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对采访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记者应注重知识积累,大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采访开始前,要对采访对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3.
李耀光 《大观周刊》2012,(16):50-50
采访是新闻工作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而保证采访过程中,采访技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采访中的提问技能作了简单了解。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流程中的第一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又是新闻采访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呢?  相似文献   

5.
正《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新闻工作者要想取得新闻采访的成功,在双脚迈进新闻发生的现场之前,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曾这样说:"采访前准备得充分,等于完成采访工作的一半。"因为采访前有了准备,不仅在正式投入采访时做到心中有数,提问主动,而且还可节省现场采访的时间,减少现场采访不必要提问的几率。如果采访前不做准备,或是准备不充分,有时不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被动,甚至可能造成采访的失败。记者在采访前,需要考虑:事先  相似文献   

6.
深入采访是表现深刻主题的需要明确报道思想,表现深刻的主题,这是新闻写作的起码要求。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掌握最具说服力的材料,才能写出有影响的新闻稿件。要做到采访的深入,必须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选择恰当了,获取自己最需要的材料、要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就会容易得多,否则将会做许多无用功。因此要对入选的采访对象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篇成功的典型人物新闻作品,要让受众在感知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报道对象产生可感、可信、可学的第一印象。因此,典型人物的采访需要技巧,记者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作为一名广播记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典型人物采访的技巧谈一些自己的观点。采访前做足准备工作采访前的准备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关键环节。记者在采访前首先要确定好采访对象,运用各种手段查找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背景。只有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保证采访思路清晰,报道主题明确。广播采访是一对一的采访,记者要录下采访对象的声音,一般采访时间都比较长,因此需要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采访目的,制作采访提纲,精心设计最切中要害的提问。对于专业性领域典型人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通过对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各种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对新闻素材、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工作的总称。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环节,作为记者获取信息资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对于记者能否获取真实的新闻信息、能否把新闻事件挖掘透彻以及作者是否能够打开所采访对象的心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记者在提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采访结果带来影响。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鲁敏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22-122
新闻采访是属于新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而新闻采访技巧是在其采访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艺术技巧。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被采访对象进行有价值的信息检索,其中,可以通过采访周边的人群获得此次新闻采访的目的,最终实现在新闻采访中,采访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  相似文献   

10.
杨小菊 《新闻窗》2014,(1):36-36
一、准备充分 外在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访需要的用具、采访过程的计划、选择的采访方式等;内在的准备工作,指记者本身的情绪调节、思想调整等。准备充分可以说是一次成功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力量支撑。具体做法为:充分了解要采访的对象以及采访的场合、明确采访内容、构建采访提问框架、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做好相应措施、调整自身情绪和思想。但在采访过程中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采访情况对准备工作做适当地调整,保证准备工作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张宪 《新闻三昧》2006,(7):31-32
采访是记者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在现代科技为采访提供了先进条件的今天,面对面采访仍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娴熟掌握的基本功。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记者,笔者十几年来采访了200位来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物,感到如果记者能在访前准备、提问技巧、非语言采访等方面多加留心,即全方位地、立体地、多角度地看待采访对象,就会使采访事半功倍。一、访前准备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指的都是在战争前要做好准备。对记者采访而言,有准备与没准备的采访效果大不一…  相似文献   

12.
潘旭光 《新闻窗》2014,(2):75-75
一、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概述 1.电视记者新闻采访的内涵新闻采访工作是电视记者的日常工作,新闻工作者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在采访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新闻事实,进而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新闻的后续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薛利平 《新闻传播》2014,(2):272+274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采访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记者在外出采访中,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整个采访工作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配合适当的策略以及采访技巧,只有做到这样才可以做到最高效的新闻采访,实现高质量新闻报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媒介间竞争激烈,从而加大了新闻采访执行的难度,新闻策划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前期的新闻策划方案明确结构,清晰条理,会大大提高策划方案的可行性,其可行性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本文主要以目前我国新闻采访策划的不足、采访人员技巧的重要性、新闻采访策划的改进措施及策划制定所具备优势的几个方面来阐述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做好新闻采访策划的具体做法,同时进一步说明新闻采访策划对于新闻采访进程的影响深远,因此,在执行新闻报道工作前,策划人员首要做好其新闻采访策划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最主要的宗旨就是以普通民众为主要对象,解决民众的日常问题。民生新闻的采访要以百姓关注的话题为主,新闻工作者要站在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做好新闻的质量,首先要对民众的生活状态有所了解,走进群众生活,进而才能更好的报道新闻。本文主要从做好采访前准备工作、加强记者认知观念、从普通民众的角度与被采访者交流、采访中把握关键问题、采访过程中灵活应变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羽 《青年记者》2008,(7):44-45
一些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到报社来实习,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按大学的教科书的说法,采访一定要有一个采访提纲。然而,从我十余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采访是否需要事先准备,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把所有的采访分为三大类,即:需要事先准备的采访,无须事先准备的采访以及无法事先准备、需要“时刻准备着”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李蓓 《新闻知识》2004,(7):55-56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首要环节,采访质量对新闻稿件的价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务界多数记都会有这样的苦恼:采访前做足了功课,研究了大量背景资料,设计了几套采访方案,准备了充足的相关问题,信心满怀地接触到采访对象时才发现这完全是自己“一相情愿”的热忱。采访对象挤牙膏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对后期节目的内容及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摆正自身立场、确定采访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新闻采访的具体准备工作几方面,就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各大城市的电视台的新闻中最主要的构成成分之一就是突发事件的新闻采访工作,这一项工作在电视采访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记者,需要节省很多时间来采访,那么在采访之前就应该做好更项准备工作,掌握突发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20.
张爽 《新闻世界》2013,(10):183-184
作为广播新闻的采访人员,在采访之前,记者需要确定采访的选题,考虑采访的内容、形式、人物等,为报道的顺利完成做好充足准备。本文在分析新闻选题的来源和标准的基础上,对广播新闻采访的选题和准备做出着重分析,为广播新闻的采访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