法,被许多钓鱼大师和老钓手练习多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拉饵技术出现才改变了搓饵技术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竞技速钓术的一种基本手法,搓饵和拉饵技术甚至一度引起人们的争论。我身边的一些钓友,尤其是一些刚刚入门的钓鱼者,把拉饵当成了战无不胜的万能武器。  相似文献   

8.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9.
郑巍 《钓鱼》2011,(4):24-25
悬坠钓组的子线长短是由钓法和鱼的泳层决定的。例如搓饵钓底,18~25厘米;搓饵钓行程,30~50厘米;拉饵打浮、钓一标深,6~12厘米。同样钓底,钓跑铅就比搓饵钓底短。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7,(6S):6-9
只会搓不会拉应付不了变化的鱼情,所以竞技钓鱼是搓饵为体,拉饵为用。推而广之,池塘、放养浜、多淤泥青苔的水域以鲫鱼为对象鱼,光用搓饵和调4钓2会输得很惨。可是大水面走水迎风,水深超过3米,拉饵到不了底,就只能玩餐鲦和鲢鳙,底层鱼是玩不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秦犁 《钓鱼》2006,(8):18-19
2001年,在杭州九溪的一个比赛中我曾揶揄方南:“长得肥头胖耳,专钓胖头鱼。”他的钓法是两钩无饵调标顶,搓饵钓任意目,大钩粗线专涮半水鲢。5年后,这位长着“一副笨相,只钓聪明鱼”的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给我演示了一套带饵调3目,在钓混合鱼中如何把握鲢鱼咬钩的高招。  相似文献   

12.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3.
苏群 《钓鱼》2014,(10):25-25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老鬼钓鱼学校在台钓的基础上推出了拉饵钓鱼术,将悬坠钓鲫鱼的钓术提升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无疑,就池塘钓鲫鱼来说,拉饵钓法是最好的。但是,如同所有的钓术一样,拉饵钓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和针对性,拉饵的应用必须要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施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换句话讲:拉饵钓法是个较宽泛的钓鱼方法,但它并不是广泛的钓鱼钓法。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15.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21):28-29
悬、浮钓鲫鱼:是悬坠钓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这项技术的产生源于人们长期垂钓实践对鱼情的认识。近年来各类大型钓鱼比赛都把钓鲫鱼列入单项比赛成绩,这就更促进了钓鲫鱼技术的提高。随着一大批年青人纷纷加入竞技钓鱼的行列,以尾数论胜负的单项比赛“速钓鲫鱼”技术自然成了人们钻研的课题。而在这项技术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催生了拉饵技巧的诞生到成熟,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及磁性拉饵盘的相助,无疑把悬坠钓法的速度提高到了极致。“悬坠浮钓”技术在调标上也突破了“调4钓2”约束,可以说是“悬坠底钓”的“升级版”。作为初学悬坠钓者,当你掌握了”悬坠浮钓”技术的同时,也等于踏上垂钓其它几种中上层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鱼)技术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刘兴南 《中国钓鱼》2004,(11):23-23
时下兴起的拉饵钓鲫法很受我们这群钓鱼迷的欢迎与喜爱,闲暇时到池塘边去拉饵速钓鲫鱼,品味其中乐趣。然而池塘里的鱼大小不均,对垂钓可有影响。有时正钓得得心应手起劲儿的时候,浮漂忽然不动了,少顷,有力地下挫。是大鱼信号!一提竿,水下的鱼很重,动作扭扭捏捏的,那么一定是钓中大家伙了。如果是平时搓饵钓,1~2千克重的鱼并不费多大劲儿,2~3分钟基本“拿下”。可拉饵钓鲫的脑线  相似文献   

17.
一、台钓用饵的历程简介 自从台钓进入大陆后,其饵料经历了商品搓饵、商品拉饵、颗粒搓饵、颗粒拉饵、搓白饵、拉白饵、果冻搓饵、果冻拉饵、拉糊饵、麻团,以及去年昙花一现的散弹钓法。这些在竞技钓中体现得最为清晰,也体现了我国竞技钓的发展历程,当然其中有些已经逐渐开始被禁止,比如果冻和拉糊,目的在于环保。  相似文献   

18.
吴芜 《钓鱼》2010,(16):8-10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拉饵之后,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比赛风靡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快枪手"。然而什么鱼情用拉,什么鱼情用搓却有不同见解,职业、专业和业余钓手各有高招。如河南钓手擅使"小药",药用对了,不管鱼多鱼少、水浅水深,一拉到底总能后发先至;江苏钓手搓拉结合,鱼多用拉,鱼少用搓,诱钓结合,注重均衡上鱼……不过,强龙难斗地头蛇,南方钓手到北方钓鱼,北方钓手去南方比赛,同样拉饵谋攻,业余钓手往往是事后诸葛,就是偶然胜了一场也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9.
搓饵基本功     
吴芜 《钓鱼》2007,(6S):16-17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绩是后来的事),500克是一尾,50克也是一尾,当然是钓小鱼有利。可是搓饵慢,影响速度,于是就有了拉饵,但它出现在钓鱼比赛是在1998年,所以程宁很骄傲,他的“九八钓王”是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20.
张炎冰 《钓鱼》2004,(11):38-39
湖州钓鱼的特色是从抛钩开始一直到收竿,自始至终打窝不停,而且很有艺术性,一个个搓成圆宵状的饵丸隔几分钟抛一颗,既准又轻,有点像厨艺,但却是真正的钓鱼功夫。然而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自悬坠钓法盛行之后,湖州钓鱼就不怎么样了,线不敢用细,饵不知要软,一搓到底,即使鱼口小得吸不进饵或者鱼上浮有明显截口也不知道用拉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