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小时候是接触人和社会十分重要的时期,此时就要开始培养其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呢?提高认识能力讲一些生动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寓道理于故事之中,以提高孩子的认识能力。培养评价能力可以把正反两件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去鉴别,或者与孩子讨论某一事例,同时加以引导。培养辨别能力在他做一件事之前,先让他说出怎么办(说出两种以上的办法),再让他评价哪种办法好,然后再让他做那件事。或者是先让他办一件事,之后评价办得对不对,这时要以鼓励为主。培养自制能力给他讲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四岁——九岁的孩子,很多都喜欢绘画。但他们的绘画尚处于一种示意性阶段,不能以成人的方法和标准要求他们,要培养和维护他们的兴趣,着眼于通过绘画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特长的发展。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绘画,你也对培养孩子绘画有兴趣,那么你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尊重孩子的创造性(一)首先需要有自由的家庭气氛。如果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限制,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要允许孩子去想和表现,才能使孩子得到勇气。(二)孩子专心想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要去妨碍他。应该鼓励孩子“再进一步想想”、“再换一种方式想想”、“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做试试”等等。(三)想要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一开始难度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失败。不要让孩子一开始就失败,而要让他尝到甜头,这很重要。(四)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一开始就告诉答案,父母要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做。如果孩子的答案是错的,也允许孩子对答案作出说…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小处着眼,循序渐进1.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令人堪忧。现在好多独生子女因父母的娇生惯养,处处缺乏一种责任感:对家庭,他们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对父母,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集体,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对社会,目无法纪,我行我素;对国家,只图享受,不讲奉献。他们往往总以为自己现在还小,离尽责的时间还远,父母该名正言顺地为他们负责到底。  相似文献   

5.
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发展和适应的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这要求家长做到:(1)对孩子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的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一个人成功的很大因素在于他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好习惯影响孩子一生,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7.
刘红红 《家长》2008,(12):10-11
孩子逐渐长大,会认识到钱的"好处",这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家长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培养孩子的理财兴趣。一、自主:定期给予孩子零花钱孩子上小学后,由于集体生活的影响和学问的增长,渴望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时,家长可以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管理,这样,孩子  相似文献   

8.
从兴趣入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是他有兴趣做的事情他就一定能够专心做下去。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挖掘他的兴趣点。对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家长要多陪他一起阅读、游戏,逐渐帮助他寻找兴趣点。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当孩子正专心做某一件事情时,你千万不要去打扰他,除非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如果不得不让孩子停下来,可以先给他一段准备时间,而且要说明停止当前活动的理由。如果孩子经常被打断活动的话,他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很浓厚的兴趣,也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孩子养成做完一件事情后再做另一件事情的习惯。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能使人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不具备乐观的性格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幼儿期是孩子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他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应该重视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帮助他健康成长。父母必须具有乐观的思维方式法国作家阿兰在论述把快乐的智慧用于和烦恼做各种各样的斗争时说“: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泰然。”如看…  相似文献   

10.
日记,就是把自己每天生活中所见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到的人、事、物、景等有重点地记下来。日有所记,天长日久既可以丰富生活经验,积累生活素材,又能提高作文水平。从小培养孩子记日记,孩子将一生受益。激发孩子记日记的兴趣无论孩子大小,没有一开始就愿意写日记的。父母可以在节日或孩子生日的时候向孩子赠送一个日记本,引导孩子在上面写自己的心里话,让他把日记当作一个亲密的  相似文献   

11.
现在,不少父母都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家”,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孩子一出生,就成了社会的一员,就同社会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如果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不注意加强孩子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了解,不注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习惯,孩子将很难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我的孩子张润捷今年五岁,在家里活泼好动,可出了家门就沉默寡言,显得胆怯和腼腆。一次,我偶尔遇见熟人,叫他问候一声,他就是不说话。这种情况出现了多次,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长时间观察,我发现,出现这种情况,跟平时我们对他在正常交往及礼貌行为方面要求过严有很大关系。孩子两岁那年,有一天,他跟邻居家小伙伴在木工房玩时,由于争  相似文献   

12.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五年级二班韩本的家长孩子夜里怕孤独,这是很普遍的。由于我们的工作性质,孩子要外合一’、\在了里过夜。我们有意识外小培养他,不给他讲0句JH义事千八产也,让他独J季觉,家长不陪觉,关灯时不/也讲1士.Y在¥三法觉,我们在寻一间色里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深刻、含蓄、凝炼……是举世公认的,这里面包含着生动的形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思维。培养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也要从儿童开始。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和方法,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都喜欢去动物园,一个善于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家长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正>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外,还应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它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尤其要关注新课改动态,提高认识。家长给与孩子最好的爱,莫过于相信他,让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就自己去做,不依赖别人。对孩子从小就要灌输这种思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对孩子的事情不搞包办代替。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意识。支持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兴趣,坚定信心。让孩子从成功中体会自己有力量、有本领,尝试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意识。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奇意识。好奇,就是对事物有新鲜、新奇以及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培养孩子的好奇意识,不要只被动地等  相似文献   

16.
当我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就明显感到我儿子不如一般孩子聪慧。虽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期望孩子将来能成才。于是从儿子4岁起,我就加强对他非智力能力的培养来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首先,培养有始有终完成任务的好习惯。我要求儿子做一件事时,不管外面有多热闹,一定要他做完事再去看、去玩。一次院子里小朋友做游戏,非常热闹,我却让儿子在家里扫地,并要扫干净,等我检查后才能去玩。我儿子虽然很想出去,但由于我平时一  相似文献   

17.
一、让孩子接触实际,加强感知。闲暇时间,尤其是节假日,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观察,鼓励他和小朋友交往,参加各种有趣、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开扩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以培养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使他们在独立处理问题过程中发展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有的家离幼儿园近的孩子,到了大班,家长可让他们自己上幼儿园,同时教给孩子有关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马路上乱跑、玩耍;注意行人、车辆;不要随别人(包括熟人)离开幼儿园等。这样孩  相似文献   

18.
培养良好的情感。我们要让孩子懂得“爱是相互的,只有你爱他人的同时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要培养孩子从小就有爱心.体贴长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守公共道德;引导孩子看到成功的一面,帮助他形成乐观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于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想像能力。其中创新思维又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思维的最高水平,是开拓新领域的主要过程。 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在学习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一旦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他就会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儿童学习兴趣发展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  相似文献   

20.
“一个家庭里有音乐,并不意味着这家的孩子一定能成为音乐家,但一个家庭里没有音乐,那孩子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要培养孩子在音乐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必须要有一个由美妙音乐点缀的愉快活泼的家庭气氛。只有让孩子从小接触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乐趣,才能在音乐方面有发展的可能。1.音乐教育应尽早开始孩子的音乐教育宜早不宜迟。孩子一生下来,成人就会对他说话,尽管孩子一点也不懂。孩子学习音乐也是这个道理。3岁前的孩子,对外界的很多声音都还觉得新奇,此时,孩子的音乐教育应着重放在训练孩子对分类音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