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热点领域,"媒体曝光一公众关注一政府查处一解决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条路径.近年来那些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鹿三聚氰胺奶""双汇瘦肉精火腿肠"等,是媒体率先报道引起舆论关注后,才有职能部门跟进查处.在媒体频频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的情境下,不但显得政府部门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也让媒体背负了自身无法承载之重.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承载厚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实行了近14年的<食品卫生法>同时被废止.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仅一个词的改变,却折射出我国食品安全正在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安全",不仅关乎公众安全、食品安全、企业安全,还关乎社会安全.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报道不仅仰赖于媒体和记者的激情和热情,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安全"更需要媒体及记者用理性和责任来守护.这里所说的"安全",包括新闻的真实、准确、客观、科学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等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食品安全事件是关乎民生的新闻,媒体关注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不当,出现报道误区以至"误导"的情况,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媒体的"社会公器"作用得以明显发挥.毫不夸张地说,在行政监管和司法保障的同时,正是因为媒体监督,公众在食品安全上的知情权才得以保障,更提升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有力推动了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决策以及强化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食品安全法律为研究对象,针对法律条文中存在"档案"与"资料"混淆使用的情况,对食品安全法律中"档案"一词的使用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探求问题根源,指出立法者档案素养欠缺是导致立法语言使用欠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档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徐家钏 《今传媒》2011,(9):26-27
食品安全时代,一种与"媒介舆论场"相对应的"民间舆论场"正在网络空间大行其道。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中,网络信息源的混乱与网络舆论场的无序,直接导致了食品安全舆论方向的偏离。作为舆论监督者的大众媒介,理应在食品安全事件中担负起引导网络舆论的领衔角色。  相似文献   

8.
一把夏枯草,将降火的王老吉,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5月11日上午10:00,北京西直门外南路1号的卫生部新闻发布厅,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常务副所长严卫星给红罐王老吉定了性: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在<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之列.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以王老吉命名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不安的食品     
仿佛是一夜之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中国威胁论"的又一论点支撑。国外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报道,和我们的食品出口正好相  相似文献   

10.
吴琼  李凤成 《今传媒》2010,(1):32-34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新食品安全法从2009年6月1日开始施行。规定名人代言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标准,构成食品安全事件的,如果使消费者受到损失,明星要承担连带责任。①"新食品安全法"一出台,业内人士和媒体反映热烈,纷纷把此举解读为制约名人虚假代言食品广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从涉及苏丹红的肯德基鸡翅、麦当劳薯条里的丙毒,到"红心"鸭蛋事件,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并很快成为政府、媒体、企业、公众和国内外舆论的关注焦点.2007年底到2008年初中日媒体集中聚焦的"毒饺子"事件,使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外交层面,涉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形象.  相似文献   

12.
"物价","拆迁"、"房价"、"食品安全"等,可以说是2010年在媒体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而这些词汇的背后就是一个关于民生的大话题.不断上涨的物价,各地的强行拆迁,持续走高的房价、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等这些敏感话题,媒体处理不慎就会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关注"民生"这个大话题不仅是媒体的职责,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来,一场柑橘危机牵动全国上下,从一条"不要吃橘子"的短信和"柑蛆"流言最终发展为一次全国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各地柑橘产业遭受重创.流言,特别是突发事件中的流言,显示出越来越惊人的影响力.对流言进行有效控制,已经是新闻媒体在研究突发事件报道规律、探讨突发事件报道原则和方法时,无法回避的紧急课题.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谨防"媒体暴力"自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尤其汶川地震和奥运前后信息透明化的加强,媒体报道公共事件的领域更广、程度更深,信息传播渠道更通畅,在保障公众知情权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并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为媒体监督提供了更充足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1月9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港华鸿记厂因"四季豆"惹祸,36名工人食物中毒,经过卫生部门专家组的调查,这次食物中毒原因为工人进食未煮熟的"猫耳豆"."猫耳豆"属于四季豆的一种,是一种新引进的豆类蔬菜品种.随后,该厂的食堂被卫生部门勒令停业整顿.随后,广东省展开了对集体食堂和市场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的大排查,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位社会成员的健康,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由名人微博爆料引发的"老酸奶造假"事件,引发网民广泛议论,几近酿成公共危机。由于在媒体上这一事件始终未能得到证实或证伪,成为食品安全报道中一起少见的有始无终的现象。分析这起事件中传媒的呈现,值得业界认真反思,在食品安全报道上如何提高报道能力,切实履行好自己社会"瞭望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王宇 《新闻界》2012,(6):3-7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报道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和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涵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1-112
继"毒豇豆"、"苏丹红"之后,近段时间热传于网络的"皮革酸奶"、"皮革胶囊"等词,再次证明了网民对食品卫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热词的产生可以说与食品安全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密不可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拟从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营造和谐的传播氛围三个角度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网络传播现象进行探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济阳县委、县政府"两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全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要从惠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管理的评估考核和依法监管;明确任务,抓好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资源体系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3,(2):137-138
经历了2012年的一系列变革和考验,中国经济稳步迈入2013年。为有效助力广大企业把握2013年中国市场营销先机,昌荣传播在新年之初发布《2013年中国消费趋势预测》,选取八大消费趋势动态,把脉2013年中国消费趋势变化,洞察市场营销新契机。一:食品安全引发"海外代购"及"租地种菜"风潮纵观2012年,食品安全依然是中国消费市场最受关注和诟病的问题。几乎贯穿全年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的信赖。由此引发了海外代购、租地种菜及对有机食品的追捧。食品企业正努力通过产业链的公开透明以及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