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程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基本课程,历史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具有新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就思想教育角度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出,更加全面、科学与务实,是思想教育功能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社会学科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的第一位,表明它是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这意味着“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以“知识为本”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它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本文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实施策略谈点体会,供同行参考。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特点1.体验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合,是一种价值学习,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知识学习,主要解决“懂不懂”的问…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 ,标志着历史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 ,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 :一、支持课程改革并研究课程改革 ;二、积极关注和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 ;三、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加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唯物主义教育 ;五、探索发掘课程目标背后隐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5,(4):109-110,69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各科一样,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在教学环节中究竟落实得如何?下面撷取几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就历史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进行探讨。一、课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案例案例一:“思想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授课老师在教学设计(教案)中称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思想教育”目标还是普遍现象。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历史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笔认为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五点:一、支持课程改革并研究课程改革;二、积极关注和汲取史学研究新成果;三、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四、加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的唯物主义教育;五、探索发掘课程目标背后隐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学科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情感教育又是历史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以情感为中心,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目标,而深度教学能够有效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结合具体的课例,阐述了实施深度教学时,教师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内容,从“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辐射力”“深入历史人物,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引领力”和“拓展课堂空间,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理解力”等方面探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路径,并在教学中找准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原动力,从而让历史教学变得有灵魂、有深度,助力学生深度学习历史知识,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顺利落地。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历史课程对历史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既不是传统的“知识主义”,也不是目前流行的“能力主义”。新的历史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三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对立,而是统一融合在一起,而最终的落脚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育人工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看到效果,它需要我们的精心、耐心与恒心,认真对待每节课,每天渗透一点点,让学生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这个“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磁场,是检验教育是否有效的检验场,是传递文明、爱人育人、凝聚希望的实践场……那“场”中的元素有哪些?又怎样挖掘、综合运用这些元素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场”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之间,在这中间地带有无一种生成性资源来架构课堂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桥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初探.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必要性有学者认为:“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历史学习,以最优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与有效开发生成性历史课程资源,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是“有效教育”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新《基础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闵红 《现代教学》2009,(10):40-40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能力,历史学习当然需要记忆一些最基础的史学知识,它是获得技能、方法,并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载体。但教师也绝对不能把记忆知识作为唯一的任务。因为历史知识太丰富了,  相似文献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维”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被刻意加强了的一个目标领域。加强情感目标的教育,是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灵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教师与学生、环境等课程资源,进行情感教育,落实历史教学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和升华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学生体验生成的历史体验教学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升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17.
免费师范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教师要从历史素养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要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获得进步与发展,素养得到提升。正确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历史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历史事件,拓展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衔接。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值观”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他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人为本”,而且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非智力因素,其培养目标就是促进学生情感、意志、性格的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立敏 《教师》2010,(27):86-86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