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由国家文化部、内蒙古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文化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承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局协办的"记忆·传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2010年8月8日至8月18日,在鄂尔多斯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2.
名为《天边的彩云——中国美术馆藏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展》于2009年1月16~2月10日在该馆展出。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籍的苗族学生吴正光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便到素有"民族文化沃土"之称的贵州高原工作,至今近50年。春华秋实,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编著《贵州古建筑》《贵州侗寨鼓楼风雨桥》《贵州的桥》《郎德上寨的苗文化》《青岩镇的建筑文化》《郎德苗寨博物馆》《青龙洞民族建筑博物馆》《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贵州》《沃野耕耘:贵州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等专门著作。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其文化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的一种信念,是其民族前进的一个基本的精神动力。张岂之先生最近谈到:"中国今日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时刻。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反映了历史变化后民族整体的提升。"(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北京日报》2013年11月11日)张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谈民族复兴问题,实际上就是在谈建立文化自信的  相似文献   

5.
正甲午之战,清廷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继而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纷起效尤,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是时,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奔走呼号,主张变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站在时代的前沿,积极响应,创办《湘报》,啼血呐喊,呼吁维新。《湘报》于1898年3月7日创刊,同年10月10日终刊,共刊出177号。《湘报》以"开风气,拓风闻"为宗旨,设论说、奏疏、公牍、本省新政、各省新政、各国时事、商务等栏  相似文献   

6.
日前,首都博物馆主办的名为《多彩中华》的大型民族历史文化展以《团结自强·觉醒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的民族家园》《百工之艺·深厚的造物文化》《交心神灵·精神世界的造物》等4个部分,汇聚12家文博机构100余件(套)民族文物精品,引发观者对祖国现代化进程中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守望、存续、弘扬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3,(6):29-31
翻开《阿拉伯古代诗选》就像走进了长满奇花异卉的花园,令人流连忘返。阿拉伯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突出贡献,除了世称"天下奇书"的《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之外,恐怕就该数那浩如烟海的被视为阿拉伯民族史籍的诗歌了。自古以来,阿拉伯民族生息繁衍在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交界的广袤地域,承袭了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两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3~5日在西安召开“清明·民族感恩: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迎接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本期选刊五篇论文,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9.
李开军 《中国文化》2013,(2):177-181
1937年9月14日,陈三立病逝北平。1938年3月5日,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新民族》杂志上发表《民族的正气》一文,表彰"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诗人陈散原(三立)先生殉国了"。文章很短,大约四百五十字,除了略略提到陈三立在湖南赞助维新事业、辛亥后不为满清而死外,用一半的篇幅讲他"殉国"之情景:"这次北平沦陷以后,他因为是八十六岁的老人,身体多病,不便移居,所以隐没在一个小胡同里。不料惨酷无心肝的日本人,还想假借他的名义,派人和他接洽,他叫老仆连打带骂把那个人赶出去了。第二天,日本兵就到他门口站岗,说是来‘保护’他的。于是这位八十六岁老诗人五天不吃五夜不睡,绝粒而死!这是何等的英烈!这种‘不为不义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正气!这种‘从容就义’的精神,比‘慷慨赴难’的行为,有过之无不及!他这一死,应当感动全国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他这一死,尤其应当感动全国的知识界!他死了,国家丧失一个环宝!政府不表彰这种人还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谈民族精神不能不谈民族问题 ,特别是关于中华民族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2 0世纪 80年代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一书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他说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学者们认为 ,费先生的这个观点对解决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基础 ,而且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阐述了从自在的民族实体向自…  相似文献   

11.
<正>首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活动项目之一——"少数民族用品旅游纪念品展销会"于8月12日至8月18日在鄂尔多斯市胜州奇石古玩城进行。展销会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以促进地区间民族商品贸易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  相似文献   

12.
《黄帝伐赤帝》属于《孙子兵法》之佚篇,1972年4月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二号汉墓,“《黄帝伐赤帝》则是有关古史传说时代的新资料,均非常珍贵。”(朱凤瀚、徐勇:《先秦史研究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该简自出土以来,学术界研究甚少,似乎“新资料”、“非常珍贵”的价值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在华夏民族形成的过程中,“五帝”时代是各民族共同体从孕育、形成到初步发展的时期,作为五帝之首的“黄帝”时期在先秦时期民族形成的过程中更居于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先秦时期民族融合的角度阐释《黄帝伐赤帝》的价值 。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炒作,应仔细推敲2004年秋,随着大型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神秘的成吉思汗陵再度引起关注。《深圳商报》9月7日登载的《历经770年至今了无痕迹,成吉思汗王陵之谜》一文中称,内蒙古博物馆馆长认为,"成吉思汗陵应该就在当今蒙古国肯  相似文献   

14.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5日,山西省晋城职业技术学院重新创编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于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拉开北京演出的序幕。首演当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  相似文献   

16.
民族     
《锦绣中华》赴京会演获9项大奖7月6日晚上,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和市文广影视局选送的上海民族乐团大型民族管弦乐《锦绣中华》代表上海市参加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终获得9个奖项:第4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会演优秀组织奖、最佳音乐奖,王甫建获最佳指挥奖,王音睿、荣辰初获最佳演员奖,陈艳获最佳新人奖,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有友好、和谐的交往,也有相互矛盾,甚至战争。民族之间的和谐、团结和相互融合,是多民族的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一民族关系的重要方面概括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18.
薛子言 《大理文化》2009,(Z1):32-33
白剧,是由白族吹吹腔戏和白族曲艺大本曲发展而来的大本曲剧。1958年12月文化部主办的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在大理市下关召开。会议期间大理州演出了新编的吹吹腔戏《杜朝选》、《花甸坝》和大本曲剧《朝珠花》、《搬家》等,受到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内蒙古成吉思汗故乡历史文物展》,于1994年3月开始,在美国洛杉研、纽约、田纳西州巡回展览了一年,已于1995年3月5日正式结束,观众总计达25万人次。展览受到广大美国观众和华侨的热烈欢迎,新闻媒介多次报道,对展览予以高度评价,各界人士在留言簿  相似文献   

20.
舞蹈家、艺术教育家斯琴日哈国家一级演员,历任全国文代会代表、文联委员、舞协理事,内蒙古政协常委、舞协主席,内蒙古歌舞团副团长。1947年,斯琴塔日哈参加革命工作,成为内蒙古文工团(现内蒙古歌舞团)的第一批舞蹈演员,1952年至1954年她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研班和北京舞蹈学校。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由她领舞的《鄂尔多斯》荣获1955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并多次在全国重大艺术比赛中获大奖。长期以来,斯琴塔日哈在蒙古舞的教学科研领域里成果颇丰,先后编著发表了《蒙古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