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忠良 《小学生》2012,(8):86-8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学习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恰当地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观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习方式的变革,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3.
陈亚琴 《广西教育》2013,(45):12-12
何为支架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让学生对不易理解或有难度的教学知识点得到更好地认识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支架式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针对那些在数学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支架的搭建能够缩短他们与知识要点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更快地理解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的步伐,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表述得更加清晰,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宓通杰 《双语学习》2007,(10M):81-81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发展思维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方式,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生动地发展,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注重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学生拥有数学活动时空的现状及在小学数学中如何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赖力量 《考试周刊》2013,(53):66-66
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以后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因此,教学中应主动地开发教材,使教材内容贴近儿童情趣,在课改下同样生机勃勃:从而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教学过程富于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让学生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