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随着网上娱乐业的繁荣与发展,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盗窃案件也频频发生.我们期待法律的有效保护,特别是刑法这一保护合法利益的最后屏障.对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进行简要分析,对如何认定其犯罪性质以及如何对虚拟财产实行刑法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虚拟财产,规范网络运营市场.  相似文献   

2.
针对涉虚拟财产犯罪行为的规制,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数据犯罪说、财产犯罪说、区别保护说三种观点。各种观点之间立场错位,并未形成有效交锋。刑法在规制涉虚拟财产犯罪行为时,需要结合虚拟财产的数据特性对其属性进行准确认定。虚拟财产的无形性和共享性决定了对虚拟财产的管理和转移要在占有概念规范化的基础上进行解释。虚拟财产的动态性决定了其价值只有在动态利用中才能得以彰显。根据虚拟财产的不同利用方式和利用空间,可以对其属性作出准确认定,构建"无财产性-弱财产性-强财产性"三级涉虚拟财产犯罪行为规制架构。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7,(4):38-42
司法实务中,将虚拟财产盗窃认定为侵犯通信自由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显然不符合刑法罪责相适应原则。因为虚拟财产盗窃和一般的盗窃本质上并无不同,仅在对象上和行为方式上有些差别。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新的财产形式,既具有债权特征,又具有物权特征。同时,虚拟财产盗窃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采用的是控制说,以行为人实际控制虚拟财产为既遂标准。虚拟财产盗窃罪可以和侵犯通信自由罪构成想象竞合犯,也可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构成牵连犯。  相似文献   

4.
虚拟财产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客观性、依附性和虚拟性的新事物,其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应当由法律加以确认。在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保护的财产,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侵犯财产罪。我们应尽量选择保护虚拟财产的非刑法路径,在能够采用其他手段充分抑止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时,就不要将该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刑法中的财产性犯罪解决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问题,则必须要面对虚拟财产对原有财产犯罪对象的冲击,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公私财产"是否能涵盖网络虚拟财产,我国刑法并无明确规定。在此有必要以刑法规范为视角,审视网络虚拟财产及财产性犯罪对象的定性问题,从而明确虚拟财产应该成为财产性犯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6.
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一定的财产内容,在交易中能够体现其经济价值,能够独立存在于网络空间,应属于刑法规范中的“财物”范畴,具体为传统财物中的“无体物”。同时,盗窃他人所占有的虚拟财产,能够使得行为人排除权利人对虚拟财产的事实性支配而不突破与实体占有趋同的事实性和物理性,符合传统盗窃罪中占有转移行为构造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对以虚拟财产作为犯罪对象的盗窃行为,在传统财产犯罪罪名的框架下,适用盗窃罪的解决逻辑并以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具备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网络经济产业的提升,赋予了网络世界中虚拟财产更多的现实价值,由此盗窃虚拟财产的犯罪也日益增加,严重侵害了网络运营商及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权。而我国法律特别是《刑法》对侵犯虚拟财产犯罪尚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当受害人虚拟财产受到侵犯时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为此本文分析了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征,在借鉴国内外有关虚拟财产保护的法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盗窃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完善盗窃虚拟财产数额认定等立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作为一种依赖于网络虚拟空间而存在的新型财产,与人们所了解的传统财产有很大不同,因此虚拟财产是否属于一种客观存在的财产、属性的财产以及它能否像传统财产一样受到法律保护,在我国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拟对比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均无法为盗窃虚拟财产行为规制提供一揽子方案。我国学者将虚拟财产分为三类。账号类虚拟财产可以作为计算机信息数据,盗窃货币类虚拟财产可以用盗窃罪进行处罚。盗窃物品类虚拟财产行为如何规制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物品类虚拟财产不是刑法认可的财产性利益,但针对其进行的盗窃行为损害了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信赖利益,该利益受到了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认可,也符合网络空间运行的诉求,待时机成熟,可以制定专门刑事法律对此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虚拟财产基于注册合同,网络玩家与运营商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适用债权的保护方式。虚拟财产本身作为物,所有权归属于玩家,玩家可以行使物权请求权等物权规则,虚拟财产交易物权行为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抢劫罪是一种常见多发且性质十分严重的刑事犯罪。长期以来,由于抢劫罪发案率高,抢劫行为的表现方式纷繁复杂,且法条的简明性要求致使法律难以对抢劫犯罪中的各种问题做出详细的描述,产生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关于抢劫罪行为方法方面的问题,争议颇多。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抢劫罪的正确定性。通过对《刑法》抢劫条文的解读,来对抢劫罪的行为方法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更为准确地界定抢劫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携带凶器抢夺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此规定混淆了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实质界限,不利于司法实践,有必要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转化型抢劫罪涉及行为的转化问题,对其认定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比较不同国家该罪的有关法律规定,对我国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及法律认定问题进行分析,认为:(1)前提条件应扩展为实施盗窃、抢夺、诈骗行为;(2)客观条件中"暴力"应与抢劫罪中的暴力与胁迫行为作同样理解,"当场"应是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当场或以犯罪现场为中心、与犯罪分子活动有关的范围;(3)主观条件中"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的内涵应有所延伸;(4)既遂与未遂的判定应采用既主张行为又注意结果的双重标准;(5)在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时只有以盗窃、抢夺、诈骗罪论处方可转化为抢劫罪。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网络虚拟财产开始出现,引起了公众特别是游戏者的极大关注。但同时,网络虚拟财产的安全问题也开始出现,由于一些虚拟财产被盗或丢失,游戏运营商和用户之间时常出现争讼,并且有关通过虚拟货币进行洗钱的事件也见诸报端。但虚拟财产到底是什么性质,法学界争议较大,本文拟从虚拟财产的特征出发,从虚拟财产的产生和使用的角度对虚拟财产进行分析,认为虚拟财产权区别于债权和知识产权,应属物权范畴。  相似文献   

16.
事后抢劫罪又称转化型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各国刑法对事后抢劫罪的主体范围规定不一,将诈骗纳入事后抢劫罪的范畴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个创新。对“当场”的正确理解是认定本罪的关键。盗窃、诈骗、抢夺后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并不必然构成事后抢劫罪。  相似文献   

17.
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当前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纠纷不断出现.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在此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以及应不应该给其以法律上的保护,在学界存在着争论.分析了对虚拟财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途径,认为我国应该尽快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日益繁荣,虚拟财产交易也已形成规模,利益的驱动也导致了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的大量出现。行为人盗窃虚拟财产,不仅使被害人受到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还危及到了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严重侵犯了现实社会中刑法所保护的法益,理应受到刑罚的制裁,这既是保护公私财产的要求,也是推动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及时更新的迫切需要。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构成盗窃罪。对虚拟财产价值数额的确定,不能采取单一的某种模式,比较合理的方法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综合采纳其他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