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熊峰 《九江师专学报》1995,14(1):57-60,67
作家肖红一再咏叹的思想与情感的主轴是“忆旧情结”,肖红的忆旧有三个精神支点;即忆旧情结中的家园意识,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的时间洞察力及女性意识角度对《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个性、品格及命运进行了分析。认为贾宝玉具有较低的时间洞察力,这促使他无意于仕途经济,他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精致美的发现、感叹和呵护中。薛宝钗与林黛玉都是具有较高时间洞察力,她们都对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极敏锐的感知。但薛宝钗对于功利目的的追求,她的高时间洞察力压抑了她自身的女性主体意识。而林黛玉的较高的时间洞察力与较强的女性主体意识却引发出她对时间的忧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充满疮痍的一页,她对女性意识中传统意识的心理展示,真实掀开了黑夜里女性的凄惨、悲凉生活的画面。本文以张的作品中几位不幸女性心理的表现,分析了特定历史环境下女性特有悲剧特征。  相似文献   

4.
路翎的名作《饥饿的郭素娥》塑造了一个勇敢悲壮的女性形象郭素娥。这一形象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不幸命运的反抗让读者震撼。作为一个女子,她是不幸的,她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但作为一个有一定女性意识的女子,她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反抗确定难能可贵。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形象所蕴含的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的女性意识,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一位才貌俱佳的女子,因其“言语狂妄”、“行为怪诞”,历来颇受非议。本文试从妙玉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角度来解析妙玉: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对爱情有了自觉的追求,而她特定的身份让她举步维艰,她选择了抗争,却归于失败。(红楼梦》正是用妙玉的爱情悲剧为那些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抗争精神的女子谱写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7.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杨 《语文知识》2010,(3):28-30
台湾新生代女作家袁琼琼的创作颇具特点。一方面,她以对女性世界的关怀意识和洞察心态,在作品中显示了男权压迫下女性的种种反抗;另一方面,她擅长剖析身心层面的女性的自我意识,例如情欲话题、弑夫心态,具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的创作,展示了台湾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以深刻而又平实的笔调揭示出:男权意识是女性内在精神匮乏的根源,张爱玲小说当中有着清醒的女性意识,但女性如何摆脱自己的命运,找到自身的价值,在其小说当中却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进行审视和解剖。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11.
朱淑真是明清以前留下文学作品最多的女性作家,其敏锐的观察力、善感的心灵以及婚姻的不幸、一生的坎坷,使她和禅佛有着深深的渊源,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禅佛思想在女性作家中属片光吉羽,值得后人深入探究,本文从她的号、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一生的行藏去考证她与禅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有三位遭厄女性,她们都有着被抢劫或者胁迫离开丈夫和家人而屈身从贼多年后才被救回的不幸经历,但是她们却有着不同的结局:或自杀殉节、或赎罪苟活、或团圆幸福,而她们都有受贞节道德观念影响而产生的负罪意识,这表现了作者吴承恩女性观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3.
本用对比的方式,首先从横向上展示了有着相似成长背景的张欣对王朔在都市学创作中的超越,显示了现代女性对都市生活的把握;接着从纵向上分析了性别意识在女性创作历史上的发展,指出张欣的学创作表明性别意识在女性学中开始复苏;由此,都市生活背景和女性性别体验在创作中的融汇成为张欣学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染作为女性作家有着清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的写作是一种女性写作。为使女性同样浮出历史地表,她揭开了每一个女主人公的面具,展示了自身的抗争史,而这种抗争的女性经验正是来自子集体无意识中健康的女性意识与现存中病态的被扭曲的女性意识所产生的矛盾。由于男权化秩序的统治地位,她只能采用象征手法来消解男性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团圆鸭、祭祀的花瓶成为敬仁太太认为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她在心理受阻、自我压抑中把它们上升为一种精神的自我图腾。她的这种精神的自我图腾源自于中国男权文化社会遗留下的女性依附意识和女性对婚姻安全感的缺乏,作者借此来唤醒旧式妇女的主体意识,希望她们觉醒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由于童年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张爱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女性意识极其强烈的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敏感切入那个特定时代女性生活的内部,展示了她们不自主的卑微生存处境,再现了女性封闭、沉默匮乏、依附性等亚文化群体特征;张爱玲认为女性的这种群体悲剧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权文化长期控制、压迫、引导的结果,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女性自甘为奴。作家这种深沉、严厉的女性内省意识,在五四以来的现代女性文学史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红(1911—1942),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她的真名叫张乃莹,父亲是当地的地主乡绅。肖红的生母在她不足十岁时病逝,由慈祥的老祖父抚养她长大。肖红在故乡读完小学后,来到哈尔滨第一女中读书。这时她就爱好文学,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为反抗父亲包办她的婚姻,她叛离家  相似文献   

18.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相似文献   

19.
肖红散文与《商市街》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园地里,肖红是位辛勤的耕耘者。她早年在哈尔滨开始文学创作生活,散文的写作比小说还多。一九三六年在上海,她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商市街》与《桥》(《桥》中也有短篇小说,正象她的小说集《牛车上》收有散文一样,说明肖红对于小说与散文的分界不甚在意)。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女作家,她以自身的女性生命体验和理性思考写出了自然性别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展现了"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后闺阁女儿们的真实生存处境,从民族文化深处揭示出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宗法文化对女性精神与命运的奴役,解构了"五四"女性解放的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