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是知识积累的集合体。知识积累可以使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企业在知识积累方面的优势与集群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并以提高竞争优势为导向,构建了产业集群企业知识联盟知识积累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产业集群与创业活动的知识属性基础上,认为产业集群与创业互动机制表现在创业知识溢出有助于产业集群的早期成长、竞争优势增强与后期转型升级以及政府更好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同时,产业集群内的知识资源及其便捷传播有助于创业者的孵化、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以及新创企业的早期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正逐渐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之一.物流产业集群作为物流企业发展的新形式,其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物流企业功能的差异性使物流集群内散布着大量的知识资源,在动态的环境下,如何高效地利用集群内有价值的知识资源以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优势值得深究.因此,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探究物流集群的竞争优势,剖析集群内物流企业将知识资源和动态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目前制造业集群低碳创新网络协同水平参差不齐,集群主体需对低碳创新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从供应链一体化角度,融入决策者乐观测度的区间灰色关联多属性评估方法,构建面向制造商集群供应链低碳创新网络协同运营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对引导地方政府对低碳创新网络资源进行监督调控,提升制造业CSC上不同集群主体协同发展水平,形成区域产业集群低碳创新核心竞争优势有一定参考价值;微观上对实现制造业集群由"制造"到"创造"升级、构建协同共享的现代化低碳创新网络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相互作用,高技术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构成外围辅助网络的顾客、供应商、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而集群的基础设施、文化基础、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活动所面临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则作为创新环境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不同要素在集群企业创新一络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相互联系机制。  相似文献   

6.
虚拟企业可以实现企业间资源的共享、优势的互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共同赢得市场。在虚拟企业体系中,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形成、积累、传播与共享是虚拟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就成为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主题地图可以从大量知识中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在知识管理中有效地组织知识,以利于探索、推理、传播和共享,虚拟企业网络间知识的无序性和多样性,正好适合利用主题地图对虚拟企业进行高效的知识管理。探讨了利用主题地图进行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基于主题地图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7.
面对智能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建设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推动文科知识生产创新。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全球26个高校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发现,情境驱动、创新网络、知识集群与评估问责组成了数字时代文科知识生产的整体框架,分别承担目标导向、算力支持、数字协作与质量控制功能。四者间的互动共同构建了数字化的文科知识生产运行机制,也促成了文科知识生产创新生态系统,使“大学-政府-行业-公民社会”知识共同体有机联结并具备更大的创新协调能力。为此,大学亟须科学制定文科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建立开放共享的数字协作系统,完善智能设施和技术结构以及健全成果评价体系和伦理标准,从而促进文科知识生产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运营分为知识产权研发与知识产权运用两个层面。采用链式网络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市的知识产权运营绩效区域分布不均衡,且我国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绩效普遍偏低,区域知识产权运营效率与地区经济水平没有表现出绝对的正比关系。应加强不同省份间的知识资源联动、协同机制的构建;加强建立知识产权项目审核机制和知识产权运用激励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研发阶段的效率;构建完善的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被资源战略学派(resource-based strategy approach)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其独特性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企业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隐性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上来。企业如何得到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阻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价值网络视角,探讨高校众创空间知识价值网络特征和模型及其知识价值共创机理,分别从文化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机制、契约治理机制、系统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高校众创空间知识价值共创治理机制,并进行案例分析。文化治理机制是高校众创空间知识价值共创的基础,具有支撑效应;关系治理机制能有效降低知识价值共创成本和知识粘滞性,具有凝聚力;契约治理机制与关系治理机制形成互补效应;系统保障机制具有保障和服务功能。这些机制协同运行,共同构成知识价值共创良性循环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的共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被资源战略学派(resource-based strategy approach)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其独特性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企业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隐性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上来.企业如何得到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阻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知识是组织中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而新兴组织形式——虚拟团队越来越多的成为利用、整合并且应用分布在组织之间和协作网络中知识的首选机制。因此,虚拟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研究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虚拟团队的知识转移过程分为:知识搜寻、知识阐明、知识流动、知识理解和知识创新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体系中,行为主体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为一个国家能否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我国经济学学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明显不足,这需要构建一种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基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支撑、促进学生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协调为重点的全新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突出隐性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模式的有效塑造,需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管理、学习组织、学生考评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挑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升级转型,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成果,论述如何通过创新机制的建立来培养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网络已逐渐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发挥和利用先进的网络数字技术传播知识、信息的优势,有利于知识、信息的生成、组合、应用、创新、增值和降低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优势,并构建微博应用于教育知识管理的模型。从微博运行机制和功能上对知识获取、组织、共享、创新进行应用策略分析,并在课堂教学、教师组织和学术交流三个具体应用领域进行策略分析,使微博更好实践教育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隐性客户知识与持续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客户知识分为客户难以表达的技术诀窍、客户心智模式、客户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客户团体惯例四种类型。隐性客户知识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和不可等效替代性特征是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前提。企业必须拓宽隐性客户知识的获取途径,建立隐性客户知识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竞争环境中的大学管理运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大学进入了一个竞争和淘汰的时代。大学开始从“知识的共同体”向管理运营专门化、集权化的“知识的企业体”化方向发展。但为了保证大学的创造性和特殊的社会使命 ,在构建大学管理运行组织时有必要实现与大学共同体性的共存。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促使集群内的企业由竞争走向合作与竞争。集群内企业通过知识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技术协同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集群竞争力。但是,知识共享也存在着障碍,一是共享主体(企业),二是共享客体(知识)。作为理性经济人特性的知识共享主体,知识共享的过程是共享利益的博弈过程。无论是一次性博弈,还是多回合博弈,只有共享收益大于共享成本,共享主体才有知识共享的意愿;只有知识共享主体具有知识共享的能力,知识共享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自我需要,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的永恒动力与压力,正是这种合作与竞争机制,才使集群能够长期处于创新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企业认知协调机制对知识增长和战略变革的影响,构建基于知识增长的竞争力演化模型,并从模型的结构分析中得到竞争力演化的七种原型模式,进而利用模型对竞争力演化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讨论知识增长、竞争压力和战略变革初期竞争力三个因素对竞争力演化模式转换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检验演化模型和模式的现实解释和预测能力。基本结论是,在企业战略竞争中,要达到和保持竞争力演化的优势状态和避免陷入同步或劣势状态,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前提是:(1)改进组织认知协调机制,提高组织知识内部更新、复制和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确保企业知识增长的竞争优势;(2)适时进行战略创新,保持战略周期的平滑演化,确保战略变革初期竞争力的演化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