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由于具有较为优异的导电性能、机械稳定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质子交换膜。着重介绍了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并展望了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石墨烯因为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已成为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G0),通过异氰酸苯酯对GO进行有机化改性得到能够在DMF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将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材料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到聚脲材料中得到聚脲/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红外、透射电镜等对氧化石墨烯以及改性后的氧化石墨烯(iGO)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多以单片形式存在,经异氰酸苯酯改性后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DMF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TEM等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发现改性后氧化石墨烯片层能够较均匀的分散在聚脲基体中,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片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合物基体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耐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氧化石墨烯(GO)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原料原位聚合制备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PI/GO)纳米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实氧化石墨烯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构更加致密。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发现由于GO在PI基体中有良好的分散性,所以在拉伸过程中应力能够有效的转移,从而提高复合材料薄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氧化石墨烯(GO)是一种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等,研究表明,适量掺入氧化石墨烯可显著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抗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混凝土碳化及其引起的钢筋锈蚀是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关于氧化石墨烯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的问题并没有相关报道,碳化引起的氧化石墨烯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问题也尚属空白。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可膨胀石墨,经微波膨胀得膨胀石墨。研究了不同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配比对膨胀容积的影响。用所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膨胀石墨经过氧化还原处理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石墨烯,并且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的分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石墨烯量子点作为零维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电学、热学、光学等特性备受关注。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石墨烯量子点的主要制备方法、制备技术以及其创新资源等情况,以期为石墨烯量子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石墨烯量子点缩小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水热法、剥离法、强酸氧化法等,石墨烯量子点扩大法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富勒烯法、共燃法、热解碳化法、溶液化学法等。  相似文献   

7.
设法以简单的工艺实现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规模化制备,对于促进其在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一种低缺陷石墨烯的简单制备方法及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复合改性作用。首先,利用超支化聚乙烯(HBPE)在氯仿中借助超声高效剥开天然石墨制得石墨烯分散液,然后分别与两种不同粒径的UHMWPE粉末进行溶液混合,经溶剂挥发和热压成型制得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技术(WA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所得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深入表征,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石墨烯结构缺陷较少,厚度5层以下,表面存在少量非共价吸附的HBPE,比例达0.39 g(g石墨烯)-1;通过所述复合工艺可制得具有隔离网络结构的石墨烯/UHMWPE复合材料,借助该结构,只需少量石墨烯即可有效提高UHMWPE的导电性能,其逾渗阈值仅为0.25 vol%(粒径60μm UHMWPE)和0.50 vol%(粒径25μm UHMWPE);相比小粒径UHMWPE粉末,由大粒径粉末所得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石墨烯导电愈渗阈值及更优的导电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缺陷石墨烯的高效制备及应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改进Hummers法,用不同高温阶段反应温度制备了不同程度的氧化石墨,并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和还原方法制备出石墨烯。重点研究了氧化过程高温阶段反应温度对石墨烯比表面积和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石墨烯具有突出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比表面积大等一系列优势性质。国内电化学领域石墨烯专利的主要方向是石墨烯电化学制备以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改性,二者占总申请量的约80%。电化学制备石墨烯材料的专利申请情况本文对相关内容的国内专利进行了检索,即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中,对电化学领域石墨烯材料的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材料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因此石墨烯材料的制备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Si C外延生长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电弧放电法,阐述了各个制备方法的作用机理,并列出了一些研究现状。最后,对石墨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步水热法合成了不同质量比(Ag:WO3=1%、2%、3%)的银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三氧化钨(Ag/r GOWO3)纳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Ag/r GOWO3结构和形貌,并对合成的Ag/r GOWO3复合材料进行了气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2wt%的Ag/r GOWO3与纯的氧化钨(WO3)和还原氧化石墨烯三氧化钨(r GOWO3)相比,表现出对丙酮更高的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的情况。石墨烯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具有与石墨负极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对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制备方法、储锂机理等做了介绍。从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两个方面材料,即负极及复合电极材料,对石墨烯电极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了解台湾地区石墨烯技术、创新资源等情况,为石墨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EXCEL、PIAS等分析工具,对台湾地区的机构、企业及个人等申请的中国石墨烯专利,从发展趋势、重要机构、创新人才及团队、主要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台湾地区石墨烯技术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主要石墨烯技术有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装置、利用石墨烯的优良导热特性制备的导热材料、利用石墨烯的优良导电特性制备的导电膜(极)等;重要的石墨烯专利申请人为安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铼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主要的创新团队为吴以舜、谢承佑创新团队、宋健民创新团队、李连忠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对于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日趋增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侧重介绍材料常用制备类型及其在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情况,并根据发展现状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杨斌  门传玲  曹军 《大众科技》2012,14(4):124-126
采用改性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并与二水醋酸锌溶液、NaOH水溶液及水合肼反应制备出氧化锌—石墨烯(GZO)粉末。通过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了所制备的GZO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并与氧化锌—铝(AZO)的电阻率、透光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ZO的透光率在可见光波段与AZO相差不大,但在紫外光(200~380nm)波段,AZO的透光率为20%,而GZO的透光率达到了50%,透光效果明显优于AZO;AZO的电阻率一般在10-2~10-4Ω.cm,GZO的电阻率为1.03×10-5Ω.cm,导电性也优于AZO,所以理论上GZO更加适合作为TCO玻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刘自强 《科技风》2022,(6):72-76
本工作制备了锌离子混合超级电容器电极活性材料,并设计了电极储能性能研究的综合实验.实验按照电极材料制备、电极制备、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的流程进行,当中涉及多种研究手段.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对退火温度—氧化石墨烯—电化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实现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实验项目,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二硫化钼(Mo S2)纳米片是类似于石墨烯的一种二维层状结构的纳米微观材料,Mo S2具有出优越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本文阐述了Mo S2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以及Mo S2纳米片的光学性能,简单介绍了对其表征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25006,91122034,51402336)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研究员、北京大学林天全副研究员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陈一苇教授共同合作,制备了一种有序介孔少层碳的新型材料。这种材料是石墨烯广义家族的一种新结构,具有优异的三维微观导电性能。科研人员发现,氮掺杂的介孔石墨烯具  相似文献   

19.
PSS含量对石墨烯/PEDOT:PSS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由于具有高导电性、高透光率和优良热稳定性等性质,有望成为透明聚合物电极材料的优良填料。本文通过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钠(RGO/PEDOT:PSS)复合材料,研究了PSS不同含量对复合物导电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适当的PSS加入对复合物导电性有促进作用。当原料质量比EDOT:PSS=1:0.5时,复合物(10 wt.%RGO)导电率达到6817 S/m,是没有PSS加入下复合物电导率的2.4倍。此含量下制备的产物颗粒平均粒径5微米,并且RGO可以较好地分散在聚合物中,呈现更高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机械合金化(MA)技术于304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Al-Al2O3涂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球磨参数条件下制备的涂层表面及截面微观形貌,应用高温氧化实验技术分析其抗高温氧化性能,并对抗高温氧化性能机理及Al元素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