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游戏是儿童精神的全面展示。儿童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而自由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价值。儿童教育的游戏化实践就是人文的自由取向在现代教育中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儿童教育需要"自由、自在、自然"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游戏文化、游戏教育应该也有必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我们的"游戏文化"特色学校建设实践包括"游戏文化大乐园""游戏思想进课堂""游戏文化主题大单元""游戏文化教育资源""游戏文化校本课程"五大块,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以健全儿童的生命人格,建造儿童发展的精神家园为价值追求,以"充实生活、自由成长、快乐学习、健全生命"为发展目标,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儿童、提升儿童的现代特色学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闽南童谣曾陪伴世世代代的闽南地区儿童健康成长.闽南地区的儿童喜欢吟唱闽南童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充满游戏精神,即自由和愉快的精神.闽南童谣的游戏、闽南童谣的想象都蕴含着游戏精神,儿童从中感受到自由和愉快.自由和愉快正是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既是一种活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存在。基于游戏存在的这种双重维度,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游戏可以作为早期教育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在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而渗透于儿童教育的全过程,由此呈现出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文章提出幼儿园游戏应该真正地关注3-6岁儿童的精神需求,重塑自由的游戏精神,回归儿童本位,在游戏中重视儿童独立体验的过程、情感的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与人类文明同在,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主要包括自由精神、创造精神和体验精神。教师有可能形成游戏精神,一定程度和意义上的游戏精神能够使教师超越过分膨胀的工具理性的束缚,有助于教师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统一、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幸福的实现。教师要热爱教育生活,秉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努力走向职业的自由自觉,体验教师生命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但在游戏教学法盛行之下,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倡,忽视了代表着幼儿自由、天真、自然的游戏本体价值。应防止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支配儿童教育教学的主流意识与行为,使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得到合理体现,还给幼儿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张钡 《文教资料》2008,(8):156-157
文章根据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游戏的特点,即游戏具有社会性、兴趣性、思维性、虚构性和创造性,指出游戏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教育者要熟练掌握游戏活动的特点,以便有效地指导儿童进行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0.
幼儿快乐的源泉来自"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源自儿童内心的需求,与儿童精神发展水平、特点相吻合,是最自然的一种精神展示方式。游戏精神是让游戏回归儿童生活,倡导回归本真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当下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一种自娱娱人的、开放和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