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卫生、交通、消费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已经成为上海近些年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样,这些也已成为入住居民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根据上海市政府2009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由建设基地开发主体按照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公建配套教育设施一次性装修验收移交标准实施建设,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将设施移交建设基地所在区政府。  相似文献   

2.
教育、卫生、交通、消费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配套完善,已经成为上海近些年大型居住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样,这些也已成为入住居民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根据上海市政府2009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由建设基地开发主体按照市属配套商品房基地公建配套教育设施一次性装修验收移交标准实施建设,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将设施移交建设基地所在区政府。  相似文献   

3.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6,(12B):8-11
在短短几年里,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各区县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配置的均衡化和师资的全面培训工作,“校校通”。建网、建库、建队伍”“四通”等迅速从“现代化新名词”变成了“不需要再讨论的问题”。当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成功跨越了“应用”的门槛后,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又该迈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9,(19):31-32
上海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2008年10月21日至22日组织上海市教育综合督政工作督导组(简称“督导组”,下同),围绕教育经费保障、教育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公建配套等四个方面工作,对黄浦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执行情况开展了综合督政工作。  相似文献   

5.
薛元朵 《云南教育》2007,(10X):46-47
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从常规管理、打造书香校园到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一种进步,意味着越来越向教育的纵深发展。然而近年来,不少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却是在“建”字上大兴土木,以为校园文化是“建”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教育学会1994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命名为“全国先进学会”。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紧密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与支持,发挥学会的职能作用。一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当好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的参谋与助手。二是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学会工作活力。我们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并从学会工作实际出发,重点抓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把重点放在了专业(学科)委员会和乡(镇)学校教育学会的建设与管理上。现在全市乡(镇)学校建会率达99%,基本形成了市、县(区)、乡和校“…  相似文献   

7.
上海     
上海信息化教育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重点工程是在基本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将“校校通”工程向学校网络建设和虚用深化,并向幼儿园拓展;建立上海基础教育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带宽,提高上网速度,加快网络安全建设;建立上海市中小学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教育教学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地区实现了“校校通”后.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就从初期的“建网”、“建库”,转向“建队伍”,即培训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造就一大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新型教师。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新课程的实施、素  相似文献   

9.
双周     
《上海教育》2012,(9):6-7
上海发布基础教育"十二五"建设规划,扩大优质校舍资源本刊讯2012年4月24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区县基础教育"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这将进一步推进上海中小学更新改造加固工程,落实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公建配套学校建设,提高公办学校吸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扩大优质校舍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化。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本市区县基础教育基本建设竣工项目592个,竣工建筑面积421.5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36.68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资源库全方位建设模式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教育资源库项目是上海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项目,项目按照“平台 资源 管理 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规划建设,一期工程已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应用成果。科学的教育资源建设观反映了用户的主要需求,对资源库成功运行起到关键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朱虹 《教育现代化》2006,(6):113-113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地普遍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如地处温州郊区和农村的龙湾区(户籍人口仅30万)近4年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高达3000多万元,并由教育局局长主持进行了《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温州市2005年基础教育课题成果一等奖)课题研究。通过“建网、建库、建队”,目前已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小平台进教室率达40%(其中三个乡镇已达100%),大多数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从各自特点出发进行了“建模”的研究。该区作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先行区,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农村地区与该区一样,正是认识到了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纷纷投入巨额资金配置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鼓励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湖北教育》2002,(8):27-27
应城市把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作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的着力点来抓,近年来共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微机室30个,新配缴机519台,加快了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技术保证。我们的工作突出体现在“建、配、管、用、督”五字上。1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 ,突出“建”和“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我们提出巩固“普九”成果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 ,一是有计划地对现有理、化、生、自然实验室进行更新和改造 ,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二是在理科教学仪器的配备上结合教育部 2 0 0 0年颁布的理科仪器配备补充目录进行优化升…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8,(10):F0002-F0002
民立中学秉承“勤学笃行”的校训,融合时代元素与素质教育,结合上海静安精品教育建设,确立“勤学以致博,笃行而达雅”的“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兴办“人文见长”的学校,以培养具备精深广博之学问,高尚儒雅之举止的当代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建设新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孝文化的核心是“爱”,而“爱”的核心是奉献。爱的教育本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素,孝的教育可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独特内涵。学校应该成为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研究》2007,(3):20-23
武汉市建港中学原是市三类学校,学校地处工厂和市郊农村交接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较差。自2003年起,学校以打造一支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师资队伍,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以名师引领为形式、“我讲我的教育故事”为主题,坚持教师读书,反思,写教育故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带来了学校教育面貌的改观。现摘其几位教师的“教育故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教育行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教育城域网建设、校园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教育城域网从高校向中小学等其它教育单位推进,已建设成覆盖全市的服务应用网络,形成一网五环的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将遵循“以人为本、数据为先、标准统一、应用至上、安全可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教育系统信息化规划如下:总体发展目标以上海教育城域网为基础,建立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加快资源、协作…  相似文献   

18.
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在国际教育交流的平台上。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结建姊妹学校、接待来访教育教学人员、创设师生多形式的出访等,尝试以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努力在国际教育交流的舞台中创设师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国际教育交流促进了学校的课程建设,架起国际教育合作和文化宣传的桥梁,为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教育强市的重要一年。今后电教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继续以“电教扶薄”为措施,以用促建、按需建设,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以府用为本、开发项目,着力建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核心,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着力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校园网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标志,教育部从2000年起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在全国中小学掀起了校园网建设的热潮。几年过去了,调查显示有部分先期已建校园网的学校收效显著,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校园网利用率不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有一些学校正在酝酿建设校园网,如何建好、用好校园网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