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日本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的荼文化思想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日本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精髓,又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东方独具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茶道。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  相似文献   

2.
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相邻国家,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点,但作为文化特征之一的茶道,中日两国却又着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从茶道的历史、表现形式、基本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对比,从而得出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本质区别——空寂与华美。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日本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是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形成的,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日本的茶是唐代传过去的,日本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精髓,又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东方独具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茶道。  相似文献   

4.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饮茶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是随茶叶制造技术而演变,饮茶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是随朝代的不同而有变化。主要经历了唐代团茶的煮饮到宋代的末茶点注,明清以来的叶茶冲泡的演变过程。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茶文化和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饮茶文化大致形成于8世纪初,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中华文化中,"茶道"是重要的构成部分,"茶道"以"茶"为媒介,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礼仪,也是人修养的一种体现方式。通过倒茶仪式,一起品茶,增进友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礼仪,是一种非常有用且和睦快乐的仪式。文章就中日茶文化对比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日禅宗文化交流史中,禅僧牧溪八景图传去日本,以其渺远、盈虚、幽寂的美质内核和致思意趣,契合了日本人寻觅幽寂空灵、闲远淡泊、枯淡简古的心迹和审美意念而融入“和”文化.牧溪在日本被尊为“水墨画之大宗师”,其八景图被誉为“水墨第一画”,艺术魅力延绵五个多世纪不衰且历久弥新.通过梳爬史料,以中日禅宗系谱图为互证,考订了牧溪八景图传去日本的途径,也以确凿史料证实中国名僧对牧溪画的评价.这于重新认识潇湘八景文化在中日禅宗交流史中的价值,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及潇湘本土文化经验的世界性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禅宗思想与文化的起源入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园林在其影响下,寺观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其次,分析了禅宗思想对于日本园林文化及枯山水庭园形成的影响;最后,从相同与相异两个方面对禅宗思想对中日两国园林的影响作了综合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大批闽籍高僧东渡日本,开创黄檗宗,为长期萎靡不振的日本佛学界注入新的生机,对江户时代日本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建筑、造桥、医学、饮食、茶道、雕版印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黄檗宗的不断发展,中国传来的思想和文化超越了宗教层面,波及江户时代日本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形态,称为黄檗文化。现今黄檗文化依然对推进当代中日文化交流、加强两国民间往来,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日本的茶和茶文化来源于中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本文着重介绍中、日两国的茶叶历史、现状及茶道艺术,分析异同,从而加深对其文化心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通过对日本茶道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日茶文化的比较等,分析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所蕴含的各自的民族特性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茶艺,十分重视表演时的艺术性。茶艺表演不但是华美的视觉盛宴,也是对每一位饮茶者的心灵进行的一场圣洁的洗礼。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艺,但又不同于中国茶艺。在一般的饮茶者看来,中日两国茶文化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然而只要细细品味的话,会发现茶器、茶汤、茶史、茶礼、茶室等各个方面,都各不相同,各有韵味。  相似文献   

13.
菩提达摩,古天竺高僧,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传播佛法,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中国禅宗初祖。他的主张和修炼方法,后经多位高僧汲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加以改造,使其适应中国历史文化的环境,形成中国禅宗文化,并传至欧美、日本、韩国、朝鲜等地。  相似文献   

14.
日本茶道流派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千宗室的“一碗茶中出和平”的茶文化理念是对中日茶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高校日本文化概论课程中介绍与分析千宗室的茶文化理念,让学生加深对“茶”为载体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所发挥作用的了解是作者近年来在教学工作中所做的尝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茶最早的栽培国,也是古老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开始,历经西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到了唐代饮茶的风俗空前兴盛。宋元明清到现在,饮茶的风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发展成中国特色的“茶艺”。在中国唐朝时代扎根的茶文化,在日本的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谴唐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并发展出属于日本形貌的“茶道”文化。从中日茶文化的区别和习惯的不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道”、美意识、及民族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的庞杂、多变是举世公认的,其中名目繁多的“道”或“术”实质是佛教观念渗入日本民族意识的产物。佛教“禅宗”的学说传到日本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对日本人的民族意识影响极大。“禅”的理念与“求道”的形式相结合,产生了日本文化中丰富多彩的“道”,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道”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本质上都是以禅的理念为依托,指导行道者潜心领悟事理及真谛。时至今日,佛教文化对日本文化乃至社会、经济、政治仍起着有形无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禅宗起源于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较深。日本的语言中残留了禅宗的丝丝痕迹。日语的汉字读音体系、单词的汉字表记法等都受到了来自禅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日语里,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来源于禅宗及其相关文化。  相似文献   

19.
茶产于中国,唐时传入日本,并在日本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中隐约呈现出"禅"的影像,这是因为禅与茶均由留学僧带回日本,"茶"与"禅"密不可分,孕育了茶道特有的精神境界。日本茶道的四大真谛"和、敬、清、寂"均有"禅"的元素,品茶可感悟"茶禅合一"、"禅茶一味"、"佛法存于茶汤"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