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报道违法者的“不懂法”近年来,在法制报道中经常出现记者简单地以“不懂法”来报道违法者违法的原因,这是有违事实的,也是很不科学的。如某电视台报道一制造假酱油案,记者问违法者:“你知道不知道违法?”那个人说,“不知道。”记者也不再作什么分析,给人的印...  相似文献   

2.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趋势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一种崭新的立体化新闻报道方式正在电视新闻围内蓬勃崛起。所谓立体化.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扫描”,既报道其“正象”,又报道其“反象”;既反映新闻本身的事实.又报道新闻以外的其它相关背景;从而把这一新闻事件“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报道出去。也就是说,通过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联想,把一切与这一新闻事件有关的事情全部报道出去,从而把新闻报道从某一点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层面,把单一新闻深化衍生为一组新闻,使报道既有时间的广度又有空间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从某报读到一篇“某市委书记向群众公开手机号”的报道,文中说:书记自一上任就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手机号,倾听群众的呼声,为百姓解决问题。手机号公开4年多来,接到无数电话,为当地群众解决许多问题,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这篇报道反映的事情很有意义,可是其中的数字却让人产生了疑问。报道说,这位市委书记“一天中最多接过300多个电话,多是上访告状的。”对这些电话他“都仔细地听,认真地解答,问题能解决的,就立即要求有关部门限期完成,问题不清楚的派人调查”。对这300多个电话我们不妨算一个账。按报道所说“每一个电…  相似文献   

5.
在驻疆某师,提起政治部主任陈作明,都称他是“实心眼”主任。这里撷取的是他务实求真抓报道工作的三件事。抓实“宁可一篇稿子不见报,也不能加水分写失实虚假的报道。”这是陈主任时常提醒报道员洛守职业道德的警言。一次,战士小张写了篇某连长兄弟般爱兵的通讯。文中说连长每月为战士家写信30多封介绍其成长情况,并为贫困的战士家寄钱接济。陈主任审稿后不大相信。他是个细心认真的人,经了解并非报道中说的那么“突出”,其中的数字也有出入。于是,他严肃地指出了这篇报道中“水分”多的问题,并给小张辩证地分析报道先进人物不能一…  相似文献   

6.
报纸主攻消息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质的问题。消息之不尽人意,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因此,让消息鲜活起来,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在主攻消息时必须下力气研究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克服题材上的唯上病,多反映来自群众、来自实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见诸报端的消息,尤其是要闻版,题材唯上者较为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会议报道多,实际工作少;领导机关报道多,基层单位和群众报道少;工作角度报道多,读者需要角度报道少;综合报道多,典型报道少。读者对此很不满意,有的甚至戏称报纸是“黑头文件”。当然,重要会议、领导的重要活动不仅需要报道,而且要舍得版面,配以言论,突出报道。问题是凡会必报,凡是领导参加的活动就得上要闻版,凡是领导讲话,甚至一些无关紧要的老话、套话、空话,也充斥版面,这就大可不必了。人民群众是报纸的受众主体,也是报纸报道的主体。这一基本观点要真正休现在办报上。消息在选材上  相似文献   

7.
春节越来越近,在外打工的民工纷纷返乡,这本是一件很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各地媒体竟异口同声地、铺天盖地地报道民工提前返乡的种种好处,说什么“提前返乡,不再饱受拥挤之苦”、“可以不买春运期间的涨价票”等等,这些报道的目的无非就是说“民工拿到了薪水,不再有欠薪了”,这是好事,也的确值得宣传,无可厚非。但是,在我们舆论“一边倒”的推波助澜下,  相似文献   

8.
地市报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般性综合报道多,鲜活典型报道少;专业术语、统计数字堆砌多,具体分析、深入解读报道少;枯燥乏味的公文语言多,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少。”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只有在“专”字上下功夫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9.
当“图文并重”逐渐从理念变成现实,许多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近几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视新闻图片的运用。有的把有分量的新闻图片放在一版的显要位置,有的甚至做成封面式的头版。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将“图文并重”简单地理解为各版都有图片,定期出摄影专版,盲目追求数量多、版面大,而没有重视其内容是否具有新闻性和信息量,没有重视其独立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作用。而受众对于新闻信息已从“量”的需求转向了“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市报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对服务性新闻的报道量增加了,质也有所提高。但很多地市报的服务性新闻报道流于表面、做得不深不透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究其原因,一是对服务性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二是报道手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地市报应该把服务性新闻做深做透、做到极致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利器来看待,把“彻底服务”上升到事关报社生存和发展的理念来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一个城市,充分认识城市的多种功能,开拓报道视野,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化城市改革的宣传,这是城市记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中,我们曾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重新认识城市打开报道思路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认识上把城市报道的路子看得很窄,要么就是眼睛只盯着一些有影响的厂矿企业,年初“开门红”,年中“双过半”,年末“创水平”,围着产值、利润和生产进度作文章;要么就是根据某一时期上面一个什么精神或某一项工作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和法定节日假期的延长,现在全国职工的全年假日达114天,已占全年时间的31%略多。春节、“五一”、“十一”3个节日成为长假,适应这一假期的变化,出现了“黄金周”经济消费热点。新闻媒体也与之相适应,推出了“假日经济报道”。在“假日经济报道”的基础上,有识见的新闻媒体与新闻学者更提出了“假日报道”的新概念,并予以深入研究。我很赞成“假日报道”这一提法。“假日经济报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许多积极的成果,亦存在一些问题,很需要总结,以求改进。假日经济及其新闻报道的出现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电视新闻出现了许多发展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趋势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所谓立体化,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扫描”,既报道其“正像”,又报道其“反像”;既反映新闻本身的事实,又报道新闻以外的其他相关背景,从而把这一新闻事件“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报道出去。1999年元旦清晨6∶30至8∶30,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元旦升旗大型报道《走入一九九九》,堪称电视新闻报道立体化的一个成功范例。这组新闻以现场直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深圳大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新闻评论节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级电视媒体中,这种“评论”与传统意义上的“社论”、“述评”等是大不相同的,不少人把它归类于深度报道,甚至干脆称为深度报道,以避开“评论”二字强烈的理论色彩。但不管怎样称呼,人们对这一新闻类型特点的认识却是趋于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表述和剖析,从理论上阐述对这一新闻事件的见解和主张,即把新闻的客观性与评论的说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表达鲜明的导向性,从而起到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的作用。这一新颖的报道形式一经推出,就因其能够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和信息,敢于…  相似文献   

15.
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刘中华重视新闻报道工作,下面的小故事,兴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这是报道工作器要嘛”!一天,团里召开常委会,刘主任通知刚兼任新闻干事的吴乐亭参加。吴干事不好意思地说:“主任,我还是不参加了吧”。刘主任风趣地说:“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是报道工作的需要嘛!”他接着又说:“作为一名新闻干事,就应该参加这样的会议,这样才能把握全局,有针对性地到基层挖掘报道线索。”从此,团里召开常委会,只要是学习研究的内容与搞好新闻报道有关,都通知吴干事参力D。“派车送过去”“主任,那篇抢救群众的约稿,报社…  相似文献   

16.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1年6月22日《广西日报》上的《山歌唱响主旋律》一稿,被评为消息3等奖。这是一篇成功的综合消息。综合消息报道的是发生在一段较长时间或较大地区的某一事件、成就、趋势或问题的新闻。综合消息的特点是,报道面宽,气势较大,点面结合,总揽全局,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面上的材料较为概括、全面、实  相似文献   

17.
赵欣林 《新闻窗》2005,(2):28-29
记得曾经有读者对新闻媒体报道中批评人和单位用“某”字代替,提出过批评。而今,这一现象在新闻媒体报道上并没有改观,应该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战役性报道指的是新闻媒体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事件、问题,或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集中报道,形成舆论“高潮”。从而更好地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做好战役性报道,既是对党报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检验,也是党报必须完成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由扬子晚报记者采写的《小学生恽刚跳楼事件》 系列报道,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在送评材料上,我们写了这样一段话:“报道从1999年1月21日起历时18天,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为中小学生减负减压,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和性格塑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报道切中时弊,在全国启动 为中小学生减负工程前整整一年,发出了一声强有 力的呐喊。”其实,这一声呐喊,在当时的环境下还 是很细弱的,是第二年2月发表的江泽民总书记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减负工程”,才使得这一声呐喊显得不同凡响了。 …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是“事学”。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用“事实”说话会水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事实也能说谎吗?“……用说真话来骗人。”这是卢梭在《忏悔录》的序言里说的。他举例说,描绘一个人,即使描绘得很像,但如果仅仅是一个侧面,准知道他挡起来的那一边的脸上会不会有条刀伤或者有只瞎眼,把他的容貌完全改变了呢。记得穆青同志曾直言不讳地对一位美国新闻界人士说过,中国人民干了多少伟大的业绩,你们就是不报道,却总是抓住某些个别问题大肆渲染。言下之意,就是在批评他们用事实说谎——美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