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也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语)源于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一绝。  相似文献   

2.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4,(20):36-37
主持人欣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自本期起,我们将一起来聆听黄玉峰先生讲述汉字之美,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去体会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沉淀千年的美。甲骨文的"人"是一个正在劳作的农人的侧面形象,你看他弯着腰,面朝大地背朝天,正认真地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道     
主持人欣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去体会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沉淀千年的美。"学"字我们几乎天天用,对于学生来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人也总是教育小孩,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这"学"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学习学习,"学"和"习"到底是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表意文字,本身具有很强的意蕴美。尤其是中国的诗歌,简练的语言能够表达无尽的意味,靠的就是汉字这种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音美”、“行美”是我们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意美”却要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提高电工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优化课堂授课,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的“三美”很值得我们借鉴。他说:“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注意授课的艺术,以“意”、以“形”、以“音”去对受教育者进行“感心”“感耳”“感目”的教育。现在就电工课堂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张松清 《教育》2008,(3):58-58
中国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是那么的古老有趣,富有美感。正如鲁迅所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指出:“喜欢学习汉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因此,写字教学应成为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创作,最终体验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吴明霁 《学周刊C版》2010,(12):120-120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精神愉快。在键盘飞速发展的今天,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不但不能丢,反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汉字蕴含着特殊的美。鲁迅曾经说过,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汉字的间架结构,点撇折捺,形成了汉字的形之美,而变化的四声,抑扬顿挫中领略着其音色之美;而汉字的意义又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汉字之美,让心灵在美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文字是传达和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如果我们连字都写不清楚,写不正确,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当然更谈不上使用规范化了。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在这里,鲁迅先生从审美的角度十分准确地概括出汉字的三个特点:意美、音美、形美。实在令人叹服。受鲁迅先生的启发,我认为要做到汉字使用规范化,也应该从音、形、义入手,即做到正音、正形、正义,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谈点个人的意见,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文学史纲要》)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12)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说,作文的语言具有"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我认为这"三美"是创造与鉴赏作品语言美的一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三美”理论内涵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后闻一多先生将“三美”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指“三美”理论为现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三美”理论运用到自身的翻译理论中,  相似文献   

13.
语感与美感     
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培养美感是语文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进行美感教育,没有象音乐、美术的形象感染那么富于直觉,它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知,展示崇高的美的境界,诱发学生驰骋于广阔,丰富的想象天地,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和教育。鲁迅曾经说过:“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文学史纲要》)这“三识”“三美”,既是培养语感的条件,又是美感教育的过程。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过“口诵”,“耳闻”,“目察”,达到“心通”,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然后“自文字到文章”,进入“感心”、“感身”,“感目”的语感领域,形成“意美”,“形美”“音美”的各种美感。  相似文献   

14.
由汉字特点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中,汉语言文字以其作为象形、表意文字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语言文字除了音、意,还有形,而且形是汉语区别西方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特征。拼音文字的书写符号只是一个抽象的表音符号并不直接表意,音、意之间并无逻辑联系;汉语言文字的书写符号则可以形会意,传达出与之有某种形象上联系的关于实物的概念。可以说,汉字的象形特征使中国人思维的直观表象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字往往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美学语言学视角出发,利用语料库统计手段,尝试分析了综合型超市名称之语音、形态以及语义方面的美学特征,认为超市名称反映了人们追求生活幸福,家庭和美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是超市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展示和恪守商业道德的承诺.超市名称真正体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相似文献   

16.
鲁迅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这段至理名言,前者是传授学语文的宝贵经验,他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就是这么“三识并用”取得优异成绩的;后者是提出写文章的严格要求,他创作的那些优秀篇章,哪一篇不是具备“三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先生曾感叹:"我国的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这精辟的论述一语道破写字教学的内涵。多年的写字实践也告诉我,写字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感受美、探索美、表现美的过程。一、想象,感受字的外形美古人云,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则如"万岁枯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指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三美”,即:“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和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所说的“情文”、“声文”、“形文”是一脉相承的。文学作品如果具备绘画美则会赏心悦目,如果具备音乐美则会和谐动听。文学作品既具备了绘画美又具备了音乐美,就会使作品获得一种如乐如歌、如画如诗的艺术美感,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曾概括中国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确实,书法的运笔有音乐般的节奏,线条有舞蹈般的灵动,结构有建筑般的精美,而一幅幅书法作品则有油画般让人着迷的神韵。然而,当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握笔开始写字的时候,那“歪斜、无力、柔弱”的字,离“灵动、精美、神韵”的书法艺术境界还远得很,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及时的矫正,那么《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小学写字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便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花心思,凭借汉字本身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琼楼玉宇,拔地而立,令人美不胜收,赞不绝口,不外乎其质地精美,造型奇巧,装潢典雅;参天松柏,茁壮繁茂,让人敬自肺腑,礼赞千古,离不开其气质深邃,形象刚劲,叶绿欲滴。同样,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也;形美以感目,二也;音美以感耳,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一篇级别优、分值高的考场作文,必须占有以下三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