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联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提升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对技术创新成果保护的载体,已成为规范企业间技术竞争和影响企业间利润分配的重要制度工具。在对技术创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关联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我国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由于人们的观念和制度建设不能与形势发展同步,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来临,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我国在自主创新所需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力都呈下降趋势。出现这一不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文章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而如何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面临的新问题。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专利法所规定的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好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5.
梁静 《大众科技》2007,(12):173-17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知识经济的来临,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而我国在自主创新所需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力都呈下降趋势.出现这一不正常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文章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知识产权保护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日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提供保障,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进行阐述,就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详细论述了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保护既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我们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哪重要政策工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由于人们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保障,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究竟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或者说如何正确看待知识产权保护下的技术创新成果,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具体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利用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增加技术创新数量;(2)相较于低质量技术创新发展,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具高质量技术创新发展偏向;(3)知识产权保护对高质量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中西部地区更偏向于促进低质量技术创新;(4)在不同的技术市场转让规模范围内,不同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据此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合理调整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化高价值专利保护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制度几乎与近代科学技术同步兴起,其产生与发展对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世界各国纷纷加强知识产权来保护其技术创新的发展。然而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它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学术界关于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也比较深入,但关于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的研究则很少。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消极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评析,为全面客观地认识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辨证思考,在此基础上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和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余翔 《科研管理》2014,35(7):138-146
从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和执法保护两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并运用1985——2010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数从1.156上升到2.980。运用Chow检验发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TRIPS协议的当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发生了结构断点。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因素,但受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没有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