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八五年十一期发表了萧寿海同志的《文言难句辨析》一文,其中说,“《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前面的‘策之’、‘食之’都是动宾结构,而‘鸣之’则明显地不能理解为动宾结构”,并赞同王泗原先生的说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之字误衍……策之,食之是人驱策马,人饲养马。鸣是马鸣,鸣下不可用之……鸣字下面的而字表明了“鸣’和‘不能通’是两个方面,这也可以看出这个分句与策之、食之两个分句的不同。”对上述意见,笔者不能苟同。首先,从文脉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接上面两个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作者从使役(策之)和饲养(食之)两方  相似文献   

2.
指瑕二则     
一、“策”《初中语文基础训练》(安徽教育出版社)第五册23页说“策”为会意字,欠妥。“策”本义是“马鞭”,现在“鞭策”之“策”即取此义。《说文解字》上说:“策,马垂也。从竹束声。”这一解释,有力地说明“策”应为形声字。  相似文献   

3.
高中第二册语文新选课文《海瑞传》中有两条注释似乎不妥,下面提出来,并谈两点看法。一、第331页⑥释“《平黎策》”曰:“策,策略”。按:“策略”当改作“策论”。因为,“策”又叫“策论”。“策”在古文中与“疏”相似,是一种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献计献策的文章。由于此,就文章体裁而言,“策”又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古文中“策”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教战守策》,是他一组策论中的《安万民》之下的一个小题。“教战守”,乃是教民战守;教民战守,乃是“安万民”之策。欲安万民,必须教民战守,这是苏轼写《教战守策》一文“用意俱要”之所在,即文之“主脑”者也。然,众家皆说文之开篇句“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是文之中心论点(见《中学语文教学》84.1、84.5;《语文教学通讯》84.4《语文教研》84.1;等等),我以为此见不当。还是依清代刘熙载之说:“文固要句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战守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1031——1101年)的一篇政治论文.作者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应制科考试时,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个部分,向朝庭提出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主张,要求“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以改变政局,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课是《策别》中的一篇。当时边备松弛,辽和西夏对宋朝有很大的威胁,随时都有武装侵犯的  相似文献   

6.
一宋仁宗嘉祐六年(1601),苏轼应制科试,写了《御试制科策》,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面地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仔细考察苏轼的这篇制策,我们可以发现,它和王安石的变法,有不少相似之处,尤其在富国强兵这一点上,二者的意愿和指归是相同的。苏轼指出,北宋军队是“盗贼攻之而不能御,戎狄掠之而不能抗”,将不专兵,军纪松驰,兵士骄惰,已成积习。对此,苏轼提出改革的办法是“定军制”“倡勇敢”,  相似文献   

7.
英藏敦煌文献“S6082”是一件珍贵的唐写本残卷,内地尚未见有专题性研究,已有的题称和识读多有未当。残卷漫漶严重,其主体部分为两条相对完整的“《诗》论”问答,与《〈毛诗正义〉序》《诗谱序》关系密切,皆本于《毛诗序》,是唐代明经科“分经修业”制度之产物,当与“明二经”之目下“二中经”相对应。属问答结构相对完整的明经私试策文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战守策》的中心论点何在?人教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语文第六册《教学参考书》说: 《教战守策》一开篇就避开一切冗词套语,单刀直入,斩钉截铁下断语:“当今生民之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这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的核心是一个“患”字,中心论点的全部由三层意思组成,第一层,为患之因(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第二层,为患之形(不见于今日,是隐患);第三层,防患之策(“为之计”就是献策,“策”就是“教战守”)。三层中第一层是关键,第二层、第三层意思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两练一结”的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益。本文以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为例,拟对这一策略作一个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指出“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农村教育摆上了我国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被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严峻现实和严重后果,深刻认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多方面原因,采取有力措施,标本兼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治标之策,教育部不仅要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而且要出台《中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把“双十条规定”真正落实到实际中。作为治本之策,要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制度,实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为中小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州认真开展教育领域里的各项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解决农村教育当前存在问题和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对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出要求,并开展调研和专项督察。根据州教育督导室的调研、督察,州人民政府对各县(市)完善这一管理体制的情况发出《情况通报》。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原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作为有幸参与“两纲”研制的亲历者之一,回顾“两纲”十年实践历程,越发感到“两纲”的制定实施完全有利于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完全有助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完全有益手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丰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这么说,不仅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之根、人格之魂,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原毁》是韩愈的一篇政论文章,同《原道》、《原性》一起并称“三原”,但以《原毁》价值为最高。《教战守策》是苏轼在二十一岁到二十六岁期间(仁宗嘉佑元年至六年),应考时所进时务策的一部分。它是苏轼策论中难得的好文章,堪称政论文的典范之作。韩愈同苏轼,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曾尊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①可见他是推崇韩愈、步武韩文的。从文学主张看,苏轼重视文章的内容,反对“未  相似文献   

15.
依据25年教育心理咨询个案实例,从4大外部归因梳理出中小学生成长危机的13种类型,进而剖析处于危机状态下学生的行为特点。基于这些危机学生的共性特征,从教育系统视角,提出综合性的“12345”防范对策:标本兼治之策是新建一个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全方位统筹支持;应急之策是两个方面预警干预,全过程有效服务;强化之策是实现三大课堂互补,全覆盖育人网络;整合之策是完成四项具体目标,全员化工作格局;保障之策是建设五项制度机制,全流程专业衔接。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继承了《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之精神,司马迁是以孔子第二自居的,故《史记》是第二部《春秋》。这种观点的偏差在于:既没有考虑到春秋与西汉两个时代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差异,也没有顾及到司马迁与孔子千差万别的个人经历。孔子对春秋“乱世”无能为力而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通过“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来达到“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目的,其着眼点在来世;而司马谈发凡起例的《史记》之创作目的一为“宣汉”,二为整合学术,为西汉统治者“献治安策”,以适应西汉大一统的政治需要,其着眼点在当世。  相似文献   

17.
八十一 策 搀扶,运城人谓之chā。chā即“策”之方音读。策,运城话文读作chē。而据当地文白异读对应规律,zh ch sh文读加e的白读则相应变作a。如窄、摘、仄(zhe),读作zha;车、扯、拆,(che)读作cha;蛇、舍、奢(she),读作sha;故策(chē)相对应读作chā。策之本义为马鞭,又作杖解。如《庄子·齐物论》:“师旷之枝策也”。《释文》:“司马彪云:枝,拄也;策,杖也。”《淮南子·坠形篇》:“夸父  相似文献   

18.
季鸿志《读柳子厚〈捕蛇者说〉书后》,原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汇编》1926年第3卷上集,署名学校“江苏第二代师附小毕业”。作者另有《试筹今后之救国策》,刊上海大东书局《学生文艺丛刊》1925年第2卷第7集。生平事迹不详,《江苏邳州宿羊山季氏家谱》有季鸿志之名,或即此人。“江苏第二代师”全称“江苏省立第二代用师范学校”,前身为江苏省如皋县立师范学校,今为如皋中学。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取得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是落实“十五”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关键一年。根据《决定》和教育部2002年工作要点,国家教育督导团已印发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和《2002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2002年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实行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决定》开展督导工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落到实处,推动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  相似文献   

20.
【说明】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法家。《治安策》是贾谊向汉文帝(刘恒)陈述政见的报告,是体现作者法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这里只从中节选有关削弱诸王割据势力的论述。汉文帝执政时,诸王势力逐渐强大,形成了与中央政权对抗的局面。贾谊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治安策》中指出:汉中央和诸王的关系,目前就象一个人得了手脚肿胀病一样,“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如果不抓紧解决,必然成为“锢疾”。他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